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81239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花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花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花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花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茶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茶产业发展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茶产业发展规划花茶又名香片,是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 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 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花茶 主要产于福建、江苏、浙江、云南等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区域 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产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市建设发展转型, 实现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 求

2、,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 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 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二、发展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省级、国 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 全面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组织引导,市场推动。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 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

3、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 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3、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发展产业的首要资源,创新培养、引进 和使用人才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 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夯实产业发展智力基础。4、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 ,鼓励产学 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 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5、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

4、示范。三、产业背景分析花茶又名香片,是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 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 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花茶 主要产于福建、江苏、浙江、云南等地。花茶可以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用花或叶制作的为花草茶,在我国市场上的花草茶大约有6070个品种,其中有60%为野生品种,40%为种植品种,主要有茉莉花茶、玫瑰茶等;而用果实制成的则是花果 茶,如无花果茶、罗汉果茶等。茉莉花是花茶中的最主要花茶类型,2018年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 18.65万亩,同比去年增长0.89万亩,同比增长5.0%。中国主要有四 个地区盛

5、产茉莉花,分布为横县、犍为、福州、元江。2018年中国四 大产区茉莉花种植面积为 10.8 万亩、5.3 万亩、2.1 万亩、0.45 万亩2018 年中国茉莉花产量为 11.08 吨;2018 年横县、犍为、福州、 元江四大产区的茉莉花茶的产量分布为 7.5 万吨、1.6 万吨、1.38 万 吨、0.6 万吨。2018 年茉莉花茶四大产区中福州地区的茉莉花茶均价最高,达到 了 160.1 元/公斤;其次为犍为地区,均价为 106.3 元/公斤;横县和 元江茉莉花茶的均价为 86.7 元/公斤、83.3 元/公斤。中国是世界茶叶大国,因此中国花茶的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2018 年中国花茶的进

6、口量为 283.9 吨,出口量为 6917.3 吨;2019 年 中花茶的进口量仅有 338.4 吨,出口量达到了 6489.6 吨。中国花茶进出口量占茶叶总进出口量的比重较小,2019 年中国花 茶进口量仅占茶叶总进口量的 0.6%,花茶出口量占茶叶总出口量的 1.8%。2018 年中国花茶出口金额为 6620.6 万美元,进口金额为 378.1 万 美元;2019 年中国出口金额为 6462.6 万美元,进口金额为 357.3 万美 元,出口金额为进口金额的 18 倍。2019 年中国花茶进口金额占茶叶进 口总金额的 1.9%,花茶出口金额占茶叶出口总金额的 3.2%。2019 年全国进口

7、花茶数量排名第一的为福建省,进口数量为 82.5 吨;广东省紧跟其后,进口量为 78.9 吨;上海、安徽花茶进口量分别 排名第三、第四,进口量为 43.9 吨、39.8 吨;浙江、江苏、北京花茶 进口量分别为 5.8 吨、2.1 吨、1 吨。2019 年中国福建、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安徽、江苏、广西 的花茶进口金额分别为 130.69 万美元、119.16 万美元、61.72 万美元 22.76 万美元、4.69 万美元、4.54 万美元、1.9 万美元、0.05 万美元作为中国传统的特种茶之一,茉莉花茶长年远销日本、美国、俄 罗斯、中国香港、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市场享有良好声誉。

8、 2018 年中国花茶出口至日本、俄罗斯、美国、中国香港、德国的数量 最多,出口数量分别为 2440 吨、814 吨、742 吨、400 吨、371 吨。进 口金额分别为 361 万美元、1143 万美元、1338 万美元、294 万美元、 1736 万美元。2018 年中国花茶进口均价为 13.32 美元/公斤,出口均价为 9.57 美元/公斤;2019 年中国花茶进口均价为 13.65 美元/公斤,出口均价 为 9.96 美元/公斤。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的花茶相较于内包装每件净重W3kg的 花茶更受国外的欢迎;2018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的花茶出口 数量为 5194.4 吨,进口

9、数量为 77.3 吨;2019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 3kg 的花茶出口数量为 4842 吨,进口数量为 156 吨。2018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的花茶出口金额为3543.8万美 元,进口金额为82.3万美元;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的花 茶出口金额为 3370.6万美元,进口金额为 34.1 万美元。2015- 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W3kg的花茶的出口量呈下降走 势;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W3kg的花茶出口量为1647.6吨,较 2018年减少75.3吨;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W3kg的花茶进口量 为 182.4吨,较2018年减少了24.2吨。2016-

10、 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W3kg的花茶出口金额逐年上升; 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W3kg的花茶出口金额为3092万美元,进 口金额为 323.2 万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绿色消费观的带 动下,花茶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花茶不仅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 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花茶作为保健类茶,不断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预 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四、区域环境分析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规模工业等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企业净增 xx 多家。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 xx亿元,全口径税收突破xx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xx亿 元,地方税收突破

11、XX亿元,财税收入质量持续改善。XX年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形势将比去年更加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 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胸怀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抢抓地 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进一步释放积蓄的发展动能和市场活力,加快建 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城市。坚持科学稳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努力扩 大有效需求,正确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 区间。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

12、城镇调查失 业率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财政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进 一步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xx%。当前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进一步发生深度变革。各国不均衡发展 加剧,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对外开放进入 全新阶段;科技革命催生新业态,各地抢点占位竞争激烈;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更加迫切;市场决定性作用凸显,政府调 控管理日益规范;要素高成本时代来临,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城 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内需潜力不断加快释放;人均收入迈向新台阶, 消费拉动增长成为引擎。总体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

13、主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 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有利于走稳发展升级之路 走实小康提速之路,走好绿色崛起之路,走快引领之路。全面深化改 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有利于寻求先行先试突破点、发掘重大 发展潜力形成后发优势;加力支持区域打造核心增长极,有利于更多 地争取政策和市场、增大发展主动作为的空间尺度。特别是,坚持坚 定主打低碳生态牌,顺应世界潮流,符合国家方向,扣准发展规律, 在全国总体转型压力凸显的大背景下,完全可能凭借先发优势、弯道 超车,将低碳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正处在打造核心增长极成型的关键期 率先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

14、、创建城市品牌的突 破期、法治建设的深化期,工业文明建设尚在爬坡过坎,城市文明建 设尚还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尚处起步示范,这一时代特征,决定 了面临的机遇是更为有利的历史性机遇,面临的挑战是更为严峻的全 面性挑战。对传统增长动力的挑战。传统的增长动力从需求看主要靠投资, 从供给看主要靠制造业。当前时期,国家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已 转向靠消费和投资共同拉动,单位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下降, 加上承载国家和超大企业战略布局的大项目机会偏少、所倚重的房地 产投资高增长时代正在终结,投资增长的空间将有所收窄,投资弹性 系数将持续下降;当前时期,国际需求不旺,制造业产能过剩和资源 环境压力进一步

15、加大,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呈现下降趋势, 将挤压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加上制造业衔接 “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的突破支撑能力不足,制造业整体排 浪式发展空间较为有限。对既有产业结构的挑战。城市需要工业支撑发展,但工业占经济 的比重又不可避免地规律性下降。发展至少有全国影响力、与国际市 场融合的体量产业是必然选择,但面临激烈竞争、重重困难和不可预 见风险。服务业的竞争已经成为决定中心城市未来的关键一搏,但服 务业总体上尚未打破自我服务的主体格局,亟待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对集成创新能力的挑战。创新是未来发展的主驱动力。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必须依托适宜的平

16、台和众多的人才。只有协同各 类创新进行集成,才能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能力。而无论是创新的物 理平台、虚拟平台和政策平台,还是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和储备能力, 抑或对创新的宏观管理和微观调节,与先发城市相比均存在难以比拟 的不足和劣势。对城市建管水平的挑战。在人口红利较快消失的大背景下,城市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优质人力资源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决定人们 “用脚投票”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机会和宜居环境。拥有良好的 宜居条件,但宜居条件能否转化为宜居环境,城市建管水平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对再造竞争优势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再 造竞争新优势。要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在科技革命浪潮中,在国 家战略实施中,在经济发展规律中,结合对市情的深化认识再造优势 而再造新优势,必须在城市间综合立体竞争更加激烈的态势下,一举 扭转在全国要素资源空间布局中的不利地位,如不其然,将降低追赶 型发展的目标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