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复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78517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基础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基础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础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重心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派: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1935 年后北欧学派与法瑞学 派合并,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个体生态学是指以生物的个体及其栖息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有关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 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方面的生态适应机制,阐明生物个体与其生 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赖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是指某一特定生物群体外的空间, 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因素是指直接参加生物有机体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组成部分。 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

2、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它影响生物的生 存与分布,产生生物种类的生物群系。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即小范围 内的特定栖息地。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具有以下的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阶段性作用,补偿作用。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 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 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

3、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 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在最高点和最低的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适应:主要是指植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生态适应:生物有机体或它的各部分,在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 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的从其生境 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然界的这种现象称为生态适应。 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分为两类,趋同适应和区异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

4、适应 方式和途径。趋异适应:是指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 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这种适应性常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得到发展 和完善,从而构成生物分化的基础。环境胁迫:生物学意义上的胁迫,是指的环境对生物的一种逼迫和压力。胁迫因子是指超出 正常变动范围的生态因子。生态气候:由于地方性气候与生物动态关系最为密切,具有重要的动态学意义,所以称地方 性气候为生态气候。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 物候。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的,而且环境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 氧气的浓度

5、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称为光合能力。黄化现象: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合成胡 萝卜素导致叶片发黄,称为黄化现象。植物对光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三类,即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性植物。 阳性植物:适应于强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阳性植物。其光补偿点位置较高,光合作用速 率和代谢速率也比较高。阴性植物:适应于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阴性植物。这类植物的光补偿点位置较低,其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耐阴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阳性和阴性植物之间,但最适宜 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光对生物的信号作用:光对生物的信号作用是指日照长短每天昼夜或一

6、年四季规律性变化对 生物的影响。光周期现象: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生物钟机制:昼夜节律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生物钟节律。生物钟是指生物由于长期受地球自转 和公转引起的昼夜及季节变化的影响而发展的能适应这些环境周期变化的时间节律。 外生性节律:生物的节律现象,只是有机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如果把这类生物放 在恒定条件(恒温连续黑暗或连续光照)下,它们的节律就会立即消失,称为外生性节律。 内生性节律:有一类节律现象,在恒定条件下不消失并维持一定时间,如蜜蜂、果蝇、萤火 虫等的运动、取食、羽化、发光节律,这类体内真正具有一种专门只是时间周期的节律,称 为内生性节律。

7、寒害:寒害主要是指低温造成植物生理活动,如光合、呼吸,蒸腾、吸收等机能的降低和生 理平衡状态的破坏。冻害是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 而造成的损害。比尔格曼法则:同一分类单位恒温动物的大型种类趋向于生活在寒冷气候中,寒冷气候区内 动物的个体比温暖气候区动物的个体大,由此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小,而使单位体重的热单 小,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称为比尔格曼法则。艾伦法则认为同一分类单位恒温动物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短变小的趋势。 休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生物处于生长发育暂时停止,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对外界刺激 没有反应或者只有微弱反应的状态。滞育是生物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发

8、育阶段发生的,取决于发育停止前的一个时期,即前一个发 育阶段条件的变化,导致某种生理过程的变化,控制后期发育的继续或停止。种群: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种群的基本构成成分是 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种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或称为种群生物学,是指以同种个体群为对象,研究其数量动态、 分布、生活习性、特性分化及发生发展的一门学科。种群的主要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遗传特征。 种群的绝对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和空间内的实有个体数,相对密度只能获得表示数量高低的 相对指标。种群的分布型分为三类: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群

9、分布型。 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有三种: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性比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数目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分为两类:离散增长和连续增长。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环境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也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资源缺 乏、代谢产物积累环境压力势必影响增长率r,使其降低。(离散增长模型Nt+1=R0*Nt ) 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波动。种群调节:是种群大小的调节,是指种群大小的控制或种群大小所表现的作用限度。 生命表: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能够估计种群的 增长。存活曲线:是指借助于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

10、死亡率的,是通过把特定年龄组的个体 数量,相对于年龄作图而得到的。(存活曲线有三种基本类型:类型一呈凹曲线,早期死亡 率极高;类型二呈直线也称对角线型,属于该类型的种群各年龄的死亡率基本相同;类型三 呈凸曲线,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该物种的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较低,当达到一定生理年 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关键因素:是指同死亡率相关的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关键因素分析被用来评价某一环境 因素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种群的相互关系:分为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两种。种内相互作用有竞争,自相残杀, 性别关系,领域和社会等级;种间相互作用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集群:是指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

11、在一定时期内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群体。 竞争有两种类型:一种竞争类型是干扰竞争,另一种竞争类型是资源利用竞争。 竞争排斥原理:又名高斯假说,两个在生态学或生态位上完全相同的物种,不可能同时同地 的生活在一起,其中一个物种将最终把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这被称为竞争排斥原理。(这 一原理强调不同物种要实现在饱和环境和竞争群落中的共存,就必须具有某些生态学或生态 位上的差异。) 功能反应:是指每个捕食者的捕食率如何随被捕食者的密度而变化的一种反应。 数字反应:是指当猎物种群密度上升时,捕食者密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猎物密度对捕食者 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被称为生

12、活史或生活周期。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r 对策种群:是指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其死亡率通常与种群密度无关, 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 力。k 对策种群:是指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其死亡率大都由与密度相关的因 素引起,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外的其 他活动。种群生态学有三个空间尺度:局域尺度,集合种群尺度和地理尺度。 局域种群:是指在一个斑块区域内同一个种的,以很高的概率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集合种群:描述的是生境斑块中局

13、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 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在一个区域内,所有局域种群构成一个集合种群。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物种动态平衡理论,岛屿上的物种数量或丰富度主要取决于两 个过程:新物种的侵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的物种的灭绝。就不同岛屿而言,迁入率随其与大陆种库的距离而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距离效应”。岛屿面 积越小,种群数量越少,随机因素引起的物种灭绝率将会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面积效应”。 最小可存活种群:是指在多重随机干扰情况下,一个种群能够长期存活并繁殖的最小个体数。 最小适生面积是指特定时空范围内能够维持种群存活并繁殖的最小生境面积。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

14、下有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它们之 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个功能 单位就是群落。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生物群落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一定的外貌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4.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6.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 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群落的种类分为:优势种、亚优势种、建群种、关键种、伴生种和偶见种。 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结构与环境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种,主要识别特征是它们的个体数量多(生 物量大),而且通常是指对某一个营养

15、级而言。 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 的作用。 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就是建群种。 关键种:如果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对于群落又是至关重要 的,那么这个物种通常被称为关键种。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群落环境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由人类偶然带入或随某种条件的改变而进入群落,或为衰退中的残遗种,在群落中 出现的频率很低,个体数量十分稀少。 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包括密度、多度、盖度、频度、优势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的个体数

16、。 相对密度:是指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例。 多度:是指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的估测指标。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出现该物种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 的百分比 优势度:是指一个群落中优势集中于一个或几个种类的程度。 相对优势度:是指一个物种所占有的基面积与总基面积的比值。 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表现出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和每一物种的个体数目。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变异性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 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表示物种多样性的指数,有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种间相遇概率。 群落均匀度:是指群落中各个种的多度的均匀程度。 群落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生物结构两个方面。 生活型: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