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78140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虚词顺口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言文虚词顺口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顺口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虚词顺口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虚词顺口溜目记忆顺口溜:“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至,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

2、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至。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因已忆顺口溜:其代他(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其的后面是名词,翻译常常会有的其的后面是动词,一般代人或代物其字删去意不变,此处大都表语气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

3、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以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 ( 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4、。 (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 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于记忆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1、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鱼我所欲也 )6、被例:受制于人而记忆顺口溜: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醉翁亭记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