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78313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复习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学复习资料免疫学复习资料2012一、名词解释(英文-中文-翻译)10*2=20分1、免疫(immunit)是指机体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抗原,对自身成份形成天然免疫耐 受,对非自身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2、免疫学(imm uno logy )是研究免疫系统的机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 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 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3、免疫细胞(immunity cell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4、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

2、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过程。5、抗原(antigen)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随之产生免疫应答,包括激发机体产 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它激发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6、抗体(antibody)机体在抗原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特定结构球蛋白。7、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发 生于体内,也可发生于体外。8、带现象(zone phenomenon )抗原抗体浓度的最适比,称为等价带。在等价带的前后,由于抗 体和抗原过量,形成的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

3、抗原, 这种现象称为带现象。当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prezone),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 (postzone).9、鱼钩效应(hook effect)双位点一步法中,当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的抗原可分别同 固相抗体和酶标记抗体结合而抑制夹心复合物的形成,出现钩状效应, 显色降低,严重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10、免疫原(immunogen )即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又能与抗体在体内发生特异性反应 的物质,因而制备合格免疫原是制备高品质抗体的前提条件。11、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先于抗原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 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被称为免疫佐剂,简

4、称佐剂(adjuvant),佐剂本身具有免疫原性,也可无免疫原性。12、抗血清 (antiserum )又称多克隆抗体(PcAb)亦称免疫血清,用抗原以不同途径免疫动物,从动物血清中获取 抗体,该类含有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由于免疫动物的抗原往往具 有多种抗原表位,可激活体内多个 B 细胞克隆产生针对抗原多种表位 的混合抗体, 因而抗血清也称为多克隆抗体( polycloal antibody,PcAb)。13、单克隆抗体(McAb)设法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值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 胞克隆产生出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成为单克 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

5、dy,McAb)14、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 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15、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直接与 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16、间接凝集反应(in direct agglut in atio 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 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

6、存在条件下,出现 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或被动凝 集反应(passive agglutination)。17、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同相应的抗体比较,抗原的 分子小,单位体积内含有的抗原量多。在做定量试验时,为了不使抗原过剩,应稀释抗原, 并以抗原的稀释度作为沉淀反应的效价。18 移植(transplantation)是指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 定部位、用以替代或补尝机体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的现代医疗 手段。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

7、,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 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体或宿主。19、移植排斥反应(tranlplantation refection )是针对移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或受者 机体损害的过程。20、标记免疫分析(an alysis of imm une markers)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学诊 断的敏感性。包括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术。21、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发生的以组 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引起超敏反应的 抗原称之为变应原(aller

8、gen )。22、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肿瘤 抗原大多数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少数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而与肿 瘤免疫有关的抗原主要在细胞表面,这类抗原与细胞膜结合不易脱落, 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23、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 常组织或细胞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突变基因产物,如突变的ras癌基因 产 物 。 曾 被 称 为 肿 瘤 特 异 性 移 植 抗 原 ( 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

9、ation,TSTA) 或 肿 瘤 排 斥 抗 原 ( tumor rejection antigen,TRA)24、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 此类抗原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远超过正常细胞。(22-24,三选一)25、免疫增殖性疾病(immunopro liferative diseas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或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所 致的一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性疾病。26、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主要是受者 T 淋巴细胞

10、识别移植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攻击和破坏移植物。27、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当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抑制状态时,移植物内含有较多成熟 的供者 T 细胞,通过识别受者抗原而产生攻击受者的免疫应答。常见 于骨髓移植、小肠移植及免疫器官移植。28、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自身Ag)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29、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ity disease) 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器官损伤而出现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30、自身耐受(self toleranee)是指机体

11、免疫系统对自身Ag不发生免疫应答,无免疫排斥的现象。31、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 自身活化、增值、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32、化学发光剂(chemilumi nese nt age nt)在化学发光反应中参与能量转移并最终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化合物,称为化学发光剂或发光底物。33、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 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34、细胞黏附因子(cell-sdhesion molecules)是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

12、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 合的分子。35、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ee immune analysis) 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36、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表达 IgGFc 受体的 NK 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 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 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二、选择题40分1、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结在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胸腺组成。(禽类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是

13、免疫应答的场 所,由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 织等组成。骨髓: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 结)2、免疫细胞: 干细胞系、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他 APC (抗原递呈细胞)、其他吞噬细胞。按免疫细胞在体内的作用不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淋巴细胞,包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能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第二类为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 细胞,它们组成单核巨噬系统,在免疫反应中起辅佐作用;第三类为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4、、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它们参与免疫应答中的某一环节。3、免疫分子:主要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蛋白 质及小分子多肽物质组成,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主 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和人类白细胞分 化抗原等。免疫分子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CD分子、 粘附分子、MHC、其他免疫球蛋白、补体分子、细胞因子4、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5、免疫应答分3 个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6、抗原抗体结合力范德华力最小,疏水结合力最大。7、半抗原(hapten ):仅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多 肽、甾体激素

15、、核苷、某些药物等小分子物质均属于半抗原,这些小 分子物质无免疫原性,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半抗原+载 体=完全抗原8、凝胶过滤(分子筛):按分子大小将蛋白质分离。凝胶是具有 三维空间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液缓慢流经凝胶 柱,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凝胶微孔中,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很快通 过,首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进入凝胶的微孔中,反复洗脱后缓 慢流出。9、半抗原与载体结合的数目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一个 载体分子上至少要连接20 个以上的半抗原分子,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 动物产生抗体。10、组织抗原:高速捣碎法、研磨法细胞抗原: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 活性剂处理法11、抗原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电泳法等12、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包括含量测定、分子量鉴定、纯度鉴 定和免疫学活性鉴定等。13、抗血清的鉴定:抗体特异性、效价、纯度、亲和力等14、抗血清保存方法:4度保存:可保存三个月或半年 冷冻保存:可保存23年 真空干燥保存: 510年,保存时间最长。15、抗体特异性:抗体对相应的抗原及结构相似抗原的识别能力。 方法: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