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78825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应侧改革探究论文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应侧改革探究论文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获得快速开展,根本到达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程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当前博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表如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开展的多层次需求,主要原因是培养单位的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形式缺少特定的区分体系。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更好地效劳需求,进步研究生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供

2、应侧改革势在必行。一、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生培养目的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为本机构所培养的研究生所要到达的质量标准所做出的详细规定2。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正在从单一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形式逐步转变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并进的培养形式。周太军和袁本涛等的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开展的速度比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相对提早1-2年,他们提出研究生的培养目的需要符合社会经济的开展对不同人才的特定要求3-4。孙芳提出建立“教学一科研一效劳”一体化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形式,建立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并进的培养体系5。王建民和张更辉等的研究指出,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已经供大于求,因此许多硕士研究生需要走向非学

3、术的工作岗位,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实行“研究型”与“职业型”共同开展的培养形式6-7。张文辉和林基明提出研究生培养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人,在这里他们强调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8。已有的研究说明,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已经开场关注研究生培养目的的转变,虽然局部研究者提出了相关的方案,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的的相关研究理论性研究的多,实证性研究的少,方案不具有说服力。二、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p 本文是基于用人单位对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状况的分析p 进而考虑研究生培养供应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用的是研究者自己编制的用人

4、单位对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的6个题项包括:1.用人单位的性质;2.硕士研究生的职务;3.单位的规模;4.贵单位在录用硕士研究生时最看重的五个因素;5.贵单位认为硕士研究生首要具备的才能;6.贵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研究者在江苏省的526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这些单位主要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等,主要答卷者为单位的中层管理者以上级别的人员。发放问卷共526份,有效问卷为484份,回收率为92.02%。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见图1。图1是用人单位认为硕士研究生首要具备的才能,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合作

5、精神、创新、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学习、操作和适应等10项才能中,484家用人单位中,强调专业知识才能的比例是17.8%,强调语言表达才能的比例占15.6%,强调职业道德的比例是14.5%,强调工作态度的比例是12.22%,强调学习才能的是11.1%,强调创新才能的比例是10%。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认为硕士研究生首要具备的才能应该是专业知识才能和职业道德、语言表达才能等综合素质,而不是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才能。这表达了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的一个根本要求和标准。图2是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创新、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学习、操作才能和

6、适应等10项才能中,在484家用人单位里,23.3%的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是合作精神,21.1%的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是创新才能,14.5%的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人单位中认为最欠缺的才能是适应才能的比例是10%。这说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程度根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而硕士研究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才能和工作态度等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的现实情况提醒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无视了综合素质的进步,培养机构应该及时转变培养目的,加快改革,不断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质。图3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硕士

7、研究生时最看重的第一个因素,在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外貌仪表、性别、学习成绩、学校名气、政治相貌、学生干部、发表论文数量与质量和实习经历等十个因素中,484家用人单位里,47.8%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第一个因素是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最看重的第一个因素是专业知识的比例是23.3%。然而,在外貌仪表、学习成绩和学校名气等其余8个因素均没有被超过10%的用人单位排在第一位。研究结果说明,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大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硕士研究生时最看重的两个因素,而且综合素质47.8%的重要性明显大于专业知识23.3%。这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才能需求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很难适应

8、社会的实际需求,导致研究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才能、适应环境的才能等综合素质程度比拟低,尽管培养单位认识到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形式的不同,但是缺少相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合理的区分体系。因此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仅仅是高校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口号,没有付诸行动,而综合素质又是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要求,这说明硕士研究生培养目的需要调整。三、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应侧改革一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应侧改革的必要性1.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2023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以后,国家围绕效劳需求,以质量进步为主线,加快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2023年,_副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

9、议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强调,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质量提升的紧迫性更加突出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要求,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要为导向,逐步推行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构造不断优化,在开展学科穿插和交融的根底上,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速开展和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0。在此背景下,培养单位必须适应改革的形势,重新考虑培养形式,促进教育改革的开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2.硕士研究生个性化开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突出强调,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学术研究或独立进展专业工作的才能,到达这个要求,研究生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才能。创新才能

10、的培养的关键在于个性化的开展,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存在理论上的学术型学位和应用型学位的区分,但是诸多高校在实际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活动中,在课程设置、导师选择和实习安排等方面缺少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严格区分标准,造成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困难的场面。因此,培养单位应该转变培养目的和培养形式,加强研究生的个性化塑造。3.适应社会开展需求在调查的484家用人单位里,23.3%的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是合作精神,21.1%的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是创新才能,14.5%的用人单位认为如今的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才能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说明硕

11、士研究生的培养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开展需要。硕士研究生的最终归宿是效劳社会需求,为社会做出奉献,所以转变培养目的,实行研究生培养目的的多样化就显得尤其重要。二硕士研究生供应侧改革的设想美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具有多样性的特征11,学术型和应用性的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都是进展了细化和分类,这对于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的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优化构造-学术型和应用型并进的培养形式进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增强创新才能为培养目的,注重统筹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为其更多参与高程度、前沿性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设立专项

12、资金支持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发挥多学科穿插培养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提升职业才能为导向。根据职业领域属性,界定专业岗位的根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在产学结合上下功夫,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加强理论基地建立和管理,增强学生的理论才能,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尤其是针对如MBA等专业,探究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机制12。2.进步质量-改革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质量进步的根本保证,主要包括前瞻性及实用性的课程内

13、容和科学多样化的课程构造,应在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课程设置经历的根底上,建立合适校际情况的课程体系13。当前,多数高校以二级学科为单元来设置课程,这样课程的知识面就过于详细和专业,限制了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忽略了学生的特点与特长;另一个弊端是,由于课程划分过于细化,选课人数较难集中,不利于优化教学资。理论经历证明,研究生课程在一级学科层面上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课程内容设置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进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理论才能为目的,以与科研理论严密结合为落脚点。研究生的课程内容除了根底理论,应紧跟社会对人才的知识构造需求不断地注入新的知识点。此外,要注重穿插学科课程内容设置。在当今时

14、代,各学科领域知识的更新加速与互相浸透加深,具有跨学科知识、穿插学科知识的穿插性课程设置就显非常重要,可以探究在校级层面建立跨学科平台课程。以美国为例,诸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重视相关学科浸透甚至文理穿插,同时比拟注意多学科的穿插,这样就大大拓宽研究生可研究的领域被,对学生掌握宽广扎实的多学科根底理论知识非常有利14。此外,随着国内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课程设置要重视世界前沿知识、表达国际化程度。大胆聘用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老师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全外语课程,让学生能承受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通过把国际留學生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专家专题讲座课程、赴外交流和国际结合培养等措施,使硕士研究生的知识

15、构造程度到达国际标准。3.实行弹性学制-鼓励人才个性化开展弹性学制是以选课制为根底、以导师制为保证而实行的学分制度15。弹性学制有利于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开展,学生可根据学科属性和个人特点选择缩短或者延长学习年限。在实行弹性学制时应该考虑不同的学科与方向应有不同的培养理论限制,严把质量关。如人文社会学科类硕士研究生可以2年内毕业,但是对于实习理论要求较高的理工科和临床医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扎实学好根底理论的前提下,满额的完成理论环节学时要求。所以弹性学制的实行应该根据专业、学科的不同而详细对待。4.以德育为先-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

16、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其教育的全过程。人文素质教育涵盖面广,内容广泛,但德育是其中的重要一条,也就是要解决其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问题。 通过人文教育课程学习、导师以及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学会“做人”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品德”“道德”和“人格”是对高层次人才的根本要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立和科技创新活动。以上提出的设想是基于调查研究、文献阅读和理论探究,当然这些改革方案的实行和培养目的的转变离不开国家政策、培养单位的制度體系和质量评估构造等内外部因素。因此,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和改革的设想旨在为主管部门和学校确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战略提供重要参考。【参考文献】:p :1教育部,国家开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S教研2023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