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78300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3.动物游戏之谜课文剖析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剖析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跳荡着”描写了动作的方式,“嬉闹着”巧妙地照应了题目游戏。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这个交代很重要,猴子们为什么能玩“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为什么能“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这不是“谜”,不是本文要说明的中心。那么,猴子的“谜”在哪里呢?促使你阅读下文。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这一个问句逼出了“谜”:猴子们为什么要玩“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为什么要“相互推挤”“竭力要把对方推

2、下树去”?它们是在打架吗?如果是,它们为什么要打架?如果不是,那又是在干什么?不思量,自思量,费思量,真是一个“谜”呀!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一个比喻让人想像它们游戏的欢乐。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鸟的天性就是飞,谁见过鸟滑坡?但是,北极渡鸦在飞上坡顶之后,却要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从上向下滑。这真是一个大谜!它们这是为什么呢?是在表演吗?观众是谁?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在南美洲东南部阿根廷境内)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

3、洋洋地“驶”向海岸。“得意洋洋”四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露脊鲸劈波斩浪、所向披靡的神气。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鲸鱼用肺呼吸,换气之后,即潜入水中。这些露脊鲸却在大风起处浮出水面,乘长风破万里浪,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这既不是“打架”,也不是“表演”,它们又是在干什么呢?这里换了一个提问的方式,暗示谜底越藏越深,怎么也猜不出来了。 动物学家对此(一个代词“此”总括了上述几种情况)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先在冒号之后用一个短句,表示

4、对这个结论的惊疑、惊讶、惊叹;然后用“并不是而是是”这样一个正反对照的复句,既排除了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又强调了这个结论不容置疑的真实。这样写精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大大强化了读者对这个观点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连用三个“最”字,突出动物游戏行为的特点。这三个短语存在着因果递进的关系,因为“最复杂”,所以“最难以捉摸”,因为“最难以捉摸”,所以“引起争论最多”,是一个无人能解开的“谜”。 以上是文章第一部分,先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然后归纳出这些行为的共性:游戏。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写法,反映了人们认识上的深化,

5、能满足读者的阅读期望。描述动物行为时,巧妙地扣住“游戏”二字,例如写猴子使用了“嬉闹”“把戏”等词,写渡鸦运用了“像小孩坐滑梯”的比喻,写鲸鱼则形容其“得意洋洋”的神态。更主要的是作者善于捕捉动物行为的反常之处进行叙述,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巧妙地揭示它的令人费解之处。例如乐于单独玩耍的猴子却相互推挤,“它们是在打架吗?”在空中飞翔的渡鸦却玩起了滑坡,“它们是在表演吗?”惯于水下生活的鲸鱼浮上水面乘风破浪,“又是在干什么呢?”我们就这样随着作者的行文步步生疑,步步猜想,在不知不觉中不得不感叹,这真是“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解不开的“谜”啊!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

6、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对事物和现象科学地进行分类,这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但是,分类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逻辑原理,那便是坚持分类标准的同一性,而且分类之后的概念之间必须是并列的关系。科学家对动物游戏进行的分类合乎逻辑吗?文章说,分类的标准是“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可是“单独游戏”是根据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有“单独游戏”,就会有“群体游戏”。“战斗游戏”是根据游戏的目的,有“战斗游戏”,也就有“非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是根据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有“操纵事物的游戏”,也就有“适应事物的游戏”。而“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7、这种违反逻辑常识的分类是不是科学家的疏忽?显然不是,而是科学家们面对“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动物游戏的无奈之举。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这一段说明单独游戏,先指出它的特征,再举出实例给以具体介绍,最后指出单独游戏的意义。这种由抽象到具体再回到抽象的过程,是常见的说明顺序,它是人的思维过程的反映。人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抽象笼统的认识,因此总会深入研究事物的具体现象,然后再在具体研究的基

8、础上抽象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结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第一句话说明战斗游戏与单独游戏的不同,自然地衔接了上文。第二句话用“看似,其实”的句式,由现象说及本质,揭示了战斗游戏的特征。第三句话引用研究者的观点,战斗游戏需要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的能力,表现了动物很高的智慧和能力。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

9、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第一句话说明操纵事物游戏的性质,第二句话列举北极熊扔石块棍子、野象滚踢草球的事例。 以上三个段落是文章第二部分,说明动物游戏的种类,第一、三段用概括说明和举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第二段先说明游戏特征,然后引用研究者的观点说明具有这一特征的原因。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以上文字说明了动物在做什么,从这一个段落开始转入本文说明的中心,动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这

10、一段在结构上有领起下文即课文第三部分的作用。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好好地体悟这个句子吧,读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悟性的高低。这个句子启示我们,研究,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怎样才能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动物一方面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但是另一方面又通过游戏无谓地消耗大量能量

11、,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正是从这一矛盾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一门当代尖端的科学之一,行为学的分支动物游戏,就这样诞生了。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英国当代动物学家,曾长期在非洲丛林对黑猩猩进行野外观察,著有黑猩猩在召唤我的朋友野生黑猩猩等)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

12、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这段文字介绍“演习说”,作者先介绍一个事例,然后介绍科学家从这个事例中推出来的结论。这种从个别事例推出一般规律的方法是归纳法,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所以作者说,“演习说”是一种假说。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

13、的游戏等。文章介绍一些科学家对“演习说”的否定,他们列举事例,从两个方面揭示了“演习说”的失误,一是把动物游戏仅局限于幼小动物,二是把原因仅仅归结为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科学家在否定

14、了“演习说”之后,提出了与之相对的“自我娱乐说”。文章针对“演习说”也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自我娱乐说”的基本点:第一,娱乐游戏是动物的天性,这就是说动物游戏不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第二,游戏娱乐是动物“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的行为,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这几个句子引出“学习说”,“引人注目”说明它在科学界的影响,“实践性很强”说明“学习”的特点。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位于大西洋中,属西班牙)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

15、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用举例的方法说明“学习说”的依据。黑猩猩玩棍子,最生动具体又为一般人所不知,故详写;捉迷藏、追逐为一般人熟悉,故略写。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

16、学习行为。游戏锻炼能力;游戏有利于适应环境:文章从效果和作用这两方面说明游戏是动物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引出贝叶和赖特的“锻炼说”,“不仅而且”,说明了“锻炼说”和“学习说”之间的关系。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即北山羊,形状似山羊,形体比山羊大,雌雄都有角,生活在高山地带。羱,yun)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海湾,与大西洋相通)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