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智育的概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758562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智育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智育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智育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智育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智育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智育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智育的概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幼儿智育的概念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 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幼儿智育应当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来进行。(二)幼儿智育的目标与内容1幼儿智育的目标幼儿智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 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幼儿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 官的能力,也就是发展幼儿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发 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

2、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 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幼儿智育的内容,一是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幼儿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幼儿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 科学性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1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如:认识自己和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年 龄、性别等,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了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周围环境和成人的劳动;知道国 家的名称,认识国旗,国徽,知道重要节日,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等等。2有关自然界的常识。 如: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了解安全卫生常识;认

3、识交通工具及常用的交通规 则;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沉浮以及声、光、磁性等物理现象。3有关数的初步知识。如:认识和 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低、宽窄、轻重等;认识几何形体、时间、空间;认识10以内的数等。(四)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 三个方面,一是指发展幼儿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 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正确的发音,使用适当的、 礼貌的语言进行交往;二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幼儿学习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正确

4、理解别人说话的 意思,养成良好的交谈习惯;三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另外还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前阅读和前书 写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智力包括: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如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 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 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等。.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幼儿学习的知识包括与他们

5、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常识以及幼儿能够理解的科学技术 知识、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关的初步知识等。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奇心是幼 儿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幼儿智育的重 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以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幼儿学习时能否集中 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爱护文具、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三)幼儿智育的实施1. 实施幼儿智育的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幼儿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是进-亍智育的主要途径

6、。作业课的教授方式 虽然能给幼儿不少知识,但是,由于幼儿对言语的哩解有限,又是间接知识,所以较难为幼儿把握。因此, 上课应当与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相结合,尽量游戏化,防止教师满堂灌,以提高效益。幼儿园不宜以上课 作为智育的主要手段。此外,日常生活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智育的重要途径。(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智力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只有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幼儿才能够自由恩 考、自由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自由地想像和创造,才能自己选择、自己探索,智力才能得 到发展。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活动,他们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丧失自信心,

7、懒于思考,变得唯唯诺诺,不可能发展自己的能力。2实施幼儿智育应该注意的问题(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与浅薄不利于智力 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智力因 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只有二者都处在最佳状态时,幼儿的智力活动才能取得成功。(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如

8、果幼儿的知识是零散的、杂乱的、琐碎的,那么,幼儿很难凭借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也没有多大意义。也就是说,幼儿智力发展的重大进展不是取决于个别知识和技能 的掌握,而是看这些个别知识能否结合成一个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规律或联系的“结构”。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二)什么是知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二、感知觉的种类 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二)知觉的特征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发展一、视觉的发生发展(一)视力(二)颜色视觉二、听觉的发生发展(一) 听力(二)言语听觉三、触觉的发生发展(一)触觉发生(二)口腔触觉(三)手的触觉 第二节 学

9、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一、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一)形状知觉的发生时间和标志(二)形状 知觉的发展趋势二、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一)大小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三、 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一)方位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四、深度知觉的发 生发展(一)深度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距离知觉的发展趋势五、时间知觉的发生发展(一)时间 知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二)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一、观察和观察力的概念(一)什么是观察(二)什么是观 察力(三)观察力的品质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二)观察的条理性(三) 观

10、察的理解(四)观察的概括性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观察力在智力活动中的地西半球(二)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方法第四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及促进发展因素一、意义:(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集训过程的基础(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三)感知觉在幼儿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因素(一) 儿童的活动(二)知识经验(三)语词作用小结: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人知活动的开端。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通道,约有80%左 右信号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脑的。听觉是儿童学习语言(口语)的基础。观察力是构成智 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父

11、母和教师应重视幼儿观察力培养。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 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幼教工作者和幼儿父母应积极地有目的组织儿童的活动,为婴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刺激,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语言使得学前儿童感知、观察力不断提高,为孩子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过程发展奠定基础空间知觉 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方位知觉辨别上下左右前后。距离知觉辨别远近。立体知 觉则是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结合。儿童的空间知觉最初是依靠动觉和触觉。儿童只有通过实际的走路(包 括滚动、爬行)和触摸,才能辨别物体的方位和距离。后来经过多次学习,视觉也可辨别方位和距离。这 是因为视觉长期与动觉和触觉共同作用而建立了暂时的

12、神经联系,视觉的刺激成为动觉和触觉的信号。以 后只要用眼一看,就可辨别物体的方位和距离。关于声音来源(声源)的定位,则依赖两耳的相互作用。 如果来自右耳的冲动比来自左耳的冲动早几分之一秒,那么脑接受这些冲动时可以理解为“来自右方的声 音”,因为右方发出的声音当然先到达右耳。童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是: 1、先学会分辨上下,然后学会 分辨前后,最后才学会分辨左右。不同方位分辨的难易也有差别,即分辨上下比分辨前后容易,分辨前后 比左右容易。 2、幼儿的空间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的。成人在动作示 范的时候,特别是左右示范,往往需要以幼儿为中心的方位进行。幼儿空间知觉的形成要依

13、靠教育。成人 应该为幼儿创造辨别空间关系的各种实践机会,丰富儿童的空间表象,同时使幼儿掌握各种标示空间关系 的词。如“在上面”、“在后面”“在左边”“在附近”“在中间”等等,用以巩 固已有的空间表象。 图形知觉 幼儿感受图形,往往着眼于图形的整个轮廓,而忽略图形的方位。如辨认 三角形,不顾三角形的方位。有的幼儿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不能正确分辨bp和dq。另一些幼儿书写数字 时,也可能出现倒写和横写。 时间知觉 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总是通过 某种媒介来实现的。媒介可以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也可以是机体的生理状态。例如,时钟和日历等记时 工具、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盈亏、季

14、节的变化等等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消化、睡眠等生理过程的节律 性活动都可以作为反映时间的媒介。婴儿时间知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是1婴儿一出生就存在于时间中,并 感知着时间,但由于缺乏对时间的直觉体验,因而新生儿常常是昼夜不分,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概念2、 由于时间是一种抽象的现象,婴儿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直觉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建立一定 的时间概念。3、婴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对事件的记忆是时间知觉和时间表象的主要 信息来源。如婴儿会把起床以后洗脸、刷牙与早上的时间概念联系起来 4、婴儿后期便开始接触那些标志 时间的现象,但还未能掌握标志时间长短的量度和相应的词汇,因而知觉时

15、间的能力较低。一般先知觉和 理解“一天”、“一小时”这些较大的时间单元,然后才慢慢知觉和理解较小的时间单元(分、秒等)和 更大的时间单元(周、月、年等) 培养: 方法一 要慢慢建立起婴儿的生活节律,正常的生活节律能 让婴儿感知到白天主要是吃和玩,晚上主要是休息和睡觉,使他首先感知到“白天”和“黑夜”两个大的 时间概念。方法二 要建立严格的作息制度,婴儿时间的定向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作 息制度来感知时间的,如“早晨”就是“吃早餐和做早操的时候”;“中午”就是“吃中餐的时候”;“晚 上是上床听故事、关灯睡觉的时候”等等。 方法三 在生活中告诉孩子的时间概念。大人要学会将生活 中的事

16、与时间相关联的事情告诉孩子,让他更好地感悟时间概念。如“再看10分钟电视,我们就吃晚餐”、 “明天是星期天,我们去公园玩”、“爸爸下个星期一就出差回来了”、“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清晨;太 阳落下去的时候,就是黄昏。”等等。当然这些时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婴儿不一定完全理解,但大人经 常这样去做,孩子是会慢慢感悟到的。 方法四 先教中等时间单元概念。婴幼儿一般先接受“小时”、“一天”等中等时间单元概念,当孩子三、四岁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时,可以先教他认识一小时和一 天的时间概念,以后再逐步教他认识分和秒、周和月的概念。一、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2、孩子喜欢观 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 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 他特征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