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说明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75402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递进式说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递进式说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递进式说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递进式说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递进式说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递进式说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递进式说明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递进式说明文篇一:递进式作文结构议论文结构模式递进式整理:褚海堂 20xx.10【模式解读】递进式分层论述结构要求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 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 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 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例文引路】说疑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 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 所发明。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

2、大创造,技术上的重 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 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出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 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 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 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

3、却失之交臂,悔恨终 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 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后来,法国波拉德在 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 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教训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 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 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一千八百年。伽利 略却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 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

4、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 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 障翳,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 马可尼就不可能设法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 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 是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向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随主观臆测乱 下判断,不被陈规旧章捆住手脚,敢想、敢干、

5、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 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进入新世纪的 今天,我们都要敢于【小试牛刀】“开卷有益”小议前一阶段同学们掀起了一股看武侠小说的热潮。看看某些“啃”武侠小说 “啃”得津津有味的人,笔者甚为奇怪。问其中一人“读之何益?”答曰:“开 卷有益,你难道不知道吗?古人尚知之,况于吾辈乎?”我听了不禁啼笑皆非。“开卷有益”中的“卷”,并未注明何书,好书还是坏书,这就给某些人钻 了空子。实际上,看坏书根本无益,譬如牛顿,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后 半生中读了大量神学方面的书,结果一事无成,殊为可惜。其实,读坏书不仅无 益,而且有害。试想:宋太宗当

6、年读的若不是太平御览,而是艳情诗的话, 恐怕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炀帝“并驾齐驱”了。在当今社会,因为读坏书 而走向犯罪深渊的青少年难道还少吗?看来,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歌德 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 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那么读好书是否就一定开卷有益呢? 也不是。微积分绝对可以算作好书,但若逼着小学生读,能得到多少益处呢? 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让略识“之乎”者去读,恐 怕效果也只是对牛弹琴。所以读书还要选择合适自己读的书。读书不光要注意读好书,读适合自己读的书,而且要注意不可贪多,否则, 结果只可能是

7、“嚼不烂”,和无益也差不多。宋朝陈正文,涉猎群书,但边读边 忘,一事无成。一天,他向朱熹请教,朱熹告诉他:“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 百字,一连读上二三十遍。”陈正文照此办理,日子久了,知识果然与日俱增。 可见,读书只有专心读适合自己一类的书,才能做到开卷有益。读书具有了以上几条,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不够。必须用正确的思想去指 导读书。马克思读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时,具体分析,吸取其精华,从而创 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与此相反,不久前社会上时兴读萨特、弗洛伊德、 尼采的著作,诚然,这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读者却 不作一点分析,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连毒素带养料,一古

8、脑儿吸进去,养料没有 吸收,毒素蔓延滋长,待到吐出来时,反而更脏了些。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 我们牢记吗?其实如果这些读者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指导,进行正 确的鉴赏、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是完全可以“洋为中用”的。所以,读书,必须读好书,读合适于自己读的书,且精读某一类书,而更重 要的是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读书。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否则,不但无 益,有时还贻害无穷。请您来分析:【训练提高】请以“说思”为题目,拟一个递进式写作提纲。动手写一写:【高考链接】(20xx年课标全国I高考作文)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 池里,它才有可

9、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 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作文展示丹墨莲梅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 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 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 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 藏

10、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 思是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 响一个人的成败。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 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 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 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 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 尚。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

11、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 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 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 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 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 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 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

12、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 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篇二:递进式议论文.范文 doc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递进式)递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 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二、布局方式第一种: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 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 到特殊)。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文 1:感受诗意我们有些人总是抱怨上苍:赐给了陶渊明一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

13、源,却让自 己每天穿梭于灰尘废气之中;留给了郁达夫一个满眼诗意的秋,却让自己被砖瓦 遮住了双眼;送给李乐薇一座存在于世俗中却充满仙意的“空中楼阁”,却只给 自己冰冷的墙壁?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已无诗意可言了吗?不,其实我们也生活 在一个到处洋溢着诗意的地方。只是,要感受诗意,就必须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扉,用心去描绘诗意的天空。 要感受诗意,首先就得 擦亮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无限诗意。偏居一隅的凤凰古城,世代湘西人熟视 无睹其简朴恬静,从边城走出的沈从文,却汲一管沱江绿,采一瓣山花红,信笔 绘成一幅诗意盎然的边城风情画,将其鲜活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奇伟俊秀的张家 界,也不知在山民眼中沉睡了多少

14、年,一个香港摄影师却用他颇具穿透力的慧眼 揭开了它的荒芜冷寂,一声声响亮的“咔嚓”声汇成一首动人的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或许,发现它 们需要具备一双双与文化、品位、素养息息相关的审美的慧眼,平常的我们似乎 难以企及,但这又何妨?清晨起来,看到窗外一只鸟儿飞过,扑落了树上的露珠; 上学的路上,看到路边树上绽开了一片新叶,微微颤动;极目远眺,对面江心上 一叶白帆在阳光下闪耀?睁大眼睛,你是不是看到了身边的无限诗意?要感受诗意的生活,还要敞开你的心扉,好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人生就像 爬山,如果你一心只往上爬,只在乎山顶终极的目标,那这一路上,花草

15、对你的 簇拥就会被你看成障碍,鸟儿对你的歌唱就会被你当作干扰,这诗意的一切都会被你挡在门外。其实,敞开胸怀,一杯苦茗也能品出片片诗情,口口诗意。你看乌台诗案后 的苏轼仍能以豁达的胸怀包容世间万物和种种不幸,一颗驿动的心渐趋于平静, 于是有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悠闲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 雨任平生”的超然。他正是放下了官场上的失意,才收获并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无限诗意。所以,敞开你的胸怀,诗意就在你的指间。只是,要感受诗意,就必须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扉,用心去描绘诗意 的天空。偏居一隅的凤凰古城,世代湘西人熟视无睹其简朴恬静,从边城走出的 沈从文,却汲一管沱江绿,采一瓣山花红

16、,信笔绘成一幅诗意盎然的边城风情画, 将其鲜活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奇伟俊秀的张家界,也不知在山民眼中沉睡了多少年,一个香港摄影师却用他颇具穿透力的慧眼揭开了它的荒芜冷 寂,一声声响亮的“咔嚓”声汇成一首动人的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或许,发 现它们需要具备一双双与文化、品位、素养息息相关的审美的慧眼,平常的我们 似乎难以企及,但这又何妨?清晨起来,看到窗外一只鸟儿飞过,扑落了树上的 露珠;上学的路上,看到路边树上绽开了一片新叶,微微颤动;极目远眺,对面 江心上一叶白帆在阳光下闪耀?睁大眼睛,你是不是看到了身边的无限诗意?要 感受诗意的生活,还要敞开你的心扉,好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其实,敞开胸怀,一杯苦茗也能品出片片诗情,口口诗意。你看乌台诗案后 的苏轼仍能以豁达的胸怀包容世间万物和种种不幸,一颗驿动的心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