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803686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一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13: 3014: 10 (闭卷),14: 1514: 55 (开卷)闭卷4道概念题 4道简答题概念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教学大纲简答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的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理解高等教师的作用开卷一4道论述题高等教育的目的如何理解落实高等教学原则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经验:只复习大纲的每章要点还不够,有些题目不在上面。下面这个参考资料 相对最全。1、高等教育概念的基本点。P5-71)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比,最本质的特

2、点是其学术教育的特点。2)高等教育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是一种专业教育;3)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还是一种职业教育;4)从高等教育在现代学制体系中的地位看,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基础之上 的最高层次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又属于第三级教育。概括起来说,高等教育是承担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社会文 化事业,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深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教育。2、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P5学术性3、高等教育的道德性。P144、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29-31四点5、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性。P30-326、高校教师职

3、业的专业定位。P19-207、教师职业道德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P36-378、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37四条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属性。P41三条10、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41-43六条11、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P44-47四条12、教师生涯的可持续发展P52-57七条13、教师道德人格的职业境界。P55-5614、教师道德人格的事业境界。P5715、教师道德人格的志业境界P5816、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师德公益性原则、师德公正性原则、师德人道主义原则、师 德主体性原则17、师德公益性原则的具体要求。P63三条18、师德公正性原则的具体要求。P65-66三条

4、19、师德人道主义的具体要求:P71-72四条21、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P72-76四条22、 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P79-80四条22、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P8823、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P99四条25、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P10924、 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要求。P104三条26、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美德境界。P11227、高校教师“学术人”的角色、功能和作用P117-120两条28、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德性价值P133-134两条29、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类型。P146-14730、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德性价值P163-165三条31、高校教师处校

5、内尽职与校外服务的关系。P162两条31、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德性价值P190-1911、高校教师主要涉及的人际交往类型。P1722、高校教师与学生交往道德规范P176: 1)尊重信任学生;2)理解接纳学生;3)严格要求学 生;4)公正对待学生3、高校教师与教师交往道德规范P183: 1 )融于集体,荣在集体;2)尊重互敬,平等互谅;3)取长补短,竞争共进4、高校教师与领导交往道德规范P185: 1)服从支持领导;2)理解支持领导;3)配合协助领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198三条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美德修养的工夫。P210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P200-2064、高校教师

6、职业美德工夫的“觉解”四阶段。P210-2141、高教市场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220-221两条 2、市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 要求。P223-225三条3、高教国际化对高校教师角色嬗变P230-231三条 4、国际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 要求。P231-233三条5、高教大众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237四条6、大众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P238-240三条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第一章,第4页)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 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P1页)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

7、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第二章,第24页) 层次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水平及其受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因不 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办学水平或学术层次,所以又称为水平结构。(第二章,第24页) 体制结构: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它反映了高等教育行政主 体、办学主体、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第25页)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是一种横向结构。它主要表现为校、系、 科、专业的结合形式。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第 26页)形式结构: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

8、育与其他 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第二章,第27页)能级结构:所谓能级,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开发方面所具备的现实或潜在的 能量级别。能级结构又称院校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 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第二章,第2728页)地方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情况,即高等学校的数量、机构、类型、层次等在不同 地区的分布比例,故又称为区域结构。(第二章,第28页)高等学校微观结构:高等教育微观结构往往是对高等学校中相关要素的分析,是关系到学校 层面的活动。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第28页)高等学校课程结构:课程

9、结构是高等学校内课程的组合、联结方式。课程结构是由培养目标 决定的。由于各国各地区培养目标不一样,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也是复杂多样的。按照专业深 化的层次,大学的课程分为普通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第二章,第29 页)高等学校师资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是高等学校中教师群体的学历、年龄、职务等要 素的构成状态。高等教育功能: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 功效(31页)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情所制定的教育工 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概括。(第三章,第51页)教育目的:简单地说,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具

10、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 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作用的目的领域;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的社 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养所确立的总要求。(第三章,第51页) 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 的具体人才培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第三章,第51页)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即大学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 训练,包括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狭义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是指大学生均应该 接受的包括人文科学、社

11、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等基本知识的教育。(第三章,第 65页)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目标。(第 69页)高等学校专业培养规格:高等学校的专业培养规格是指在高等教育完成以后,大学毕业生 所应达到的要求和能从事的工作。(第三章,第69页)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 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第四章,第91页)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进 而影响学生的发展。(第四章,第95页)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及其组织运行方 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 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具体包含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内部 管理体制等。(102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和 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制度。(第109页) 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就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高校管理 目标,是学校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第五章,第111页)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部署。

13、它包 括初期的目标制定、中期对目标的有效控管、末期的成果考评三个阶段。(第五章,第111 页)高校教学管理: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育目 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114 115 页)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 管理的作用在于: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效果与学校管理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并 协调教学管理系统内各层次的目标、任务和行为。教学计划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 质量的保证。(第五章,第115页)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4、,它包括教学质量的设计、控制 和改进(115页)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校的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与组织,对人际与人事关系 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高效率、高效益之目的。(第 五章,第116页)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 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学科:从传递知识、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学科的涵义指的是“教

15、学的科目”,即教与学的科 目;从生产知识、学问研究的角度看,学科的涵义则是指“学问的分支”、科学的分支或知 识的分门别类。在高等学校里,教学和研究都要由人去做,并且只有组织起来去做才是有效 益和效率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学科的涵义则是“学界的组织”或“学术的组织”,即从 事教学和研究的机构。“教学的科目”、“学问的分支”、“学界或学术的组织”是学科的 三个基本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体现不同的内涵。(第148149页)专业:专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狭义的专业是指一种培 养人才的基本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教育实体。(第七章,第150页)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高

16、校为了方便培养人才按学科分类或职业分工设置各种专业的活动, 设置和进行专业教育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七章,第151页) 课程: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 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高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 其开设顺序。广义的课程,指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部环境,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 隐性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等都应包含在内。(第七章,第153页)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第七 章,第155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