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781630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调查汇报 一、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情况 (一)粮食生产的官方数据 据22X年年鉴,全市耕地9.5万亩,人均14亩,低于1.亩的全国水平;年粮食、花生总产在05万吨和25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市是粮食自给有余,每年都有数万吨粮食调出。九十年代,粮食生产达到高峰,平均年产量1万吨,其中,99至1998年9年间,年均产量在120万吨左右,花生年产量在2030万吨之间。1999至22X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全市粮食产量降到10万吨以下。202年,全市人均占有粮食07公斤,较全省人均水平少公斤左右。 (二)粮食消费平衡数据 20X年以来,全市社会粮食消费总量由1

2、2万吨增长到10万吨,年递增率在左右。目前,全市粮食供需自给率约77%,产需缺口在0万吨左右,且结构性短缺特征明显。按当前粮食生产、消费变化速度发展,全市粮食产需缺口会越来越大,至22X年将达到50万吨以上,自给率下降到6%左右,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压力较大。 (三)骨干企业的收购形势。 1、从收购数量和商品粮源看,90年代,在国家粮食定购体制下,年均收购量达到35万吨,其中定购0万吨左右。2X年以后,受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影响,社会粮食收购量大幅度下降。02X年202X年,全市骨干企业每年收购总量在2万吨左右,其中从本地生产者纯购入近万吨。而近年来,除个别丰收年景外,骨干企业年纯购进粮食6万吨左

3、右。为弥补供需缺口,企业不得不以较高成本从市外、省外购粮。22X、22X年,骨干企业累计从市外购入粮食1万吨,为之前年外购总和的2倍多。 2、从收购价格看,我市小麦成熟期和上市较西部主产区晚23周。在多主体争夺粮源的刺激下,夏粮收购价格通常呈上行趋势。我市夏粮收购是在已被产区抬高后的市场价格起步且继续攀升,收购成本明显较高。 3、从收购品质看,()受季节天气影响,我市小麦成熟期处于多雨时期,发芽、霉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少则三两年、多则三五年必出现一次。(2)我市优质小麦无规模种植,在收购中几乎看不到优质小麦。仅有的少数村镇的烟农系列小麦的商品量仅为三五百吨。(3)从消费品质看,用本地小麦加工的馒

4、头,口感、滋味、适口性明显不如外地,我市小麦因生长期长而形成的品质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4、从工作实际看,(1)优良品种在那。建市以来,一致做粮食业务工作,走遍市内所有的镇,看过数不清的收购现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成大片、成规模的优质小麦粮源。过去,在、镇,还可以组织三、五百吨烟农15、1,现在已是不可能。优质小麦不是一点没有,零星的还是有的。但是,一个村种植多少个小麦品种、许多农民都不知道自己种的啥小麦,农户间靠种子串换自由种植,从何谈产业化优势。()麦香那里去了。我们从农村亲戚那里吃到的馒头有可口的麦香,可市面上买的本地加工厂的面粉,不加鸡蛋和糖,就无滋无味了。那里还有麦香的影子。以前出差是外

5、地的面食不好吃,现在反过来了。()在国内粮食主产区主流小麦优良品种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多少传统品种的影子。我们比他们晚了0年,尽管粮食的经济价值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必须种植100万亩的小麦,品种优化的好处不言而喻。我市为啥有这么大的差距。无须讳言,我们小麦生长期长的品质优势,无疑已无影无踪。 二、趋势性的问题 我市粮食安全,面临国内经济调整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失衡的问题。差距显然是在别人的进步中形成的。 (一)从统计数据看趋势。90年代以来,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202X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为117.9万亩,较2X年减少了5.1%,较2X年减少了2

6、.14%,较90年代初期减少440%。 (二)从财政直补看趋势,02X年市农业部门核定小麦直补面积为110.万亩,较202X年减少374%,呈总体下降趋势。无须讳言,实际的粮食种植面积大大小于直补面积。统计数据和市场情况差距很大。 (三)从农民种粮动机看趋势,现阶段农民种粮主要是为了满足自给性口粮需要,只在丰产有余粮时,才有少量的商品粮出售;从种植结构看,花生的种植面积基本左右了粮食的种植面积。“隔茬轮种”是自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花生可以不受限制的连续种植的话,会减少小麦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农民的种粮自给取向,决定了我市商品粮源逐年减少的趋势性现实。202X年至22年间,我市从农民手中直

7、接收购小麦数量稳定在6万吨左右;20X年因夏粮特大丰收数量达到8万吨,而年迅速降至48万吨;0X年,只有4万吨直接购自本地。从数字层面讲,这两年都被认为是连续增产的第7、8个年头。按此趋势发展,5年后,我市将面临本地基本无商品小麦收购的局面。 (四)从粮食种植品质看趋势,受意识和个体技术限制,我市粮食品种改良工作滞后,粮食生产难以实现主流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和区域化种植,市场上形不成上规模的优质粮源,直接影响到粮食加工品质。受其影响,基于本地粮源生产的粮油产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粮食流通新体制中,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从收购现实看趋势,由于粮食面积大幅度减少,传统的产粮大镇已无粮可收。每

8、年麦收时节,鲜见农民路边晒麦的风景。大面积的种植小麦的,每个县级市仅有几个镇。不用心跑很难找到大片晾晒小麦的场景。竞购带来的高水分小麦入库,直接影响到小麦品质。四年的小麦储备期,继续损失了小麦的内在质量。 (六)从消费规模看,数量扩大和品味提升,彰显生产的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过去的生产者变成消费者。截至02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58.84万人,较02X年增长了2.2%。其中,非农业人口300万人,增长了769%。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在影响粮食生产的同时,也使农户存粮减少,买粮消费数量不断攀升,很多村镇在传统节日期间以面粉、大米等粮油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农村居民。另外,我市渔业、养殖

9、业发达,对外贸易和劳务输出较多,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暂住人口规模直线上升,仅去年1年就增加近万人,总规模达到48.4万人,较22X年翻了一番。综合上述因素,我市202X年需保障人口数达到.8万人,较22X年增长约2%,全市社会粮食消费总量较202X年增长4左右。 (七)从饲养业发展趋势看,转化用粮显著增加。我市渔、牧饲养业发展迅速,年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例达70%以上。据统计,9020X年,全市饲料用粮增长57.;22202X年,增长.%;202年,全市饲料用粮达到8.7万吨。目前,本市地产玉米,大部分被规模小、布局散的渔、牧饲养企业消化,年消耗量在0万吨以上。饲养业的发达,带动了饲

10、料加工企业的发展。仅市,近年就新增5家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46万吨,年玉米需求量在27万吨以上。为满足生产需要,饲料加工企业7以上的原料依赖从东北、河南等粮食产区购入。 (八)从市场形态看,粮食物流基础薄弱,市场调节能力匮乏。我市处于国内陆路交通网络的末端,粮食市场发育滞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市粮食生产、流通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粮食自给率明显下降。小麦自给自足的平衡被打破,全市每年外购4万吨左右面粉供应市场;稻谷、大米完全依赖外购,且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年消费量1万吨以上,年均增长率约3%;玉米需求旺盛,消费量占全社会粮食消费量的40%以上,供应缺口在15万吨左右。我市粮

11、食市场价格和流通形势,整体上受粮食产区大格局影响和控制。古来就有“千里不贩粮”的说法,足证外购粮食的无奈。外购粮食运输距离长、费用高、困难大,长期的流通保持需要市场配置资源。目前,我市仍没有成熟的粮食批发市场,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发挥不畅,阻碍了全市粮食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有效利用耕地资源,保护粮食生产能力。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最根本措施是保护耕地。要严格控制数量,有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02X年,国家提出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约束指标。我们要严格贯彻国家和省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健全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建

12、设制度;尽可能加大复耕、开垦耕地面积。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将我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间。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品种改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要改变小麦品质问题,必须从政府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可借鉴粮食产区优质小麦区域化种植的做法,实施优质良种小麦区域化种植,促进我市粮食产业良性发展。 (二)优化粮食产业链条,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目前,农业产业结构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由随意性的种植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转变。我们要培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种粮农民签订种植合同,采取多元

13、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企合作机制。要培植粮食骨干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粮食骨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主渠道作用力。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对粮食市场的投入,就是对粮食安全的投入。市场机制,有其基本形态,集散是其基本功能。我市要以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为平台,打造功能化的粮食集散中心,逐步实现与东三省、东北亚的粮食物流对接,培育区域性粮食物流节点,以保障我市粮食供求平衡局面。四是研究和出台政策。收购的质量控制及储存的期限是影响小麦消费品质的客观因素。目前高水分入库和长期储备,不符合质量规律和节能降耗的要求。政府需用有形之手加以管理和调节。高水分问题以质量法来管理和

14、限制;长期储存的问题应以政策调整来解决。多措并举,使我市地产小麦再飘麦香,人民消费品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三)强化粮食储备体系,建立长效市场平衡机制。着眼于中长期粮食供求形势变化,健全粮食应急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防范粮食市场风险。一是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夯实安全保障物质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将全市地方粮油储备规模增加到18万吨,同时,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正确把握储备粮吞吐调节时机和方式,确保地方储备轮换有效调控市场需求;研究出台提高储备补贴标准的政策,为储备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准确把握市场形势,引导市场。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和交易行为,保持市场秩序稳定。三是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粮食危机应对能力。加大粮食应急保障建设投入力度,整合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粮食应急加工、供应网络;增强应急处置方案的实效性,健全粮食应急成员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小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源头上提高全市粮食安全保障指数。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