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750886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习,但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老师要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支探究数学,让他们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现在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下学习方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这种学习方式是“万能油”吗?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用的吗?以下几个案例很能说明几个问题。一、“简单化”的合作交流。最近,我听过一节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是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一道题: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苹果?老师让同学们合作交流用什么方法解题。一下子,小组内热闹了,同

2、学们叽叽喳喳地开始了。离我不远的一个女生用不屑一顾的眼神说:“这还不简单!用10除以5等于2呗!”“我比你想得还快呢!”“我最先想出来的!”他们的话题就越来越远了,再看其他几个小组,同学们也是笑的笑,玩的玩这样的合作交流有效吗?公开课的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失败的,为什么?正如那个学生说的“这还不简单!”当学生都清楚问题的结果时,就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了。这样的合作交流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没有任何意义!二、“过难、过大”的合作交流。老师给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时,合作交流变的毫无意义,但如果老师给学生的问题太难呢?如:我在教学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时,其中第一种解题方法很容易想到,而第二种解题目方法在我的引

3、导后,只有几个学生想出了。于是,我想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目的想让他们之间达到互教互学的效果。可我巡视时,却发现列式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说着,而不会列式的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一声不吭的听,在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老师,我们不知道!”这个用来进行合作交流的问题过难、对大,而交流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都有想法,都有话说的基础上,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三、“半透明”的合作交流。这几天,正在教学找规律,当我把一组排列上有规律的图案贴到黑板上时,一张张小嘴巴马上就说开了,“我发现”、“他们是”我想点几个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时,下面

4、的一双双小手举得老高,有的学生都站了起来,踮起了脚,从他们充满渴望的眼神中,我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老师,我想说!”何不给他们每人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呢?“下面请把你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吧!”我的话刚说完,各组马上讨论开了。有一组是这样讨论的“我发现,这组图案有四行,斜着看,每行图形是一样的!”“我发现,如果竖着看,每行图形都不会重复。”“我发现每行的第一个图形和下一行最后一个图形是一样的!”“对!是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跑到最后,而第二行的第一图形又跑到了最后,每行都是这样的规律!”没想到,只让他们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竟慢慢地把这组图案的排列规律找到了,不一会儿,其他各组也

5、找到了这个规律!为什么这次合作交流收到了如此好的效果呢?因为这次的交流是学生们已有一定的发现,而没有完全明确答案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正处于探究、摸索的过程中,正处于“半透明”状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弥补的作用,将各自的发现综合后,找到了规律。上述几个案例,说明了低年级学生看问题比较片面。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为合适呢?一般来说,当问题的答案已可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但还需要学生们进一步思考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合适的。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所以,合作交流并不是“万能油”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都会有价值!否则只会像前两例一样,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