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75426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三月考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攥紧(zhun) 扶掖(y) 嗔怒(chn) 沉湎(min)B骸骨(hi) 贮蓄(ch) 睥睨(n) 臆测(y)C虬须(qi) 一霎间(sh) 乌桕(ji) 菡萏(dn)D吮吸(shn) 箱箧(qi) 嫉妒(j) 拮据(j)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A藻饰 歇斯底里 谮害 遍稽群籍 B啜泣 呼朋引伴 芦蓬 格物致知C恣睢 吹毛求疵 残损 通霄达旦 D云翳 顶礼摩拜 蹂躏 鳞次栉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两会”

2、召开前夕,各媒体400名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这次会议进行全方位的报道。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清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的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的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和理性反思。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狂欢”后加上 “情景”)B为杜绝以讨要工资为由的闹事事件不再发生,黄石市信访局在及时解决问题后,促成

3、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条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新政策。(将“不再”改为“再次”)C马航客机MH370航班已经失联超过100小时,这不能不说是让人担忧焦虑的一件事。(将“一件”移至“不能不说是”后面)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所造成的。(“现象”换成“情况”)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C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著为

4、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A 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6与原句衔接最好的的一项是( B )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两颊却还是红的。卫婆子叫她祥林嫂。A青黄脸色 B脸色青黄C青黄着脸色 D现出青黄脸色7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

5、项是(B )A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聚”。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我们学过他的诗歌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等C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8略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写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鸟类活动的角度描写春光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阅读与鉴赏(36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7、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

8、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注】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袂:就是衣裳的袖子。10.给下列加点

9、字注音(2分)(1)以头抢地尔(qing )(2)休祲降于天( jn )(3)比肩继踵而在(zhng)(4)不肖者使不肖主( xio)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3)傧者更道(改) (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适宜)12.译句(4分)(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个时候。(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

10、),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13. 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2分)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14.读了这两篇短文,你有些什么感想,请简单谈一谈。(2分)略(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5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2分)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

11、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12、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1720题。(8分) 露,秋天的颜色习惯早起的人们对露和霜肯定不陌生,在清晨,我们在草地上、花瓣上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清晨大梦初醒,便见得草丛中霜露正浓,待到日出之后,它们便迅速隐退,因此留恋枕头的人永远看不到布满霜露的清晨画卷。 露来自何处?雨水来自天上的云,露水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空气。当太阳落山后,地面温度开始逐渐下降,此时一个气象学参数开始发威“露点温度”

13、,也就是空气中的水凝结成露的温度。这个温度并不固定,与当时的湿度相关,如果遇到夏天的“桑拿天”,温度高湿度大,露点温度也就高。比如气温在30,相对湿度100%,那露点温度也是30。若到干燥的冬天,露点温度便非常低,甚至低到零下。当环境温度接近“露点温度”后,大气中的水汽就开始凝结,附着在草叶上、树叶上、花瓣上。露是晶莹剔透的,然而在本草纲目中却记载:“汉武帝时,有吉云国,出吉草,食之不死。日照之,露皆五色,东方朔得玄、青、黄三色露,各盛五盒献于帝。”这可够邪乎的,露水的形成过程类似一次天然的蒸馏,本应纯净无色,可这颜色从何而来呢? 露水颜色来路有二,其一为混浊之色,或曰,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

14、是指当光线穿过悬浊、乳浊或者溶液时,发生散射,而不同物质散射光线的光谱又不同,因此浑浊之色也多种多样。虽然露水类似天然蒸馏的过程,但凝结之处并不可能没有纤尘沾染,尘混于露水中,便让露有了颜色,但混浊之水轻易便可辨别,东方朔不会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吧。其二,露水若凝结在一些表层具有细毛、蜡质的植物上,便可在阳光下映出七彩光辉,实为光学干涉的作用,本草纲目中的叙述与此颇为类似。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能见到“五色露”,露水再哪里凝结,就透射出那里的色彩。露水凝于栎树落叶,便呈棕褐之色;露水凝于秋天黄栌,则显火红之色;露水凝于草间,或绿或黄,由此看来,露水呈五色,正是因为露本无色。 或许正因为露水无色且纯净,才被古人奉为圣洁之水,扬州人对烹茶之水的咸甜、甘苦、清浊和浓淡分辨得非常精细,将其等级分为:一等天水,二等泉水,三等江水,四等河水。天水分为两种,就是露水和雨雪水。可见对露水是多么的看中。不同茶的采集时间大都有些差异,有的要在无露之时,有的则必须在露浓之季。苏曼珠辑的采茶词三十首就有这样的诗句:“晓起临妆略整容,提篮出户露正浓。小姑大妇同携手,问上松萝第几峰?”诗中的采茶时间就是露水正浓之时。17.本文说明思路清晰,请阅读全文,整合信息,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入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