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74952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03考试批次民间文学结课作业学生姓名 :廖艳民 学习中心 :广西南宁 学号 110305245070001 考 号:0026154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层次:高起专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民间文学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具有传授民众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的功能,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一、传授知识的功能 。(一)传授礼俗知识。口头讲述或演唱的民间文学可以使人们了解礼仪、民俗风情,如向民众传授关于婚姻等习俗方面的常识:民间小戏洪月娥做梦便描述了传统婚俗中的细节,使观众或 听者获得了丰富的民俗知识。附:民间小戏洪月娥做梦中的一段: 叫声女儿“快起来吧,你梳洗打扮好上车。今天女儿你出闺去,妈我有知

2、心话对你说。 公婆面前闲话少说, 小姑子不好你别管,小叔子不好你要少说”。(二)传授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其中积淀了民众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如在散文体叙事题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附:承载自然和生产等知识梯玛神歌土家族祭祀仪式上由祭司梯玛所演唱的梯玛神歌即社巴歌中有关于时令特点的自然知识。而社巴歌的第三部分是讲述诸如割草砍树、挖土、种包谷、犁田、撒谷种、薅草、踩田、背包谷、打谷子等农业生产劳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打镰刀、绩麻、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知识的。 二、传授民众历史知识、增强文化认同的功能。 (一)传授历史知识。民间文学是群体口述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

3、历史记忆。民间文学的各个类别或者直接描述历史,或者隐含着历史,或者具有历史的背景,它们与人们的历史记忆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群体的全部口述历史。而其中的口头叙事部分总是或讲或唱已经发生过或存在过的人物、事件。这在原始社会或无文字的人类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原始的图腾神话、族源神话等等便是该群体追溯群体起源的历史。而苗族古歌中对祖先辗转迁徙等方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苗民对自身历史的追忆。民间文学的演述是传统社会民众获取历史知识最为直接和便捷的方式,民间文学的影响使民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历史观。因而,透过民间文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民众对于当时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如关于三国曹操的知

4、识。 (二)增强文化认同民间文学是以口头方式进行述说和记忆的历史,是群体凝聚力的牢固纽带。民间文学在民族的层面上,是某一个民族的史书。民族在逝去的岁月中所经历的兴衰荣辱、喜怒哀乐等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等都在口头文学方面有所反映。民间文学所聚焦的是整 个民族的劳动创造和奋斗进取。这些记忆中的历史一方面通过平时的讲唱活动等潜移默化地注入民众的心底,成为普遍植根于民间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叙事必须在隆重的场合和庄严的仪式上由该群体公认的权威进行讲唱,借以强调口述历史的神圣与权威,强化民族认同感,在反复的讲唱中实现历史的延 续。广泛流传于布努瑶族中的密洛陀是长篇叙事诗,内容有女始祖的诞生和创世

5、业绩;有女始祖作古后,布努人的山居生活、族群内外的冲突和矛盾;有布努人的各个分支谱系及其繁衍的历史。每当始祖母的诞辰即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的祝著节来临之际,即便是远离家乡的人也会千里迢赶回家乡祭拜始祖母并聆听曾不止一次聆听过的密洛陀,密洛陀成为布努瑶族群体凝聚力的牢固纽带。民间文学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故地 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建构往往以民间文学中最具传播力和美誉力的材料作为地域认同、民族认同的标志形象。此特点在近些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争夺,既体现出人们对于传说资源的争夺,也体现出这些群体曾经拥有过共同的历史文化的现实。三、道德教化的功能。 民间文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6、故而具有鲜明的寓教于乐的功能。“摇篮曲”和“儿歌”便明显地体现者这种功能。“谚语”等具有教育的功能。如“买卖不成仁义在”,告戒人们经商不能唯利是图;“人情到处赶,下雨好借伞”,告诉人们社会交往的实际意义。民间故事等散文口头叙事大都有劝善惩恶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功能或对群体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约束功能。如“一把筷子折不断”等传说故事则传达着一个群体所有的成员之间要团结,不要分裂等寓意。歌颂劳动、团结互助、父慈子孝,兄弟友爱、为人忠厚、忠于爱情、反抗剥削,反对重男轻女等是民间文学常见的主题。恩格斯曾说过: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

7、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壮族的叙事诗传扬歌共20章,内容包括“天下为公”、富人”、“官家”、“穷人”、 “志气”、“求嗣”、“养育”、“训子”、“勤俭”、“善良”、“交友”、“睦 邻”、“孝敬”、“择婿”、“为妻”、“夫妇”、“妯娌”、“分家”、“鳏寡”、“后娘”。第6章到13章是劝导年轻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第14章到第20章是教育人们怎样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传扬歌对恪守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给予热烈的赞扬和歌颂,对社会上种种违反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鞭挞。它用警句谚语和俗语阐明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导人们要勤劳、正直,提倡团结和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反对赌、偷、骗、懒惰,不要多嘴多舌、争强好 胜。许多民间文学直接记录社会制度、信仰、道德,成为口头的法典、乡规民约。如瑶族的“石牌话”、苗族的“议榔词”、侗族的“款”,水族的“诘俄伢”等都是韵文形式的口头法典,有了“石牌律,瑶山固如铁,石牌大过天,对天也不容”。这些口头法典曾经对社会内部有着不可忽视的约束力,对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这是法律所不能替代的。可见民间文学具有教育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