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75999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岜沙苗寨民族文化资源概述岜沙苗寨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西南面 7.5公里处,村委会驻大寨,海拔550m全村位于海 拔480660m之间,地处山区林地。全村土地面积 18.28平方公里,辖五个自然寨,16个村民组, 470 多户 2200 多人,岜沙在民国三十年(公元 1941 年)永从、下江两县合并组 建从江县前属永从县地。 1952 年前从江县玉堂乡第七保。 1953 年属新中国建政时属龙江乡, 1956年名为“忠诚农业生产合作社” , 1957年属丙梅片, 1958年属丙梅公社, 名为岜沙大队, 1984年8月属丙妹镇,名为岜沙村民委员会。岜沙苗寨,苗语称“分送”。“岜(bia )沙”系侗语音译

2、地名,“岜”译成汉语是芭芒草 多,“沙”是杉树多的意思,后人将“杉”写成近音“沙” 。岜沙共有五个自然寨。即养榴(大 寨)、岒垃(大榕坡新寨) 、养享(宰戈新寨) 、养基(王家寨) 、嘎香(宰张) 。 岜沙地处高山大坡,这里箐黑岭翠,树竹幽深,公路修通近半个世纪,公路两旁山坡仍 然浓荫蔽日,楠竹成片,古藤缠树,松涛怒号。这主要得力于代代村民恪守禁止乱砍滥伐古 规民约和禁止车辆到岜沙购买柴薪,只许肩挑出售和人们自觉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所分不开的。岜沙人历来都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并且村规民约对林木的保护也作了严厉 的处罚规定:如果有人偷伐风水林、 棺材木、建房木,除了退脏以外, 还要罚三

3、个一百二 (即 罚120斤米、120斤酒、120斤肉),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理。 2003年从江县林学会对岜 沙风水林中的高、大、古树进行了编号保护。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观光木 等,其中最大的一株观光木株高 29 米,冠幅 33 米,胸径 1.47 米,比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公布全国最大的、位于福建省建瓯市(树高 35 米,冠幅 16.85 米,胸径达 1.39 米)的观光 木,冠幅宽近一倍,胸径大 8 厘米。岜沙苗寨,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是从江县首批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也是 贵州省政府重点保护民族村寨, 2003 年被上海旅游时报评为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

4、一,排名在丽江、阳朔、大理之后,名列第四; 2006年 1 2月,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 定委员会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8年 12月,入选由西南大学、国家人文地理杂 志社和 21 世纪人才报社等机构联合评选的 “地球上最神秘的 21 个原生态部落”。被誉为苗族 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岜沙苗寨,民居、头饰与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独具特色,古 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并存,现在仍然保持着鲜为人知的镰刀剃头、古代发式,简约婚俗,特异 葬礼,它能让人穿越时间隧道,看到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轨迹,它是科考游、修学游、体验 游、休闲游的理想目的地。一、社会组织1 、埋岩组织从江县苗族的社会组织称为

5、“埋岩” ,有“总埋岩”、“方埋岩”、“小埋岩”之分。在古代 从江苗族社区及其邻县共有三大“总埋岩”组织,即“能秋囔尝” 、“古冬整榜”、“依直松傩” 三个大埋岩。岜沙属于“古冬整榜”埋岩组织。 “古冬整榜”大埋岩位于雍里乡大洞村芦笙堂 旁边。岩高出地表约1m宽30cm岩顶刻有水牛脚印一个,后由于河水冲击改道被河泥淹没。 它管辖的范围有大洞、大塘、岜沙、滚玉等 27 个自然村寨, 80%以上是苗族,约 20%是侗、 壮、汉族。苗族埋岩组织有两个职能,对外主要是抵御外侮,对内主要是管理苗族社区内部 的经济生活,处理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和执行古理规约,习惯法等等,包含着政治的、 军事的、法律的

6、、经济等方面的职能。岜沙的古理规词讲: “哪个心眼坏,乱砍乱伐,手脚伸 得快,爱砍不爱问,轻的罚银两,杀牛又宰羊,哪个心歹毒,烧山又烧屋,盗牛又盗羊,开 仓又撬门,勾外来扰内,勾生来吃熟,绳索来捆绑,活活埋下坑,不罚心不改,不埋不断根, 岜沙讲道理,教子又传孙。 ”在岜沙,不准任何人偷东西,不能在本村偷或到邻村偷,凡毁坏 本村名誉,丧失人格气节的,给寨子带来灾难和麻烦的,哪怕是一包玉米,也要被活埋处死。 这样的古规一直执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活埋一般由被处死者亲属执行。当今,岜 沙村民还制定有村规民约管理村寨内部事务,作为国家法律政策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2、村寨组织 岜沙同其他村寨一样

7、,除有政府组织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外,还有寨老组织,罗汉组织 和姑娘组织。寨老是由民众公认能为众人办事出力德高望重的中老年人担任。其责任是负责 召集村民议事,执行古理规约,习惯法,维护本寨的安定和睦与利益。处理寨内事务,调解 民间纠纷,牵头和指挥举行或参加大型祭祀、交往、娱乐等活动。罗汉组织是年龄15 25岁的未婚男子参加的青年组织,组织内有罗汉头。罗汉组织义务参加大型社交活动,维护社 会治安。姑娘组织是由未出嫁的姑娘组成,并由一名处事稳重,年龄稍长,长相好,心灵手 巧,能歌善舞的姑娘为姑娘头,该组织除参加寨内寨际之间的娱乐社交活动外,农闲还组织 姑娘绣花、蜡染、编织准备赠给客人或意中人的物品。

8、3、家族 岜沙居民现有滚、贾、王、易、刘、石、唐、梁、蒋、吴、孟十二个姓氏。其中滚、贾、 王、吴四姓人数最多,属大姓。一个姓氏一个家族。易姓由湖南迁来岜沙居住后,同滚姓结为兄弟。滚姓易姓虽姓氏不同,但被视为兄弟, 属同一个家族。同一个家族内虽无血缘关系也严格禁止通婚。滚姓易姓与其他姓氏互为通婚 对象,其他姓氏之间禁止通婚。禁止通婚的原因是各姓人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结拜成兄弟。4、家庭 岜沙的家庭中,多由老、中、青、幼成员组成,三世同堂多见,亦有四世同堂的。岜沙 同其他地方一样,子女多长大后都要分家。分家后父母同小的居住,大的住新房(是家庭成 员共同建造的)。如果家中房子宽大、不须建房,小的和父母住

9、在东方,即靠太阳出那方。如 果家中只有一幢小房子,一间禾仓,一架禾晾的话,三弟兄分家,财产分割是老三和父母分 得房子,老大分得禾仓,老二分得禾晾,父母虽和小兄弟住,但也可以同大哥或二哥吃饭。二、婚姻嫁娶 人类自古以来都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岜沙亦然。岜沙男女青年结婚不需要媒人说合, 是通过守垴、打秋千、平时交往结识,双方有意后,各自向父母说明,父母同意后就可以结 婚。结婚时,男女双方都办喜酒,但十分简约。岜沙人一般是自由恋爱成熟,等待大洞过芦笙节后,才办理婚事。结婚日要选在“子、 丑、午、未”这几天,如果双方家中以前有老人在“子”日或“丑”日逝世,这两天则化为 黑日,不能结婚,那只有选“午”

10、“未”日结婚。新媳妇进门的头天晚上,男女双方的房族兄 弟分别在男女方家喝酒到天亮。当天晚上男方家要找一个夫妻健在有儿有女的男人去女方家 接亲,主要任务是背红布口袋,这个人要穿草鞋,套脚码。另外还要找一个年轻的打火把。 两人到女方家后,一同和女方家兄弟喝酒。鸡叫两遍后,女方家便准备装口袋送亲。口袋里 要装一套衣服的布、 16 两银子( 1.6 两银子或者 16 个东毫, 16 个大洋都可以,一定要有一 六)、一包糯饭、两个鸡、一个鸭、五个鱼(也可以是 7 个、9 个)和女方穿的衣服。临出发 时,背口袋的人将口袋背在左肩,面向东方。然后拿火把的人走前面,新媳妇跟后,就出门 了。途中,背口袋的不能换

11、肩,火把也不能熄灭。新媳妇到新郎家门口后,不能立马进门, 要等鬼师在火塘边做完法事才能进去。鬼师做法事的时候,在火塘边摆两根凳子,一根是新 媳妇坐的, 一根是陪媳妇的姑娘坐的。 新媳妇坐的那根凳子靠近坐板的四只脚上要捆一支麻。 还要摆三个杯子、一个腌鱼、一点糯饭,鬼师要念词,前后约要半个小时,直到念完后方能 进家门。进门要由房族伯母或叔母接,男方家人要回避。新媳妇回门是每个崽三天。即是老 大的媳妇三天回门,老二的五天回门,老三的七天回门。回门时男方家要送五挑搭一头糯饭 和同样的一个口袋。 如果结婚期间遇到打雷还要杀一条狗煮熟送去。 送去的人在女方家喝酒, 要被灌醉。返回时,女方家又打发一箩糯饭

12、, 一只鸭和一只鸡 (活的)。回门后的第二天晚上, 女方家派两个男人送回回门时挑去的箩筐和杠子给男方家。新媳妇也跟到新郎家,这天晚上 新婚夫妇方能同房。岜沙男女结婚后,感情不合也可以离婚。如果是男的不要女的,男的就赔偿女方家结婚 时花费的钱财,如果是女的不愿男的,女的也要赔偿男方家结婚时所花的钱财。岜沙妇女生育的风俗也相当独特,男女结婚后,夫妻双方父母分别告知怀孕、分娩的基 本常识。妇女分娩时,家中只允许丈夫一人在房内接生。其母亲虽不能进房,但要在屋外随 时询问生产的情况和告知相应的操作方法。待小孩生下包缚好后,其母方能进屋帮助料理。 丈夫则拿一饭囿糯米去岳母家报喜,又从岳母家拿回三筒(或者五

13、筒、七筒、九筒)糯 米回家,煮给产妇吃。之后,岳母家的人才能到女婿家看望产妇和外孙,丈夫才能外出挑水、 砍柴、取菜和与其他男人交往。孩子满月后先去走舅,舅送禾把和鸭子给外甥,到外甥家喝 酒。岜沙人一般都在村内找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 50 余年间,总共只有二十来个 姑娘外嫁。以前,岜沙也有人到高吊接来两个媳妇,没有生男孩,后来大家都不愿与外地人 结婚了。三、劳动分工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唐代以前,苗族迁徙到从江县境内,过的是半狩猎半农耕的原始生 活。即使到清末民初,苗族地区的农耕方式仍然处在人挖脚踩用石耙,烧完一坡换一岭的刀 耕火种的落后状态。岜沙的耕作方式也不例外。他们的分工是,男人

14、挖田、耙田、挑肥、栽 秧、狩猎;女人纺纱、织布、绣花;孩子放牛、放鸭。在农忙时,妇女到田里协助男人劳作。岜沙地处亚热带地区,无霜期长,种植业主产水稻、糯禾、玉米、红薯、木薯、棉花、花 生、椪柑、西瓜等,养殖业有鱼(鱼塘养鱼、稻田养鱼)猪、牛、羊、狗、鸡、鸭、鹅等家 畜家禽。春耕生产时,岜沙有“开秧门”的习俗。开秧门时,鬼师先选好日子,由鬼师拿香 纸和一只鸡,一点糯米饭,三杯酒到地里敬土地公。敬土地公时,鬼师念完咒语再栽三根秧, 表示秧门已开,就可以随便栽秧了。他们认为开秧门后,人们得到土地公的保佑,栽秧人不 再生病,腰弯不痛;耕牛不痛,万事吉利;满栽满种,年年丰收,禾谷满仓。 岜沙历代农耕中使

15、用的农具十分简陋。常用的有石耙、竹(木)齿耙、木锄、翻撬。 民国初传入木桶、铁锄、上世纪五十年始有铁犁。其他用具则有石碓、石磨、簸箕、筛子、 米箩、粪篮、谷桶、砍刀、镰刀、摘刀、柴刀、斧子、锯子、凿子、踩耙、木耙、蓑衣、斗 笠、扁担等。谷桶和犁价格较高,一般农户还用不上,这充分说明了岜沙和县内其他苗寨在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生产力还极其低下。岜沙人穿的衣服主要靠种棉花来织布缝制。棉花收获后要经过去籽、弹花、纺纱、组 纱、放纱、理纱、织布、印染、缝制等数十道工序自家完成。纺织工作是妇女的主要责任。岜沙人除了耕织以外,农闲时还组织渔猎活动。渔猎的工具除了猎狗以外,主要有鸟 枪、雀套、粘膏和鱼网、捞

16、兜以及罾。岜沙公共捕鱼地是山下的五道小溪(亦称岜沙小溪) ,该小溪发源于高绿山猫鼻子北坡 脚,流经大山、大洞、龙江、岜沙到从江酒厂,注入都柳江,全长23km有宰张瀑布。每年六月节过后,河水小了,全寨集体到小溪下游用草药闹鱼。每年春夏都柳江涨水时,岜沙人 也常常用捞兜和罾到县城附近的江边捕鱼。四、“补荡名溜”成人礼俗 岜沙男孩都要举办过“补荡名溜” (成人仪式) ,才算完成了人生旅途中身份角色的转 换。才能谈婚论嫁,参加村寨的各种重大事务活动。岜沙人做了“成人仪式”挽起“户棍” 后,孩子就可以“入堂” ,祖先就处处保护孩 子,鬼魔不敢随便来侵扰他,老虎也不敢吃他。没有经过举行“成人仪式”留“户棍”的人, 不论你有多大岁数,在外面有多高的地位,你都不能“入堂”参加寨上各种活动,并且死后 只能像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未成年孩子一样被拿到山上去随意埋掉,而不能像成年人逝去时那 样享受用禾晾上的木杆抬着进入墓地。如果有人因特殊原因没有留“户棍” (鬏鬏),那在他 死后也要做一个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