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78168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 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 故事回放: 我不认输 这是我在一次教学活动评优的过程中,到一所幼儿园看到的一位选手老师的半日活动片段。户外活动的时候到了,我们都来到室外观看孩子们的体育体育活动。 有的孩子在自由的拍球,有的孩子在玩钻山洞的游戏,孩子有的在玩跳跃游戏摘水果。其中在教学楼墙角处,有一两个男孩子玩投掷游戏。游戏情境是这样的:墙壁上贴挂着用吕制的圆形锅盖作为投掷的对象。孩子每个手里拿着一个用红色绸子布包裹的球形子弹。孩子站在离投掷目标不远的地方,脚下画着三条远近不同的起点线。有个大眼睛男孩子已经玩的满头大汗,反复投也没有投中,因为只有听到“通”的一声,才证明子弹打中了。男孩还在

2、兴致勃勃地不断地从地上捡子弹朝着对面墙上的目标投去,只听他嘴里嘟囔着:“我不认输”,“我还不认输”“我打不中我也不认输。”直到男孩终于用手里的子弹打中对面的目标,“通”锅盖发出清脆的响声。幸福与成功的喜悦在孩子脸上写的满满的,我和旁边的老师竖起了等待已久的拇指,投去钦佩与赞誉的微笑“孩子你真棒!”男孩狡黠的一笑继续捡起子弹站在另一条线后面继续自己的挑战 故事启迪: “我不认输”这四个字,即使是成人也不是谁都肯说出来的,更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我在思考:孩子身边没有老师强行要求他一定投中目标。可是孩子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期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什么驱使孩子一定要坚持投中呢?是听到清脆的声响的喜悦吗?这

3、个男孩的表现让我怦然心动,原来孩子内心是有着自己对成功的追求的。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程中他他可以重复多次不怕失败,只要有机会,就要努力坚持到成功。可是为什么,有时我们老师真的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却怎么也无法坚持完成呢? 我们必须从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问老师“你眼中的儿童是什么?”以下是老师们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孩子是: 无忧虑 无烦恼 有时很理性 有办法说服成人 生物属性 :天真自由 社会属性:有交往有见解 因为一点小事就会 很开心 鲜活的个体有独立思想意识 喜欢得到表现和、认可,喜欢喜欢自由。 不必说上面的观点是否正确,至少我们从思考这样的问题“你眼中的孩子是真实的孩子

4、吗?你所认识的孩子和孩子本身是一至的吗?”往往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孩子,却误以为自己把孩子认识的很清楚。往往我们认为孩子是幼小无能力的,却不知道孩子为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会不厌其烦地努力。 小脑袋大世界一书的底页有这样一段话:“婴儿是忠实的学习者,从不偷懒,也决不作弊。你如果看见过婴儿学习爬行,就会知道,他们从来都没有厌倦过爬行。”在一次回老家 去看望自己家亲戚的小孩子,发现他想把矿泉水瓶的盖子盖到瓶子上。 因为瓶盖是拧上去的,1岁的孩子还不会灵活转动手臂,仅是轻轻地对着瓶口放好,放上去掉下来,掉下来还接着放上去,不厌其烦。那么小的孩子心中就有任务的期待和坚持精神。我对不认输男孩的行为理解了很多。

5、人们对美好目标的追求都不会一下子就容易实现,经常会失败,有时人们就会放弃。“我不认输”的男孩子仅仅也就三岁半左右,他对任务的执着,他对失败的从容,他对成功的向往,都深深打动着我,“我不认输”成为男孩的化名印记在我的心里。 (一)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 信任是发展和保持幸福的、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你不去努力地发现孩子的真实表现,却总是用习惯去评价孩子,我们很可能在很多时候都对孩子存在误解。在幼儿园实践工作中,总听到老师们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阳,真是越来越不好管了。这种观点的背后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总是用教师自己的认识去评判孩子,听话的孩子不是我们培养的方向,我们期

6、待的是孩子能够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信孩子:意味着我们要这样认为,孩子的做法是出于自己对正确答案的理解、确实而不怀疑。“正确答案”不是指唯一的,而是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和发展的客观实际,不怀疑才能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充满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你看,这里有一个掉到地上的西红柿。我想它也死了。” “它还是活的。它里边有水。” “它没在树上就是死了。” “是活的。烂了才是死的。” “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吃活的东西”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依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当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时,他们会创造自己的“理论”,例如:“是活的。烂了才是死的。”“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

7、烂。”“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这样的“理论”是非正式的、直觉的,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理论”概念不同,心理学家把它称为“朴素理论”。为此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就是要相信儿童有认识问题的方式和能力,他们有自己对问题认识的朴素理论。 相信儿童的学习能力,不是一种怜悯的施舍,而是真诚的信任。 我们相信孩子能自己做事,就不会包办代替。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习惯认为孩子不会做事,就急匆匆替代幼儿做完。比如 :玩色活动的时候,教师不相信孩子能自己整理颜色盘、能自己收拾颜料瓶,活动结束时就会请小朋友离开座位,教师迅速收拾完毕。这种不信任也是剥夺了孩子在做事过程中学习的机会。如果给予幼儿极大的信任,让孩子自己

8、去做,简单提出基本的要求,他们是可以做的很好的 。 我们还要相信孩子具有克服困难的坚持精神,他们愿意坚持到自己认为的成功。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男孩子, 教师没有在旁边提出任务要求,只是创设了孩子喜欢参与的游戏情境。这个游戏本身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即使存在任务难度,孩子们仍然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方式, 尝试改变站立姿势,投掷的动作和角度,不断地向成功迈进。 (二)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受着“天性”、“人为”、“事物”三种教育的影响,其中“天性”的教育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潜能,是我们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内在发育;“人为”的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施加的指导作用

9、;而“事物”的教育是指环境的影响。这三种力量若相互抵触,就使孩子受坏的教育,孩子就不可能得到舒畅的发展;这三种教育若是和谐一致,孩子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达到发展目标。而在这三种教育中,只有“天性”的教育是人完全不能控制的,也只有以此为主轴,使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围绕着它旋转,才能形成共同的目标。 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和攀比的做法,常常会影响到我们的老师。态 。让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长,是健康的教育观念,顺应幼儿生理发展规律,着眼于当前生理发展阶段的充分发展,并适时提供适当的教育影响,以帮助他们成长。我们知道,每一个正常健康的幼儿,都按照相同的顺序、遵循相同的规律生长发育的不断发展,他们似乎有着大

10、致相同的生理发展时间表。却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发展节奏。 尊重儿童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做做的是相信儿童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很久以前看到了一本书中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篇文章,“ 一个5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也许你会发现班上的哪位小朋友动作发展不如班上其他孩子发展的灵活,也许有的个别孩子就是吐字不清,甚至你发现到了大班了,孩子还在不会用筷子等等,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其实孩子的发展速度和进程不可能相同,教师应该允许个别孩子发展慢半拍。等待孩的生理成熟,相信他们有能力不断地超越自己, 等待孩子漫漫成长,不急不燥,既是教师的素养也是孩子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