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81902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目的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砂岩油藏内油水运动规律,揭示油 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和潜力,为编制油藏年度开发规划、长远开发规划和综合调整 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砂岩油藏获得最高的、经济合理的水 驱采收率。二、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评价2、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评价3、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的分析评价4、注水利用率分析5、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小的评价6、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评价7、可采储量评价8、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评价注水

2、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是衡量油藏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是否得当, 油藏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1)从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高低分析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 适应性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用现井网下和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和采油井射开 总有效厚度之比值来表示:式中:Rc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h和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m;H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m。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本质上是注入水体波及系数的反映。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井网密度的大小和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断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变化情况表年度井网密度ha/well油水井 数比水驱

3、储量 控制程度198516.73542.0871.23198911.15641.9582.6419929.46651.9184.80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用注水井总的吸水厚度和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油井的总 产液厚度和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来表示:Rp式中:Rp水驱储量动用程度,;h.、h注水井总吸水厚度、油井总产液厚度,m;i oH、H注水井、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m。i o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还可以用丙型(西帕切夫)水驱特征曲线来确定:L=A + BL NpNmoRmoNmoneR式中:L 累积产液量,104t;pN 累积产油量,104t;pN 水驱动用储量(可动油储量),104t;moN一石油地质

4、储量,104t;eR由油藏地质特征参数评价出的油藏最终采收率,f。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直接反映注水开发油藏的水驱效果。一般情况下,水驱储量动 用程度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而提高,其值越大,说明水驱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越好; 反之,则说明注水开发效果越差。通常用丙型水驱曲线计算出来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值应小于1。但有时也可能大 于1,这除了反应水驱效果较好外,主要是地质储量偏小所至。计算出油藏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后,参照行业标准(SY/T 62191996 )即可衡量该油田或区块的这两个指标在油田开发水平分级表中属于哪一 类。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评价标准项目中高渗透率层状砂岩油藏低渗透

5、率砂岩油藏一类二类三类一类二类三类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三8585三7070三7070三6060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三7575三6060三7070三5050从产能大小和采油速度高低分析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a.油井产能和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规律油井产能的变化主要指采油、采液指数的变化规律。通常用本油藏的实际资料作 出无因次采油指数和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用相对渗透率曲线作 理论曲线,用单井的采出指数资料作实际曲线)。当作出无因次采油指数和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后,应确定油 藏有代表性的采油指数初始值。初始值确定后就可以确定不同含水条件下的采油指数、米液指数。再通过

6、压力系统分析,确定不同含水下的合理生产压差,进而确定不同含水下合 理的单井产油量和产液量。当实际值低于确定值时,则认为油井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 发挥;当接近实际值时则认为油井利用较好。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规律通常是作注水井的吸水指数或视吸水指数随含水而变化 的规律。根据不同含水阶段确定的合理注水压差和吸水指数确定单井注入量,以此和 实际的平均单井注入量对比,分析评价注水井的利用情况。在进行注水井的对比时, 应注意高渗透层水淹后控制注水的情况,以控制注水量的大小校正对比值。b.采油速度变化情况的分析根据油井产能变化规律的分析,确定出不同阶段合理的单井产量后,在注采系统不 变的情况下,也就相应地确定了

7、油田或区块应达到的采油速度,以此和实际的采油速度 对比,分析评价油藏开发的好坏。同时,说明各种措施是否得当。2、注采压力系统评价(1)合理注采井数比合理注采井数比有多种计算方法。这里推荐两种基础资料容易获取的方法: 流度比法油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流度比不同时,面积注水方式下强度最大的采注井数比 为:C二位丽JL式中:C合理采注井数比,f/厂注水地下井吸水指数,m3/d.MPa;JL采油井地下采液指数,m3/d.MP; M一水、油流度比,f。当=JL时,C = 4M。 采注指数比法计算公式为:式中:C合理注采井数比,fJL采油井地下采液指数,m3/d.MPa;注水井地下吸水指数,m3/d.MPa

8、;IPR注米比,f。评价时分别计算出油藏不同含水阶段的合理注采井数比和实际注采井数比,将实 际值和合理值进行比较,若一致或接近说明油藏的注采井数比是合理的,若差距较大 则说明实际注采井数比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2) 合理的地层压力保存水平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油层的潜在势能,保持足够的驱动压差以便获得一定的产量,降低产量的递减速度,提高石油采收率。因此,注水开发油田应当 将油层压力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在合理的压力水平下,再增加地层压力对石油采收率 的提高作用不大。合理的压力水平,既能满足排液的要求,又能满足对注水量的需要。根据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和提高排液量的要求,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可以分

9、为三类: 一类: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的85%以上,能满足油井不断提高排液量的需要,也 不会造成油层脱气;二类:虽未造成油层脱气,但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三类:既造成油层脱气,也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各油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个开发阶段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并按照上述三 类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进行分类评价。(3) 注采压力系统评价注采压力系统是否合理通常用注采压力系统评价图和注采体积平衡交汇图来评 价。由于绘制注采压力系统评价图比较繁琐,这里推荐用注采体积平衡交汇图来进行 评价。注采体积平衡交汇图的原理和作法如下:在一定的井网和注采压力系统下,当注水压力和油井流压确定之后,地层压力就

10、被唯一地确定了。在地层压力和油井流动压力均高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采出地下体 积vL由下列关系式确定:BV 二 n Q + f Q )Lo p O w LoVL = n( Pr -爲吟心 + fwJL)p o在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油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采出地下体积 V由下式确定:BV 二 n (P - P ) + (P - P )F ( J + f J )Lo R bb wf V p O w Lo式中:采出地下体积,m3/d ;(油井数,口 ;oB原油体积系数,f ;O/p 原油密度,t/血;o 一Q 米出油量,t/d ;ozQl采出液量,t/d ;fL综合含水, ;wP 地层压力

11、,MPa ;RP 饱和压力,MPa ;bP 油井流动压力,MPa ;wfF 一Vogel 系数,f ;VJ采油指数,t/(dMPa);JO采液指数,t/(dMPa)。L而注入体积V.则由下式确定:V = n I ( P - P )iw iwfiR式中:v.注入体积,ms/d ;1n 注水井数,口 ;WIi一(视)吸水指数,m3/(dMPa);Pwfi注水井流动压力,MPa ;P;地层压力,MPa。R在注采平衡条件下,vL=Vi,即no (PR - Pwf 呼 JO + fwJL)= nw Ii (iPwf PR )H o或 n(P-P ) + (P P)F- (bo J + f J )二(P

12、P) I no R bb wf V p O w Lwfi R i wo在不同的地层压力下,利用上式分别求出等号两端的数值,以地层压力为横坐标, 地下体积为纵坐标,即可作出注采体积平衡交汇图,从图中即可找到注采平衡的交点。 此交点对应的地层压力即为注采平衡时的地层压力。这样,从注水井注入压力到油井 地层压力、流动压力之间便形成了稳定的压力系统,在一定的压力系统下只对应一定 的产液量,根据产液量的要求可以利用该图对注采压力系统进行调整。3、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的分析评价油藏含水上升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油藏稳产指标的好坏以及最终采收率的大小。因 此,含水上升的快慢、耗水量的多少,就成为评价注水开发油藏

13、开发效果好坏的一项 重要指标。(1)综合含水和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评价油藏在目前条件下含水上升是否正常。通常采用油藏的实 际资料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及和同类油藏在采出程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的 方法来分析评价该油藏含水上升是否正常。a. 和本油藏理论曲线和标准曲线对比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资料绘制出的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作为理论曲线,将油 藏实际的综合含水和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下,将二者进行 比较。实际曲线和理论曲线重合或接近说明油藏的含水上升正常,若实际曲线在理论 曲线上方,则说明含水上升不正常。水驱油田含水和采出程度关糸曲线表序号曲线形态fRdf /d

14、R1凸lnR=A+Bln(l-fw)-dfwXBR2凸R=A+Bln(l-fw)-(1-f )/B3凸S过渡ln(1-R)=A+Bln(1-fw)(1-fw)/B(1-R)4SR=A+Blnfw/(1-fw)f (1-f )/B5S凹过渡lnR=A+Bf1/BR6凹lnR=A+Blnff /BR7凹ln(1-R)=A+Blnfwfw/B(1-R)b.和同类型标准曲线对比根据童宪章公式作标准曲线:含水上升率和含水关系的标准曲线用含水和采出程度关系的微分形式作出。研究 认为,水驱油田含水和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大体上有7中形式,见下表:lg f = 7.5(R - eJ+ 1.691 - fRw式中:fw综合含水率,f;R采出程度,f;ER水驱米收率,f。将油藏实际的综合含水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标准曲线对比,并分别计算出不同 含水阶段含水上升率指标进行对比评价。(2)无因次注入曲线、无因次采出曲线法无因次注入曲线指累积注水量和累积采油量之比(重量比)和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 无因次采出曲线指累积采水量和累积采油量之比(重量比)和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当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