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80025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知识和常用名词解释1 概述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 977 年中国北宋 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 一 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 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 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 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

2、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有机论 既各种 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 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 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 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 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

3、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 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 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 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 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 维护作业;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 进行日常维护;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

4、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 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 乳状液。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87%)、氢(11% 14%),其余为硫(0.06% 0.8%)、氮(0.02% 1.7%)、氧(0.08%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 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

5、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 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 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 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 馏分较少,渣油占 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 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 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

6、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 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 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 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 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 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 1875 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 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

7、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 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 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 7000 多万立方米。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 元 512518 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 “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 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

8、石油,或称天然石 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 氮、氧。2 石油勘探石油成因的学说 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生油岩 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 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 闭。油气藏 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

9、为油气藏。油气田 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 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油气聚集带 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它具有明确的地 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 430 万吨和天然气 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含油气盆地 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 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生油门限 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 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

10、进入生油门 限。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 )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 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 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 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 年年产原油 192 万吨。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 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 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

11、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 50亿桶)的油(气)田冲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亿桶)的油(气) 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 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 圈闭油气藏。岩石分类 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以 储存油、气。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等。地层及其单位 岩石(特别是沉积岩)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现为层状排列的,因而把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统称为地 层。地

12、层的单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时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地层 单位和系统。地层时代划分 地层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等,与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则称为界”,如太古界、新生界等。代”可以细分为纪, 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分为第三纪、第四纪等,与“纪”相对应的地层单 位称为系”,如侏罗系、第三系等纪”和系”还可以再详细划分,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常 用到的XXX组”和“XXX层”,就是更小的地层单位三维地震勘探 由于地震勘探的测线只提供了二维的信息,要了解一定面积内的地下情况需要把各条测线的地震

13、剖面进行对比,找出相关的信息推断测线之间的地下情况,才能形成整体概念,这就可能产生相 当大的人为误差。三维地震是在一定的面积上采用地下地震信息的方法,它可从三维空间 (立体 的)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剖面的、平面的,立体的地下地质图构造图象, 大大地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确度,对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的地区特别有效。干气和湿气 油田的伴生天然气,经过脱水、净化和轻烃回收工艺,提取出液化气和轻质油以后,主要成分是 甲烷的处理天然气叫干气。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 90%以上的叫干气。甲烷含量低于 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 10%以上的叫湿气。沉积相 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

14、成的岩石组合。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一 般把沉积相分为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是从盆地石油地质成因机制出发,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合为一 体,充分研究各种地质参数,建立数字化动态模型,并形成一维三维的计算机软件,全方位的 描述一个盆地的油气资源形成及地质演化过程。石油勘探 所谓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 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地震勘探 地震

15、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的方法。它的原理是由人工制造强烈的震动 (一般是在 地下不深处的爆炸)所引起的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当遇着岩层的分界面,便产生反射波或折 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时用高度灵敏的仪器记录下来,根据波的传播路线和时间,确定发生反射波 或折射波的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以寻找油气圈闭。多次覆盖 多次覆盖是指采用一定的观测系统获得对地下每个反射点多次重复观测的采集地震波讯号的方 法。它可以消除一些局部的干扰,有利于求得较准确的讯号。地震剖面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 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

16、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 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 把记录采集到地震信息的磁带上的大量数据输入到专用的电子计算机中,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一系 列功能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运算,把数据进行归类编排,突出有效的,除去无效和错误的,最后 把经过各种处理的数据以波形、线形的形式绘制在胶片上或静电纸上,形成一张张地震剖面。这 个过程就称做数据处理。地震勘探中所说的速度 地震勘探所说的速度即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它是地震波垂直穿过某一岩层 界面以上各地层的总厚度与各层传播时间总和之比,可以用来把地震记录的时间转换为深度 (距 离)。此外,还有层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等。水平叠加剖面 在用多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