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79229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 ?醉翁亭记教案龚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3 学习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过程与办法:1 让学生熟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课文构造的优美意境,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2 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大意,个别晦涩语句及文言活用现象,教师点拨。3 主旨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感情脉络来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领会文中作者所叙述的“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2 培养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 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难点:学习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及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叹万千,沉醉于其中。则人们为何而醉?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观赏这篇美文吧!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全文。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庐陵人。他出身贫寒,24岁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着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驰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的门

3、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格调。同时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促动了保守派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课文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三、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I1内容:学习生字词。2办法: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3要求:4分钟后能准确认读屏幕上的字词。滁壑琊潺酿僧辄霏暝洌蔌弈翳射觥偻朝而往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1、指名学生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可以马上

4、举手示意,教师随时注意找会的同学来更正。2、预见性问题:对于“壑“琊“潺“觥“偻学生可能读不太准,教师要着重强调并引读几遍;对于“琊、“觥生辟字要结合音形义来强调学生记忆。四、第二次自学展示一 自学指导II1内容: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句。2办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大意,个别晦涩语句及文言活用现象,教师点拨。3要求:15分钟翻译完课文按成语接龙顺序进行,读一句,译一句。1小组派代表翻译课文,注意程序。2如果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举手更正。3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对下列字词的理解产生偏差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

5、、补充、小结。学生明确: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为花。今义,芳草,花草的香味。山间之四时“时古义为季节。今义,时间,时刻。词类活用a山行六七里“山名词用作状语,在山上,顺着山路。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c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d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取号。e伛偻提携“伛偻形容词用作名词,代指老人。“提携动词用作名词,代指小孩。F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后一个“乐形容词用作名词,乐趣。一词多义临溪而渔动词,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到云归而岩穴暝动词,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动词,回去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太

6、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太守谓谁(判断动词,为,是)太守自谓也(动词,称谓)山水之乐(名词,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环滁皆山也表陈说语气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语气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慨语气五、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III1内容:诵读课文,在揣摩“也字“而字的用法和语气的根底上,进一步感受的语言美,意境美。2办法:先听读,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揣摩。3要求:8分钟后能说出文中“也字,“而字的用法和语气。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学生明确: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叙述了下列几种语气:a.陈说(用于描述景物)。如:环

7、滁皆山也。琅琊也。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c.感慨(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那么可以轻读。如: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轻读表并列:泉香而酒冽轻读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轻读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重读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六、课堂检测熟读课文

8、,完成课后二,三题。第二课时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理解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二、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I1内容:读课文,理思路。2办法:诵读课文,结合要求按学习小组形式交流。3要求:6分钟后能答复下面的问题。1贯通全篇的主线是什么?2试围绕主线概括各段内容?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学生明确:1 贯通全篇的主线是“乐,从课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可以看出。2 第一段总写乐。第二段写了山水之乐,具体写了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9、的变化。第三段写了游人之乐与宾客之乐。第四段写了禽鸟之乐、太守之乐。3 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对“线索,“第一段总写乐有点模模,教师应适时点拨。三、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II1内容:分析课文,了解主旨。2办法: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3要求:6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写出了谁的“乐?他们为何而乐?2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学生明确:1文中写出了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滁人:山水之乐。众宾客:山水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10、与民同乐。2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特别是“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照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3“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4预见性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对太守乐的正确理解。四、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III1内容:理解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2办法:以学习小

11、组的形式合作探究。3要求:6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写景上有什么特色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学生明确:1(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周围赏心悦目的环境;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清幽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这些都是为后面借解释亭名引知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效劳的。(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不同之景,那么是

12、为了烘托“乐亦无穷,借以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竭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叙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3预见性问题:第一问应根据学情对学生加以提示,如从“时间,“方位考虑。五、小结:?醉翁亭记一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表达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清楚,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请同学们多多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