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754035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本章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即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一节物质世界和

2、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 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谓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 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世界, 形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因此, 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 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尔自然、 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哲学是世界观, 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

3、理论, 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 就是方法。因此哲学还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 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 构想更理想的世界。哲学往往作为理想、 信念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世界观、 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统一, 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 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因为自人类产生之后, 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 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 一类是物质现象, 一类是意识现象。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意识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第一性的, 物质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哲学, 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世界可不能够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5、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能够认识的, 属于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属于不可知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是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能够认识的问题, 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与这一问题相联系, 还有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_万事万物是以联系、 发展

6、的状态存在, 还是以孤立、 静止的状态存住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运动发展的,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静止不变的,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在哲学上,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 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 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是辩证地还是形而上学地看世界, 无论对唯物主义还是对唯心主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 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

7、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 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世界上纷繁复杂、 多种多样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 即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如果有, 世界统一性的基础是什么, 即这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 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各自独立的本原, 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她认为, 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 被动的、 不能思想的, 心

8、灵是没有广延性的、 能动的、 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论虽然肯定了物质本原的存在, 包含着一定唯物主义的成分, 但它把精神说成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存在的本原, 认为精神是唯一能动的力量, 物质是消极被动的, 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一元论有两种: 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虽然它们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但在世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 又有不同的回答。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 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世界统一

9、于精神。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感觉、 经验、 心等)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 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集合, 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 理念、 绝对精神、 天理等) 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世界上

10、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尽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这样那样的差别, 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这些观点违背事实, 违反科学, 是根本错误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 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的赫拉克

11、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的、 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 天地万物是由土、 金、 本、 水、 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在古印度则有地、 水、 火、 风沟成万物之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是古希腊德谟克利持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德漠克利特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原子) 和虚空构成, 原子在虚空中数量的多少构成小同的事物。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天地万物都足元气构成的。元气聚则成形, 散则成气, 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皆是元气聚散的结果。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探究世

12、界的本质, 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 其基本倾向是正确的。可是, 这些观点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 带有直观的、 自发猜测的性质, 难以解释世界的本质一元和世界的物质形态多种多样的关系。因此, 它们在许多方面不能驳倒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 不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贯彻到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 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这种解释虽然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作基础, 在说明世界的本原方面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大步, 可是,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理解特殊和一般、 个性和

13、共性的辩证统一, 把原子的个性误认为物质的共性。另外,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 一是机械性, 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 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 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 二是形而上学性, 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 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 三是直观性, 它对待世界、 认识, 都缺乏实践的观点; 四是不彻底性, 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些局艰性决定了它必将为更高形态的唯物主义哲学所代替。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结合起来, 同时

14、把唯物主义和辨正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坚持一元论, 反对二元论。第二,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 被

15、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三两句话所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自然界是客观的。科学的发展证明, 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 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并客观存在着的。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 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是这样, 生物界也是这样。科学发展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证明, 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发展变化而来的, 是无机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物质较高级的存在形式, 也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 人和人

16、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科学的发展证明,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社会是由猿群演化而来的, 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劳动的推动双重作用下发生的客观物质过程。其次,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 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而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二)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