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759602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考察探究”:内涵、价值与实施“考察探究”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以其独特的内涵、价值与方法特点,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途径。一、考察探究的内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考察探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概念,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获取的学习活动。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考察探究”包含了“考察”和“探究”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因而相比传统的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有了明显拓展。一方面考察

2、探究更加突出了学生到校园外的场馆、社区、地域乃至野外考察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的重要地位,如考察社区安全状况、调查当地名人(能人)、了解地方农业机械使用情况、参观文化娱乐设施等。同时也将中小学已有的“研学旅行”项目纳入其中,鼓励学校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学生亲身体验的校外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考察探究也强调将包括考察、旅行、调查、参观等在内的一切活动都与探究结合起来,也就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以实施。如在研学旅行方面,指导纲要强调学生要收集目的地的资料,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而后带着课题参加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完成课题研究和旅行活动。具体而言,考察探究具有以下四个

3、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活性 考察探究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以及校外机构的参观和考察、研学旅行等,是学生对其生活世界所进行的系统反思和研究,其实施的过程也是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生活,并为未来生活做好铺垫和准备。2.自主性 考察探究活动是学生自己做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出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也体现出学生同伴文化的共同特征。考察探究的主题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而且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的,教师只是起到辅助、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决不能代替学生确定主题,或直接为学生指定教师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方法的实施、研究结果的

4、分析以及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都是由学生自主进行与完成的,尽管这些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通过考察探究所要获得的也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创造,教师决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3.研究性 主题是学生发现日常生活、研学旅行、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而确立的;对该主题的研究必须预先了解研究对象和目的地的情况,制定基本的研究计划,包括安排好分工、准备相关工具并提出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围绕各子问题展开现场考察和深入探究,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勇于批判质疑和创造,最后则以适当的方式展示

5、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说,考察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多元智力的投入与整个身心的参与,也唯有如此,学生的理智才能获得真正的生长与发展。4.课程性 考察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或活动方式,更是一种课程形态。若要使考察探究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则必须指导学生设计一定的学习目标,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探究能力的习得与发展,也包括特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深化,并按照这些预设或生成的目标开展系列研究活动。此外,考察探究不仅体现在过程性的现场活动之中,也包括课堂内的讨论、反思、资料分析和最后的评价、展示工作,因此涉及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课内外活动及程序,学生只有经历了所有这些过程,才算是完成了一次考察

6、探究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考察探究的价值 考察探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传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1.呵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精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皆要求学生具有从事人文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及态度,而考察探究活动则鼓励学生遵循并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所存在的疑问,构建研究的主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观察、访谈、实验、文献查阅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如野外考察、公共设施参观、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维持及发展。2.提升学生的批

7、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科学精神”明确强调学生应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能力,在“学会学习”中也指出学生应发展勤于反思的意识,而“实践创新”则更明确地突出了学生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些核心素养其实都归结在学生思维的层面,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而在考察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然、社会和个体三大维度的生活世界进行批判性思考,才能提出有意义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案,从而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在考察探究的最后环节,学生则会以创造性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

8、果,这些具体的活动内容均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实际锻炼与发展。3.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与交流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责任担当”,它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并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考察探究则通常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彼此之间必须形成关爱、尊重、理解和同情的情感关系,发展组建小组、小组活动和交流思想这三种最基本的社交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同时,考察探究活动的场所及主题领域也不仅仅局限在本校本地和本国文化内,也会与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考察异域文化场馆并对多元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

9、生的国际交往与理解能力。三、考察探究的实施整个考察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包含六个基本环节或关键要素。1.课题的确立与启动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形成相应的课题,并制定出不同详细程度的研究计划,来指引后续的整个研究活动。具体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其一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怀疑与好奇的眼光,从自然、社会和个体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协助,提炼并确定合适的课题。这个要素一般遵循先构思学生个人的研究问题、后集体交流各自选题、最终实现研究问题的精致化,并确立小组合作团队等步骤。要注意的是,课题质量的高低会对后续的研究活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10、而高质量的课题通常具有如下九条基本特征:对学生有吸引力、源自现实的生活世界、学生前期已有一定的相关经验、便于学生展开探究获得一手经验、对书本及成人不过度依赖、会衍生出许多相关问题、可从家长那里获得专业支持、能生成新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学生到校外寻找资料来源等。其二是提出假设、选择方法和研制工具。研究小组形成之后,就会制定初步的研究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提出研究假设以及选择研究方法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不能只满足于提出问题,应事先预想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难题,以及可能得到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由此形成自己的一个或多个假设。学生也须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常见的研究方法,并根据课题实施的需要来选择部分适用的研究方

11、法。最后,为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搜集所需资料,必须在这个阶段设计好相应的现场观察表、访谈提纲、实验方案或社会调查表等。2.课题的实施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入现场,通过多方搜集资料来解决学生前期所提出的问题,分析所得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检验上述研究假设。具体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其一是获取证据。学生须带着研究问题和假设走进现实的情境或现场,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这种现场主要是一种教室外甚至是学校外的现场,旨在使学生将学校和社会、教育与生活联结起来。可以说没有现场工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在现场,学生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包括观察、访谈、实验、调查、考察等,并通过这些方法搜集所

12、需资料,以更好地理解、解决开始阶段预设的问题以及研究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其二是提出解释或观念。资料搜集完成后学生须对其进行适当的编码、归档或整理,并进行不同深度的反思与分析。分析时可利用不同的形式与工具,如文字描述、图标呈现、照片诠释、思维导图绘制等,以使研究资料的呈现更加丰富和清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研究资料进行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进而对之前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如果假设成立,则将假设视为研究的结论,如果假设不成立,则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并继续搜集相关的证据来进行佐证。3.课题的总结和展示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最终的研究发现汇总起来得出结论,并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后进行系统反思、欣赏

13、、展示和评价,为未来的考察探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具体包括两大关键要素,其一是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学生通过海报、板报、制作品、表演、绘画、视音频、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心得体会,并进行相互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将最终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全部纳入小组档案袋之中,以供教师、家长、同伴做出多主体性的评价。评价时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表格,进行文字描述或打分,表格中所涉及的评价维度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几大方面。其二是反思和改进。对考察探究整个活动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班级或学校的荣誉,而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无论每个小组呈现的研究成果为何,以及思考到何种深度,都应鼓励学生反思整个研究过程,诸如课题本身质量如何、计划完备与否、工具准备是否妥当齐全、小组合作是否顺利、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宜、方法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哪些挑战、分析与解释资料是否全面、结论提出是否合理等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自己研究的价值及局限所在,进而可提出改进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高振宇,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