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中药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741513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痰中药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痰中药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痰中药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痰中药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痰中药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痰中药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痰中药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痰中药方本文焦树德老详细的解析了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 煎、苓术二陈煎、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汤、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 丸、控涎丹、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等诸方剂的异同和使用指征, 是一篇十分值得精读的好文。一、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半夏150g,橘红150g,白茯苓90g,甘草45g。为粗末,每 服12g,加生姜7片、乌梅1枚,水煎服。现多改为汤剂:半夏9g,橘红9g,茯苓6g,炙甘草3g。乌梅有 时用,也有时不用。本方为治一切痰湿的基础方。主治痰湿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 逆、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头眩心悸、舌苔厚腻、脉滑等症。方中以 半夏燥湿、降气、调中、利痰为主药;气滞则生

2、痰,故用橘红行气和 中为辅药;湿盛则生痰,故以茯苓利湿为佐药;更以甘草和中健脾为 使药,加生姜之辛,以助陈、夏之利气化痰,加乌梅与甘草酸甘合化 生阴,以防燥药之过燥。共成和中行气、化湿除痰之剂。中医认为痰之本为湿。湿聚而停留则为水,湿不能气化则为饮, 饮似痰而稀,可因气化不利而停滞,湿受气火之灼,可被煎灼变稠而 为痰。所以前人说“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水湿为其本也”。痰可随 气升降,无处不到,变证百出。简言之,痰在肺则咳嗽,在胃则呕逆,在头则眩晕,在心则悸怔 忡,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四肢则肢节沉痛而类似痛风证,等等。 对这些病症,均可灵活运用除痰之剂以治之。本方加黄连6g、栀子6g,名连栀二陈

3、汤,可用于治疗胸膈中有热 痰,令人呕吐,吐物味苦等症。加砂仁56g、枳壳69g,名砂壳二陈汤,可用于痰盛气滞而胸 腹胀满,功可行痰利气。加炒枳实9g、瓜蒌2030g、炒莱菔子9g、焦山楂9g、焦神曲 9g,名加味二陈汤,主要用于食积痰盛。加苍术69g、枳壳9g、片姜黄9g,主治痰气上攻、眼目肿胀, 以及嗜酒之人手臂重痛麻木等症。二陈汤加胆南星9g、炒枳实9g,名导痰汤,功能燥湿豁痰,行气 开郁,用于治疗顽痰胶固、头眩脘闷、呕恶少食、坐卧不安、痰盛晕 厥等症。再加片姜黄9g、木香69g,用于治疗痰饮流入四肢、肩背酸痛、 沉重、手足疲软、乏力等症。再加木香6g、香附9g,用于治疗痰气结滞、胸脘满闷

4、、咳逆上气 等症。二陈汤加枳实6g、竹茹6g,名温胆汤,功能清胆和胃,除烦止 呕,主要用于痰气互阻,久郁化火,火热扰心而虚烦不眠,或大病之 后,胆虚气寒,疏泄不利而致的痰涎不化而胃胀少食、苔腻脘闷等症。二陈汤加杏仁5g、白芥子3g,名六安煎,主治风寒咳嗽、痰多不 易出、胸闷气滞等症。二陈汤加炒枳实6g、竹茹6g、胆南星9g、菖蒲6g、远志9g、 党参69g(气实者可不加),名涤痰汤。功能化痰开窍。主治中风痰 迷心窍之舌强不语、神蒙错乱、手足不遂等症。我曾用此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气郁、痰结蒙蔽清窍发为失语之证。 举例如下:何某某,男,40 岁。因生气而两夜未睡,就诊前 1 天下午突然不 能说话,自

5、觉听力减退、头晕、头胀痛、胸闷、食欲不振,舌苔黄腻, 脉象弦滑。诊断为痰迷清窍之证。治法豁痰开窍。处方:陈皮6g,半 夏9g,茯苓12g,枳实9g,竹茹9g,菖蒲9g,郁金9g,胆南星6g, 生龙牡(先煎)各15g,3剂。追访时说,取药回来,服了 1剂即会说 话,又服2剂即痊愈。还曾用本方加理气药治疗梅核气,举例如下:胡某某,男,34 岁。1 周来咽部有东西堵感,如有虫子在里面, 常欲咽唾把物咽下或吐出。经耳鼻喉科检查正常。小便黄,胃胀如气 囊隐痛,微有呕恶,舌苔白,脉细滑。诊为痰气凝结所致之梅核气。 治以理气化痰。处方:陈皮9g,半夏9g,茯苓9g,厚朴6g,苏梗6g,全瓜蒌30g,麦冬9g

6、,玄参9g,枳壳9g,共服6剂而痊愈。总之,二陈汤是除痰剂的最基本方剂,经过历代医家加减变化, 又发展出了许多除痰方剂,前面已有一些举例,还有不少由此方变化 出来的方剂,不再一一列举,读者可以一隅反三地去学习。后面要讲的是明代医家张景岳先生根据二陈汤化裁出的两张方剂, 因为应用较广,效果较好,故特做专门讲述。二、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当归69g,熟地915g,陈皮5g,半夏6g,茯苓69g,炙甘 草3g,加生姜3片,水煎服。此方既是二陈汤加当归和血养血而益心肺,加熟地滋肾水而润肺 金,又是六君子汤去参、术加归、地而成,故名金水六君煎。本方主要用于肺肾虚寒,水湿上泛为痰;湿痰内盛,咳逆多痰; 年

7、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舌苔白厚腻, 脉滑等症。金水六君煎创既滋阴又化痰,治痰盛咳呕而肺肾不伤之法,临床 用之确有良效。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虚不化之痰浊壅盛、呕逆腹泻等症, 金水六君煎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浊内盛、咳嗽痰多之证。但如脾虚多 湿而大便不实者,可去当归加炒山药915g ;如痰盛气滞留胸膈不快 者,可加白芥子3g;如阴寒内盛而咳嗽不愈,吐白稀痰者,可加细辛 3g ;加兼寒居半表半里,而寒热往来者,可加柴胡69g。我曾用此方加生地、藕节炭、白茅根、旋覆花、白及等,治愈肺 肾两虚所致的支气管扩张症,咳痰多,且痰中有血者,具体药方如下: 当归炭6g,熟地9g,生地炭20g,

8、半夏10g,化橘红10g,茯苓15g, 紫菀12g,藕节炭30g,枇杷叶12g,旋覆花(布包)9g,白及9g, 炒苏子10g。共服18剂而痊愈。三、苓术二陈煎(景岳全书)带皮茯苓12g,生晒术3g,淡干姜(炒)1.5g,广陈皮6g,泽 泻5g,姜半夏9g,猪苓5g,清水炙甘草1.5go水煎服。此方也是从二陈汤发展而来的,其健脾利湿的力量大于二陈汤, 且能温脾化气。脾胃虚寒之人,中湿容易停滞,往往出现腹泻便溏、 胃气呆滞、小便少、四肢懈怠、精神疲倦,或咳嗽吐稀白痰等症。以 此方治之,最为适宜。方中以白术、半夏为主药,二苓、泽泻为辅药,陈皮、干姜为佐 药,甘草为使药,共成健脾化痰、温中疏滞、化气利

9、水之剂。与金水六君煎比较,本方偏重于温脾胃、化气利水而祛湿除痰。 金水六君煎则偏重于补肺肾以助水之化源而祛湿除痰。我曾用本方(用量稍加大)加桂枝 69g 及生麦芽、广木香等, 用于治疗西医诊断的胃肠神经官能症一类疾病。举例如下:毛某某,女,42 岁。多年来食纳不好,腹中常有似流水声辘辘作 响的感觉,口干不欲多饮,腹部有时发胀,有时似坠,但都不严重, 长期睡眠不佳,有时心慌心跳,四肢乏力,喜暖,倦怠神疲,轻度咳 嗽,吐白稀痰。体重渐渐下降,头部似发沉面欠清爽,大便有时1日2 次,有时 1 次,不成形,小便少,舌苔略白水滑,脉象沉滑欠有力。 曾经住过几家大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末发现阳性所见,诊为胃肠

10、神经 官能证。做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故请我会诊。我诊为中焦虚寒、脾不健运之证。中虚水湿不化,上则为稀痰而 致咳,犯心而为心悸失眠;在中则为水饮而走肠间,影响水谷精微的 升化;下则关门不利,气化无权而尿少。后天失养,故日渐虚疲。治 宜温健中焦,利湿除痰,佐以安神之法。处方如下:生晒术6g,带皮茯苓12g,陈皮6g,桂枝6g,淡干 姜3g,泽泻15g,猪苓12g,姜半夏9g,清水炙甘草1.5g,生麦芽 9g,广木香5g,香附6g,远志9g,炒苏子9g,杏仁9g。以此方随 证加减共进50余剂(有时加党参59g,有时加土炒白芍69g,有 时加吴茱萸35g等等)而痊愈,上班工作。我们通过对从二陈汤加减化

11、裁出来的许多方面的学习,深深体会 到中医学中方剂的组处配伍、加减化裁,实是一门理论深刻、涉及面 广、出神入化的重要学问,必须深人学习中医理论,掌握辨证论治, 才能真正体会到方剂灵活运用的深义。四、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姜半夏45g,胆南星45g,橘红30g,枳实30g,杏仁30g,瓜 蒌仁30g,炒黄苓30g,茯苓30g,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绿豆大。 每次服69g,温开水送下。现在均把此方减量,作为汤剂服用。此方为治热痰的常用方,功能清热顺气,化痰止咳。主治咳嗽, 痰黄稠黏难出,痰热内蕴,气急呕恶,胸膈满闷,舌质红,舌苔黄腻, 脉滑数等症。此语。多属气郁化火,或偏食肥甘,嗜饮酒醴,酿生内 热,灼

12、津成痰而致。故以胆南星清热化痰为主药;黄芩、瓜蒌仁清热 降痰为辅药;陈皮、枳实顺气除痰,茯苓健脾渗湿,杏仁肃肺降气 (二药体现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半夏燥湿 化痰,共为佐使。而组成清热顺气、降火消痰之剂。本方重点在于清气、顺气而达除痰之目的。因为气有余则为火, 液有余则为痰,痰随火而升降,故治痰必降火,治火必顺气。半夏、 南星可燥湿气,黄芩、瓜仁可平热气,陈皮可顺里气,杏仁可降逆气, 枳实可破积气,茯苓可行水气。水湿火热均为生痰之本,人体之气亢 则为害,气亢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各安其所归,所以化痰必以 清气为先,故本方名清气化痰丸。本方与苍附导痰丸(苍术、香附、陈皮、茯

13、苓、枳壳、半夏、天 南星、炙甘草)比较,前者功在顺气清火,使火降气清而除痰止咳; 后者则功在行气导痰,主治妇女形肥体胖多痰,痰湿阻滞经脉,使月 经不调而久不受孕。本方与景岳化痰丸(胆南星、半夏、礞石、枳实、麝香、朱砂) 相比,前者功在清热化痰以清顺火热之气而化痰止咳;后者则功在清 热化痰、镇惊开窍而安神,主治小儿痰热壅盛、喉中痰鸣、惊风抽搐 等症,药力迅猛,只宜临证选用,不可久服,且久病虚证的慢惊风忌 用。本方与竹沥达痰丸(半夏、橘红、白术、大黄、茯苓、黄芩、甘 草、人参、礞石、竹沥、生姜汁、沉香)比较,前者主治气火蕴热、 灼津为痰、痰热壅盛而致的咳嗽、胸闷、痰稠厚难出,功能清火降气 而除痰止

14、嗽;后者主治实热老痰,蒙心则癫狂、惊悸,入肺则痰稠难 出、咳嗽、胸闷气急,功能运痰从大便出而不损元气。诸方虽然都是治痰,却各有巧妙不同,学者宜深思。在农村巡回医疗时,曾治一小男孩,神昏抽搐,体温不高,口中 吐白泡沫很多,如吹小肥皂泡。经用竹沥达痰丸方,加菖蒲、远志、 全蝎、蜈蚣、钩藤而取效。五、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炒苏子(打碎),炒白芥子(打碎),炒莱菔子(打碎),或用 同量,或依据证候所需而各选君药而加减用量,水煎服。此方主治老年人中运力弱,湿滞生痰,或兼生气,痰壅气实而痰 盛喘咳,胸闷懒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之证,故名“养亲”。老年 人气虚而喘者则忌用。方中紫苏子降气,白芥子除痰,莱菔

15、子消食兼降气。三药合用, 气降则痰消。气逆不顺为主症者,可用苏子为主药,用量为 910g, 余药和减。食滞为主症者,可重用莱菔子为主药。痰积为主症者,可 重用白芥子为主药。但三药皆为行气豁痰之品,用之太过则恐伤正气。 故药后诸症皆平后,则宜转入治本之方,或加调补之品,以免过服而 伤中气。前人对此方治标、治本有不同看法,兹择录以供参考。吴鹤皋说: “治痰先理气,此治标尔,终不若二陈汤能健脾去湿,有治本之功 也。”李士材则说:“治病先攻其甚。若气实而喘,则气反为本,痰 反为标矣。是在智者神而明之。若气虚者,(本方)非所宜矣。”我把此方与二陈汤相合,再加麻黄、杏仁,命名麻杏二三汤,用 于治疗风寒感冒

16、,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痰白而多之证,有良好效果。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等,表现 为风寒痰盛病证者。经验方如下:炙麻黄(表证未解者用生者)59g,杏仁9g,化橘红912g , 半夏9g,茯苓12g,炙甘草(或不用)1.5g,炒苏子9g,炒莱菔子 9g ,炒白芥子6g。咳甚者加紫菀1215g、杷叶1215go每收良效, 请试用。本方主要用于实证,其主证特点为“气实痰盛,胸闷懒食”。如 果是虚证(咳嗽已很久,痰很少,舌上无厚苔,气短心慌,脉无力, 食思缺乏,四肢倦怠,言语声低等),贝归E本方所宜。六、礞石滚痰丸(王隐君)青礞石(煅)30g,沉香15g,酒蒸大黄240g,黄苓240g。将 礞石打碎,同焰硝 30g 共入瓦罐内,盐泥固济、晒干,用火煅至石色 如金,候冷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