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784170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 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 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 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概述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 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 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编辑本段参考值1

2、. 乳酸脱氢酶 LDH 100-240 IU/L2. 谷草转氨酶AST 0-40 IU/L3. 磷酸肌酸激酶CK 24-194 IU/L4.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0-25 IU/L5. 谷丙转氨酶ALT 0-40 IU/L【临床意义】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 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 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 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

3、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 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测定及意义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 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 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 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1. 正常参考值速率法(LDH-L 法):100240 U/L比色法:190310 U/L2. 临床意义: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 恢复正常(比AST、C

4、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 指标。 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 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U/L,以 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由于测定LD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 整理测定乳酸 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的诊断。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

5、酶测定及意义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 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 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 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 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 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 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 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

6、少。1. 正常参考值:琼脂糖电泳法:健康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占肌酸激酶总活力的百分率为: CK-BB 0%; CK-MB 台 0%3%; CK-MM 97%100%; CK-Mt 0%; CK-MB 的阳性决定 水平为5%。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或CK-B (包括非M-CK):血清中正常水平CK-MB小于10 U/L; CK-MB/总CK小于5%。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大于15 U/L (做测定空白)。 如不做空白时,CK-MB大于25 U/L,CK-MB/总CK在6%25%。CK-BB异常增高时 或某些肿瘤时,非M-CK (CK-B) /总CK中大于30% (非M-CK即为非M亚基的

7、肌 酸激酶,在计算上CK-MB活力以一半计)。琼脂糖电泳法测定 CK-MM 亚型:CK-MM1 (57.74.7) %; CK-MM2 (26.55.3) %; CK-MM3 (15.82.5) %。2. 临床意义 CK-BB (CK1)患轻度或中度脑损伤病人的血清CK-BB明显高于对照值,血清 CK-BB的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在脑血管意外及脑手 术后,血清CK-BB亦可升高。新生儿产程窒息,若CSFCK-BB升高,多提示脑组 织发生实质性损害;若CK-BB超过CSF-CF总活性15,则易发生脑性轻瘫、智力 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胸痛发作开始2小时,血清

8、CK-CC已见升高,720小时达峰 值(为对照组的3100倍),然后迅速下降。其敏感性优于CK总活性测定,且 早于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是一项敏感而早期的指标。各种心血管手术15分钟,血中CK-BB业已上升,当天即达峰值(为正常均值的 610倍),至第34天恢复正常。CK-BB的变化是单纯心肌创伤的特异指标。 有89%的前列腺癌病人血中CK-BB含量升高。其他肿瘤若发生广泛转移时,血中 CK-BB亦明显高于无继发癌灶的病例。由于CK-BB主要存在于自内胚层发生的器 官,当这些器官发生病变时,血中CK-BB常少升高,故测定血中CK-BB,可能有 助于内胚层源性组织肿瘤的诊断。 CK-MB (

9、CK2)血清CK-MB测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 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 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其最高值达对照组4.922倍以上。如果 梗塞后34天,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医学教育网收集 整理肌梗塞仍在 继续进行,如果已下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 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临床上常以CK-MB超过CK总活性的3 (离子交 换柱层析法)或10 (免疫抑制法)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依据。用CK-MB诊断急

10、性心肌梗塞时必须注意无论是CK-MB的绝对活性或占总活性百分 率的界限值,均不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婴幼儿和儿童的CK-MB均高于 成人。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强,在并发术间或术后心肌梗塞 时升高更为显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人血清CK-MB亦升高。 CK-MM(CK3)骨骼肌几乎只含CK-MM,心肌中除CK-MB外,也主要含此型同工 酶。CK-MM是健康成人血清CK的主要成份。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分离其亚带发现,心肌梗塞发病10小时内,首先是 CK-MM2和CK-MM3升高。而后,CK-MM1进行性增加,而CK-MM2和CK-MM3逐渐消 失,故在急性心肌梗塞的

11、病人,其血中CK-MB消失后CK总活性升高,实为CK-MM1 亚带升高所致。CK-MM3/MM1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值在胸痛发作后6小时从 0.38基线开始上升,10小时达高峰,共比值为1.24.2。比值增加常在总酶活 性升高之前出现,是一种敏感的早期诊断依据,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 一种检测方法。肌肉创伤、感染、惊厥、癫痫,特别是破伤风可导致病人血清CK-MM高于正常人 7倍。缺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肺梗塞,甲状腺机能低下,脑血管疾病,巴比妥或其 它外源性毒物中毒,亦会引起血清CK-MM升高。 巨型CK (M-CK)成人血清M-CK-I虽与特定疾病无关,但对因产程窒息缺氧 发生脑性瘫痪

12、或癫痫的新生儿来说,其血清M-CK-I则是肯定神经损伤的早期指 标,是脑组织长期缺氧后,释出的CK-BB在血中与Ig聚合的结果,对于判断疗 效亦有潜在的价值。M-CK-II主要来自肝脏或肿瘤组织。M-CK-II是CK-Mt(CK4)在细胞严重损伤后, 释放血中聚合而成的巨分子酶,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病 人的血清,常是病情恶化、预后不佳的标志,但亦有随疾病恢复而自行消失者。五、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测定及意义2009-9-23 13:45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 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有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

13、活性即可 明显升高。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 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临床上最常检查的血清转氨酶有两种:即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肝细胞内谷 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医 学教育网收集 整理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转氨酶(尤其是ALT)是急性肝细 胞损害的敏感标志。比较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迄今仍以谷丙转氨酶更为敏 感,特异性更强,临床上实用价值更大。1. 正常参考值(1)速率法:男性:540 U/L;女性:535 U/L(2)赖氏比色法:525卡门单位/mL血清2. 临床意义

14、(1) 血清ALT活性增高 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 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扬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 碳或有同磷等引起ALT活性增高。(2) ALT活性降低:磷酸吡哆醛缺乏症。六、谷草转氨酶(GOT、AST、SGOT)测定及意义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 胞受到损伤时,大量的酶释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 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当谷丙转氨酶(ALT) 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

15、示有肝实质的损害。1. 正常参考值速率法:840 U/L赖氏法:828卡门单位2. 临床意义病理性升高:(1) 心肌梗塞发病612小时显著升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 发作后48小时达到最高值,约35天恢复正常;(2) 各种肝病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性肝炎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小 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增高,AST/ALT比值大于1;(3) 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AST也轻度升高七、附:乳酸脱氢酶英文名称: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序列信息:1 gsgcnldsar frylmg长度:16 aa物种来源:Homo sapiens (human)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同功酶有五种形式,即LDH-1 (H4)、LDH-2 (H3M)、 LDH-3 (H2M2)、LDH-4 (HM3)及 LDH-5 (M4),可用电泳方法将其分离。LDH 同功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所以可以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用诊断疾 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释放入血则LDH1LDH2,利用此 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正常范围:血清100300U/L;尿 5602050U/L;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检查介绍: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