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考点: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768305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考点: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微考点: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微考点: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考点: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考点: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更考点: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及其代表作1.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改造社会的良方。2.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3. 近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拓展点) 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易错微析列宁对托尔斯泰的尊称易错:由于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 世纪后期到20 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因而,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例题 1 某大学世界近代史文学研究室要召

2、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你认为选择谁的照片挂在会场最合适?( )A. 高尔基B.弗朗西斯培根C.莎士比亚 D.列夫托尔斯泰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故选D。例题 2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A.贝多芬B.普希金C.列夫托尔斯泰D.伏尔泰答案: C解析:由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地展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革,,是俄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选C。1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复活 哈姆雷特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

3、尼娜A. B. C. D.2. 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曾让世界震惊,一个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一个 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他们的作品都与拿破仑有关。他们分别是( )A.列夫托尔斯泰和贝多芬B.伏尔泰和凡高C.莎士比亚和达芬奇D.达芬奇和凡高()3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作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是因为()A. 他是俄国近代革命的参与者B. 他的作品深刻揭露了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社会矛盾C. 他放弃了自己的贵族生活,力求实现平民化D. 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文化学世界称 15世纪是“文艺复兴”的世纪,16 世纪是“宗教改革的世纪”,17世纪是“力学世纪

4、”, 18世纪是“启蒙世纪”, 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材料二:后世有人评论说“18 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材料三:毛泽东曾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 映的事物”。(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世纪”“力学世纪”,“科学的世纪” 的代表人物各一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18 世纪是“启蒙世纪”?(3)根据材料三结合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分析它们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1. 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复活、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故选c。2.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

5、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背景是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战 争。英雄交响曲为贝多芬作品,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 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 题页,改成了英雄的曲名,故选A。3. B 解析:由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地展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革,是俄国 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选B。4. 答案:(1)但丁、牛顿、爱因斯坦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被称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3)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列宁称列 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解析:(1)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力学世纪”代表人 牛顿、“科学的世纪”的代表人物爱因斯坦。( 2 )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被称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 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3)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 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替的生活画面,揭示了人性的光辉 与阴暗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