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783573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报告中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Transfer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银仓, 黄喜玲商学院外语学院,7300200容摘要本族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而又不可无视的问题。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迁移的概念和迁移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而讨论和评述了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研究,最后探讨了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关键词本族语;目的语;迁移;效应;外语教学1. 引言同样是非英语本族语者说英语,为什么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带有

2、本族语者易于区分的“外国腔.本族语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有影响.本族语与目的语*些方面的异同会不会使得目的语的学习变得相应的困难或容易.两种语言之间系统的比照分析,以及基于这种比照分析对习语者学习困难做出的预测,能否真正为目的语的学习提供帮助.习语者中介语中的语言错误是否真正与本族语的影响有关.这些都是应用语言学家、特别是二语习得SLA研究者和外语教学工作者长期以来所关注的问题,都与语言迁移或语际影响有关。本文试图通过对迁移理论的介绍和对语言迁移研究的评述,对这方面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答复。鉴于国外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有时将“二语 和“外语混为一谈或干脆合二为一的情况,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此加以

3、界定。由于语言环境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笔者认为对“第二语言和“外语、“习得与“学习加以区别是必要。德国学者Rsler (1995)指出,在目的语国度里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以非引导或语言班的形式学习对他的生存至关重要的另一门语言,这是第二语言习得;在课堂上或借助媒介工具在母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带有极强的人为特征,又非生活所迫,这是外语学习。另外,Krashen1981认为,“习得是以获取或交流信息为目的、注重意义而非形式的语言习得过程;相反,“学习主要指有意识注重语言形式与规则的学习过程。笔者完全赞同这种区分。本文所谈的“外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本族语环境中将目的语作为外语的教学。2. 迁移的概念与迁

4、移学说“迁移transfer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源于教育心理学,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教育心理学对“迁移的定义是“the carrying over of learned behavior from one situation to another,即指人们将一种情境下所学的东西用于另一情景的倾向。在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 “迁移有时亦称“语际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把“迁移定义为 “the effect of one language on the learning of anoth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5、 Applied Linguistics1985: 160。美国学者T. Odlin1989: 27给出的定义则更加全面缜密:“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nd perhaps imperfectly) acquired.迁移有不同的类型。根据迁移的不同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

6、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有促进作用或积极效应的迁移,亦称“助长性迁移。一般认为,只有当前后两种学习具有相似或一样特征时才会发生正迁移。例如,汉语和英语都属于SVO型语言,因此英语的根本语序对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就相对容易掌握。与此相反,“负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有阻碍作用或消极效应的迁移,也称“抑制性迁移或“干扰interference。例如,汉语是典型的左分枝语言,而英语是右分枝语言,这使得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常常违反英语的“末尾加重原则end-weight principal, 生成许多不合语法规的语句。另外,根据迁移的不同方向,迁移又分为“顺向

7、迁移 和“逆向迁移。所谓“顺向迁移,顾名思义,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本族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实上就是一种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目的语的学习对本族语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解释学习中的迁移现象,许多心理学家对迁移的本质及其根本过程进展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迁移理论和学说,其中包括:1 形式训练说 这是迁移理论中最早提出的学说,它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根底,认为人的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得以加强,一种官能的改善有助于加强其它的官能。官能的改善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发挥效用,因此,学校教育就是对这些根本能力的训练。如数学有

8、助于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历史能提高记忆力,繁杂而枯燥的学习容有利于忍耐能力的培养。十九世纪古拉丁语的教学在欧洲十分普及,不是因为拉丁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在价值或出于交际的实际需要,而是因为有助于智能的训练Stern 1992: 93。学生通过训练获得的观察、分析、比拟、记忆、判断、推理、概括等能力,足以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形式训练说的结论是,学习的迁移是人的心灵官能受到训练而自动开展的结果。2 共同要素说 这是由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反响的联结理论为根底提出的学习迁移论。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要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变化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变化。换句话说

9、,只有当两种学习情境具有一样或相似的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能对后来的学习产生迁移效应。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与研究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语际比照研究的理论依据。3概括化学说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C.H. Judd根据实验于190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从前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期学习B中去,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可以局部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的一般原理。从外语学习的角度讲,这就是说,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样或相近之处,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要对两种语言各层面的共性或共同原理做作出概括,即在于学习主体所获得的经历类化。4 学习定势说 这是前联定势心理学派

10、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了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如人在屡次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后,对两个大小相等的球会感知为不相等,这是过去的感知对当前事物的感知产生影响的结果。学习定势说主要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它对外语教学的启发是:母语学习为后继的外语学习准备了迁移的条件,母语学习中形成的方法、习惯、态度等可能形成定势,会迁移到外语学习中去,从而对外语学习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3. 基于迁移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尽管迁移的概念由来已久,迁移理论几经修正也日臻完善,但外语教学与研究界对迁移现象的研究却起步较晚,始于二十世纪

11、40、50年代。一般认为,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ries、Robert Lado等人开启了语言迁移研究的先河。R. Lado (1957) 在他的?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曾指出:“学习者倾向于将本族语和外乡文化的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规律迁移到外语及其文化中去无论在试图说外语并按外语文化行事的生成过程中,还是在试图理解外语和外语文化的承受过程中。in Freeman & Long 1991:52-53以此为代表的观点引起了语言学者和教师们对语际影响的兴趣和关注,成为语言迁移研究的催化剂。1比照分析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应用,首先引发并推动了上个世纪40至60年代的语言比照分析contr

12、astive analysis。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巨大影响,尤其在语音方面的影响,致使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不得不认真研究语言迁移问题。受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的启发,一些学者对语际影响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第一,母语对外语学习确实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母语和外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产生正迁移,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两语之间的相异之处会产生负迁移或干扰,给外语学习带来困难,并易于导致错误的产生。这便是当时所谓的“语言迁移假说。Weinreich (1953:1) 曾断言:“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越大,即两种语言中彼此不同的形式、句型越多,学习的困难和潜在的干扰也就越大。R. Lado1957:2也认为:“一

13、个开场接触外语的学生会觉得它的*些特征相当容易,而另一些特征则非常困难。与本族语相似的成分对他来说简单,不同的成份则困难。将学生的本族语与外语作过比照的教师更懂得学习的真正困难之所在,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在此之前,密执安大学应用语言学家Charles Fries (1945:9) 也曾就比拟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作过这样的评论:“最有效的教学材料是那些基于对要学的语言作过科学描述、并与学习者本族语的科学描述进展过仔细比照的材料。于是,为了探究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寻求有效利用正迁移效应、降低负迁移效应的教学方法或编纂出更好的教学材料,不少学者不遗余力地对两种语言进展系统的比照分析,一度

14、曾掀起了一股比照分析的热潮,产生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芝加哥大学的Stockwell, Bowen和Martin在对英语和西班牙语进展比照分析的根底上,对英语本族语者学习西班牙语的主要问题及其难度级别做出了如下的概括:困难类型 英语 西班牙语 举例 * porA. 分裂 * for Y paraB. 全新 0- * 语法性别标记C. 空缺 *- 0 Do作为时态的载体 *D. 合并 * his/her 不分, 只有一个suYE. 对应 * - * -ing=-ndo 作感官动词的补足成分图1:难度级别Freeman & Long 1991:54他们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问题的难度是

15、不同的,其难度从A到E依次递减,即两语“对应的形式难度最小,而在目的语中“分裂的形式难度最大。诸如此类的比拟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普遍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2错误分析进入70年代,与行为主义和构造主义语言习得观相适应的比照分析及其对学习困难的预测能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尽管语言系统之间的比照分析确实有助于提醒迁移的一些一般原则,但无法、也不可能对学习者中介语interlanguage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做出准确的预测。实证研究说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不一定总是造成学习困难,而学习中确实遇到的困难却又是比照分析者们未曾预料的。这使得人们不免对比照分析的预测效度产生了疑心。事实上,通过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归类和分析发现,有些错误确属母语的负迁移效应,有的可归咎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