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81114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1、同学们,在70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的诗篇,那就是这首七律长征。(好,请同学们先看屏幕)刚才我们跟随主席的笔触走近了长征,我发现了好多孩子和我一样都沉浸在那恢宏磅礴的旋律中,那看过短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苦、难)2、师小结:是啊!长征历尽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而作者仅用短短的8句话,56个字就生动地概括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当中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2、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1、下面就请同学们快快把书打开136页来读读这首诗吧!2、好,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3、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七律诗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指生再读,请举手同学一起读。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1、过渡:老师发现孩子们真会读书,这么快就能把诗句读得正确、流利,真了不起!老师告诉你们呀,学习诗词的关键就在于诵读,那怎么样才能把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你的个性化理解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好!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小组合作再认真地把诗读一读,并根据这学期的读书方式来进行批注,看看你们能有哪些收获

3、?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3、谁来把你们的收获汇报一下,你们都读懂什么了,有哪些疑问?学生提出疑问:长征很难,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喜悦,尤其是“只等闲”,就感觉不出长征有多难了?师:从哪些诗句能体会出“只等闲”?生:从“腾细浪”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走泥丸”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更喜”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尽开颜”可以体会出“只等闲”。师小结:同学们从这么多词语中都能体会出了“只等闲”,那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板: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翻过雪山后,三军将士尽开颜的喜悦情景,播放(翻过雪山后,三军将士尽开颜的喜悦情景)

4、录像。师:录像看完了,那快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师:通过我们刚才深入的理解和感情的朗读,此刻你们对长征有没有新的感受呢?(相机板:乐)是呀,长征不仅有苦,还有乐,这正是红军战士乐观。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1、感情朗读:诗人以“难”字开头,“喜”字结尾,“难”中不怕,“喜”中开颜,首尾呼应,更衬托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全诗吧!2、尝试背诵:老师发现有的孩子不仅有读,还有表情,甚至有的孩子都在悄悄地背诵了谁敢接受挑战,给大家背诵一下。3、课外延伸:短短的56个字,就让我们重走了长征路,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

5、想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细心的孩子会发现,本单元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4篇文章,相信你们在认真学习之后会从不同的侧面,对主席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七律长征只是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后写下的一首诗,还有两首,分别是念奴桥.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他们都属于马背上哼成的作品,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4、小结升华: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其他两首,进一步感受毛主席诗词的艺术魅力!毛主席的诗词还有很多,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料,有时间我们召开一次毛主席诗词欣赏会。最后老师愿智慧和乐观永远伴随着你们,愿这种长征精神永驻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学习一二句。(1)理解“等闲”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意思。(3

6、)有感情朗读这两句。A、导读:面对远征中的千难万险红军什么态度?读出来。B、老师示范朗读:既有不怕的坚决与勇敢,又有只等闲的豪迈与豪放。C、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4、学习三四句。(1)学生说自己的理解。(2)教师板画五岭和乌蒙山,结合诗句、注释和阅读的资料想象这是什么样的五岭、什么样的乌蒙山。(3)想象艰难,有感情朗读。A、学生交流红军翻山越岭中的困难,教师及时点评。B、教师示范朗读:一个战斗刚刚结束,新的战斗又开始了!孩子们,中央红军出发时八万六千多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七千,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每300米就有一个人倒下。可这些在红军的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想到这些,毛主席挥笔写下:

7、五岭(生接读)C、提示:读出山岭的逶迤磅礴和红军眼中的渺小和轻松来。指名读、齐读。5、学习五六句。过渡:面对山,我们的红军不仅不怕,而且只等闲,面对水呢?你来读五六句。(1)感悟“暖”的含义。(2)感悟“寒”的含义。6、学习七八句。过渡:此时的红军又来到岷山脚下,面对岷山,我们的红军依旧不怕,依旧只等闲,还是什么态度呢?赶紧读读七八句。A、理解更喜的高兴之意:生谈对更喜的理解。B、回顾上文感悟“更喜”的深层内涵红军的乐观精神。C、感受红军胜利的喜悦:看吧,读诗歌最后一句,仿佛看到了什么?四、欣赏歌曲,诵读背诵诗文。过渡:长征是一首诗,它也是一首歌,一首气势磅礴的英雄赞歌,听:A、播放视频歌曲,

8、学生欣赏、感受歌曲的气魄。B、随着歌曲诵读诗文:历时一年的长征,我们的红军凭着英勇和乐观,凭着双手、双腿和相互搀扶,走出了一种精神,走出了一种力量,更走出了现在的中国,让我们怀着无比敬意一齐朗诵这首诗,同时给自己以深深的鼓舞。C、随着歌曲背诵诗文:让我们铭记长征,铭记长征中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能背的背诵。五、总结作业。一首诗56个字,我们不仅了解了字的表面的诗意,而且感悟到字的背后是长征的艰难险阻,是红军在艰难险阻中让生命绽放异彩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出示主席的五首长征诗)课下分组品读:一人读诗,一人解诗意,一人想诗境、悟精神,一人背诵诗句。老师先示范朗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

9、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课堂实录】一、导入,引出诗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长征)师:你们了解长征吗?生:长征的路程非常的远,而且是很艰难的。生: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

10、长征这首诗。(板书: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来,一起齐读诗题。生:七律长征。师:(出示:课文)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天,他便在干部会上进行激情朗诵。请听(音乐起)朗诵。师:想读读这首诗吗?生:想。二、初读,读顺诗文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36面,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时,老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来,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看看字音读准了没有,诗句读顺了没有?(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啊!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词请了出来,(课件出示:五岭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岷山)你会读吗?其

11、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生词读准?生: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师:读得真准。来,像他这样我们一起读。生:五岭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师:很好,生词读准了,相信这首诗大家也一定会读了吧!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三、再读,理解诗文师:字音读准了,诗句读通顺了,这是读诗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课件演示:诗句变色)你真的很会读书,很快就找到了诗眼。是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远征难 只等闲)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眼的理解吗?生

12、: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把万水千山看成是只等闲。师:看来诗眼中的一个词难住了大家。哪个词难住了你?生:“等闲”。师:“等闲”这个词语我们经常用到它,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什么意思?生:一般。生:平常。师: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生:红军把经历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师:对!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山名和水名画一画。师:都找到了吗?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生:乌蒙。师:对,还有谁有补充?生: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师:山有五岭、乌蒙、岷山,水有金沙江、大渡河。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只经历了这几座山、几条河吗?

13、能结合课后的资料来谈谈吗?(课件出示:长征资料)生: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18座山,24条河。师:18座大山,24条大河,小山小河就不用说了。长征途中,红军要经历这么多的山水,经历这么多的困难,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几条河呢?猜猜看?生: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它们只是万水千山的代表。师:真不错,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四、品读,感悟诗情(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是呀!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正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自由地读读这一句诗,看看你从这句诗中的什么地方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

14、难呢?师:看出来了吗?生:我从磅礴一词看出翻越乌蒙的艰难。师:对,你又从什么地方看出翻越五岭的艰难呢?生:逶迤。师:(课件出示:五岭图)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座山岭。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生:高大。师:仅仅是高大吗?这五岭可是一座连着一座,伸向远方呀!你还会想到哪一个词?生:连绵不断。师:诗人用的是哪一个词?生:逶迤。师:逶迤就是连绵不断的样子。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生:难!师:(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

15、?生:高大。生:高耸入云。师:诗人用的又是哪一个词?生:磅礴。师:磅礴就是气势雄伟,高大的意思。知道磅礴的乌蒙山到底有多高呢?海拔在3000米以上。黄石最有名的山是什么山?生:西塞山。师:知道他有多高吗?海拔只有170米。乌蒙山可是有20来个西塞山的高度。它不仅高,而且山势陡峭,极难行走。师:你能把翻越五岭、乌蒙的难读出来吗?(指名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评一评,读得怎么样?五岭的绵延,乌蒙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吗?生:还未完全读出来,还不够难。师:来,请你读,边读边想象五岭、乌蒙的样子,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可是绵延千里的五岭呀!这可是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呀!谁再来读。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得真好,连绵不断的五岭,气势雄伟的乌蒙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果此时此刻,让你来翻越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生:难!师:在红军的眼里,这还不算难。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没有吃的。生:穿着破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