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79294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怎样备好一节课,怎样上好一节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不提要领的老问题。“怎样评价一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又是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新问题。“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 思考的难问题。“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 效备课的问题。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 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

2、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 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 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解决 上述问题,就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十个关键点。一、教材分析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基准点原指测量时的起算标准,我们借指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说就是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标是 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但由于作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课标的呈现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准确无误的理解

3、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 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其次,教材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要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 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选择典型案例与例题;收集教材研究的最新信息。再次,有效 备课既反对自由主义的瞎吹胡侃,又反对实用主义的“学以致用”;既反对虚无主义的“用教材教”,又反对 墨守陈规的“教教材”。抓住课标基准点,保证教学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迷失 基准点的教学是低效且无效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低效在于无序,无效在于无悟,负效在于无知。最后有效 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不光备课时教案,还要备单元教案,主题教案,复习

4、教案,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 宏观把握。可惜,许多教师恰恰就是就是习惯于只备课时教案,缺乏整体观念。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预设与生成、使用与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抓住基准点,就是正确 分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表现与活动之间的整合关系,这样教学就有了 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二、目标定位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学 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教学目标制定的高低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提出适宜、 适度、适当的目标,体现的是教师

5、的课程理念,表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谓契合点,即目标的制定与最终的达成相符合。未达标的教学是无效教学,部分达标的教学是低效教学 完全达标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抓住契合点,要求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相匹配、相吻合。大目标需有 大手笔,高目标需有大视野,小目标则需在细节上下功夫。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 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一句话,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 整,目标引领着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激励。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反映教学理念的诉求。学以应考、学以求分是一种功利的诉求;学以致 用、学以致能是一种实用的诉求;学贵求是、学贵求

6、新是一种开放的诉求。不同的诉求引导教学,会有不同的 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练习、反馈、矫正、激励是保证教 学达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动是落实教学达成的基本方法。目标定位与达成需两手抓,抓住 它们就抓住了有效备课的契合点。三、创设情境抓住“情境”与“情感”的交汇点。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讲道,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教育的最 高理念乃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生命。优秀教师要拥有一颗能够唤 起共鸣、交流情感、融合思想、激发潜能的心灵。拥有这种心灵的人必定是富有情感、富有激情的教师。创

7、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明确主题,活跃思 维,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补充背景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有人说知识可以检测,方法能够提炼,似乎 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体现。其实,情境的创设在唤醒情感共鸣、引起情感共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多媒体手 段创设情境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处于创意不错,开发不足的处境。因为备课时往往忽视了“情境”如何与 “情感”交汇,“情境”如何与“情感”共鸣。创设情境应该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情境交融才会有感人至深的体会;情境交汇,才能 有过目不忘的理解。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课堂上感染学生情

8、绪的情,打动学生心 弦的是情,调动学生思维的是情,震撼学生心灵的仍然是情。拥有积极向上的感情,学才会有主动,愉快的学 习。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取决于情感意志发展的优劣,情意主要包括求知动机、人生抱负、意 志调控、自我意识、学习兴趣、社会责任等。历史与责任交汇;理想与抱负交汇;真理与探索交汇;挫折与激 励交汇;生活与学习交汇。抓住交汇点,就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到了实处。四、活动设计抓住“问题”与“思考”的融合点。有效备课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教学问题形形色色,有效备课要求抛开 无谓问题,排除干扰问题,讲授理解问题,引导感悟问题,完善组织问题,设计探究问

9、题,抓住核心问题,解 决主要问题。把问题的解决融合于课堂活动与学习思考之中。解决教学问题,首先要保证问题的信度,即教学问题应具有课堂情境的真实性和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其次 要保证问题的效度,即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教学问题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背离教育宗旨; 再次要保证问题的难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启迪思维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最后,要保证教学问题的梯 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因材施教的启发性,由表及里的层次性。问题因思考而有价值,问题因生成而有意义。五、学法指导抓住“事例”与“方法”的结合点。我们习惯于阅读、听讲、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跟着教材学,跟着教师学,相信教材就是真理,教师 永

10、远都不会出错。在盲从之中放弃了自我,在权威面前放弃了思考。这就导致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学生 不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唤醒,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的依托。掌握方法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效率的学习,没有方法 的学习则是盲目的、无意识低效或负效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一靠教师引领、示范;二靠自己 体会、感悟;三靠同学启发、帮助。分析忽视学法指导的原因,一是没空。时间紧不如抓讲解;二是不为。见效慢不如抓训练;三是无法。教 师本身就缺少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怎样去指导学生?学法指导的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

11、示范来体现, 让学生模仿、比较,从而体会感悟方法的妙处。在事例研讨中,完成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要求,从而实现 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例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九年级历史人教版),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寻找思维的 切入点、问题的探究点、结构的连结点。时代是具体指哪个历史时期?变革的主题是什么?推动变革人物是谁? 变革的措施、作用、评价?变革是什么意思?变的方向?革的对象?变的动力?变的条件?由标题剖析入手, 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训练检测手段,评价学习效果,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六、氛围营造抓住“活动”与“互动”的激活点。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为好课一定是思维活跃,发言勇跃,

12、氛围热烈,关系融洽的课。死 气沉沉、闷声不语的课让人压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课让人紧张。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 现互动的课才会让人兴奋,才会充满激情。活动要靠教师设计、实施与学生参与、互动来完成。活动与时间往往是一对矛盾,活动时间长,总担心影 响教学进度。活动时间短又会影响效果。活动一旦失控,就会影响课堂秩序。活动成败的关键,通常认为是在 于学生的配合,其实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合适的事例引领师生互动。活动与互动应该把 眼光放得远一些,不要总是拘泥于课堂 45 分钟,真正打动学生心灵的活动,会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持续探究, 不懈追索,活动会延续到课下、课后、课余时间

13、。由活动到互动,不仅是活动的主体变生变化,关键是活动形态发生变化。单向活动、被动活动变成多向活 动、主动活动,更让学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真正享受自由选择的权力,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课堂氛围,激 活学生情绪,要靠两手抓,一手抓活动,一手抓互动。有效的课堂活动都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 文本、学生与习题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实现互动,才能唤醒意识,才能激活思维,营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七、课堂讨论抓住“适宜”与“生成”的兴奋点。课堂讨论几乎是所有“优质课”大赛中必备的教学环节,是大家都认为可以“出彩”的地方。但如何设计 出有份量、有意义、有价值,适宜于学生讨论的话题来却是件困难的事。如何把讨

14、论引向深处,让同学们在思 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 的价值所在。讨论重在话题适宜,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讨论贵在话题适度,让学生感到 有兴趣,这正是“我”想弄清楚但又不十分明白的问题;讨论贵在话题适切,让学生感到兴奋,这正是“我” 最有研究,最有心得的内容;讨论贵在话题适当,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通过讨论“我”深化了对某个问题的 理解,掌握了某种学习技巧,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抓住课堂讨论的兴奋点,关键是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表述 自己的观点,又能谦虚地复述别人的主张。不负责任的瞎侃只能增加学生彼此间的无知,信口开

15、河的胡吹只能 导致学生彼此间的攀比。选择“适宜”的条件: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二是适合学生的知识储 备和社会经验。讨论难在观点“生成”,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引领、启发、思考、感悟而形成新的知 识和能力。告诉的知识会忘记,“生成”的东西永远属于自己。通过讨论,在质疑争辨中,明辨是非,纠正偏 差,生成观点,形成学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教材或教师的看法,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八、课堂小结抓住“主题”与“规律”的提炼点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课堂小结。小结可以归纳知识,便于记忆;小结可以提炼方法,深化理解;小结 可以总结规律,掌握要点;小结可以建构体系,感悟学习。课堂小结要求以形象生动的语言

16、,简明扼要的结论,递进透析的分析,建构体系的框架来感悟学习。课堂 小结的关键是“突出课程主题”,“把握知识规律”;课堂小节的重点是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学习能力;课堂 小结的作用是评价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小结的意义是促进自主学习,感悟自主学习。课堂小结的方 法大致有六种,以大变革的时代一课为例,数字小结法:一个主题(变化/封建化)、二个人物(商鞅、 李冰)、三项措施;探究主题法:变革的背景,变革的动力,变革的人物,变革的措施,变革的作用,变革 的评价。结构还原法:变革的背景一一生产力(铁犁牛耕);变革的主题封建化;变革的人物一一商鞅; 变革的措施略;变革的作用略。诱思探究法:为什么不叫“变化”而叫“变革”?秦国后进超越先 进的历史启示?商鞅后遭“车裂”之刑,而“秦人不怜”,想一下为什么?都江堰明明处于岷江中游,为什么 不叫岷江堰?表格填写法(略)。词字浓缩法:(略)。课堂小结使学习更加简单、规范、有效。课堂小结体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