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蒋梦麟看近代的三次办报高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80344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蒋梦麟看近代的三次办报高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蒋梦麟看近代的三次办报高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蒋梦麟看近代的三次办报高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蒋梦麟看近代的三次办报高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勇兵:从蒋梦麟看近代的三次办报高潮读西潮与新潮有感 周勇兵西潮与新潮一书是蒋梦麟大半生的回忆录,大致记录了从 19 世纪末期到 20 世纪中期 抗战胜利大概五十多年间的历史,主要以个人的亲身经历叙述了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的过程, 以小见大,语言平实,生动有趣。近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作为重大的历史故事, 在作者的书中也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了,下面我就结合本书中具体的内容谈一谈作者眼 中的三次办报高潮。维新变法时期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并没有给作者留下太大的印象,大概是因为当时作者 在绍兴中西学堂读书,年龄尚小,思想与认识皆不成熟的缘故。著名的维新党人康有为在书 中也仅被一笔带过,“1898

2、 年,我在学校里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光绪皇帝听了康有为和梁启 超的话,已经决定废科举,办学校”。作者提到了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与革命派的论战:“在政治上,他主张清廷主持之下进 行立宪维新。这时候,革命党人也出版了许多刊物,鼓吹孙中山作者的激烈思想。中山作者 认为共和政体胜于君主立宪,同时他认为中国应由中国人自己来统治,而不应由腐败无能的 满洲人来统治。”相对于改革,维新运动健将梁启超在作者的笔中更重要的却是文化启蒙的作用,这也是 他之所以推崇梁启超的原因,“(新民丛报)其中有基本、有历史、有政治论著,有自传、 有文学作品。梁氏简洁的文笔深入浅出,能使人了解任何新颖或困难的问题。当时正需要介 绍西方观

3、念到中国,梁氏深入浅出的才能尤其显得重要。”作者把梁启超在介绍现代知识给一 代的工作上的贡献是同时代里面最大的,是新一代青年的智慧源泉。关于第二次办报高潮,就不得不提孙中山作者在旧金山所办的革命机关报大同日报 了。作者在1909 年参加大同日报担任主笔,与刘成禺一起写了三年的社论,并在刘回国 后单独担此重任。虽然作者很关心国内的时局,并且对孙先生很是钦佩,但是几年来身不由 已的写作终于扼杀了他对于一切写作的兴趣,于大学毕业后辞去了报社的工作。这次新闻实 践不圆满的结局对他有很深的触动,“我一直在无休无止的压力下工作,而且仓促成文,作品 的素质日见低落,而且养成散漫而匆促的思想习惯,用字也无暇推

4、敲”。对于工作而言,人的 激情与乐趣是很重要的,如果因为繁重的工作变成一种负担,最后的兴趣也被扼杀的话,那 样的工作就毫无成绩可言了。办报高潮的兴起与当时国内的言论自由是密切相关的,而遍布中国主要几大城市的租界 在这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者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浙籍学生在东京出版了一个 定名浙江潮的月刊,这个杂志因为攻击清廷过于激烈,以致与若干类似的杂志同时被邮 政当局禁止寄递。但是日本政府却同情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因此这些被禁的杂志仍旧不 断地从日本流入上海租界。因此上海就成为革命思想的交易所,同情革命的人以及营求厚利 者再从上海把革命书刊走私到其它城市,“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领袖,

5、躲在上海公共租界和 法租界,可以享受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政治犯和激烈分子在租界里讨论,发表他们的见解 思想自由而且蓬勃一时,情形足与希腊的城邦媲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办报高潮是前两次远远比不上的,新闻在社会运动所起的作用也 更加显著了。五四学生游行被镇压以后,近六十位学生被带往司令部,其余人被送到北京大 学第三院(法学院),外面由宪警严密驻守。“有关这次游行示威的消息,遭到严密的检查与 封锁,但是有几个学生终于蒙过政府的耳目,透过天津租界外面的一个外国机构发出一个通 电报,这电报就是 5 号上午上海各报新闻的唯一来源。”各报的首页都用大字标题刊登了这条 新闻。这消息震动了整个上海市,从而引

6、起了上海声援北京学生的“三罢”运动。作者本人也参与了第三次办报高潮。当时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同时主编了新 教育月刊,它的主要目标是“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书中也提到了新青年 杂志在传播革命思想上的巨大作用,“新青年在介绍新思想时,自然而然对旧信仰和旧传 统展开激烈的攻击。有些投稿人甚至喊打倒孔家店!这些激烈的言论固然招致一般读者的 强烈反感,但是全国的青年却已普遍沾染知识革命的情绪。”全书读完,最大的收获便是对于历史的重新认识、对于蒋先生思考的再思考。先生的文 字很美,透出一种安静、谦逊与平和,也许正如他的性格那样。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中国 文化的出路,作者都作了深入的思考,并以自己的实践(如创办新教育月刊和任职北大 校长)致力于改变国民的智识水平,让中国与世界接轨。透过回忆录了解先生本人的成就时,我们会加上什么样的称谓呢?教育家?他做过北大 校长、教育部长;政治家?他多年在行政院任职,同时领导了国民党的土地改革运动;新闻 人?却仅仅是业余而已。但三次办报高潮却是伴随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同时也影响了社会政 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作为当时有着较大社会影响力与地位的教育家,作者的回忆 录也正可以找到办报高潮对社会影响的这样一些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