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73789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3.1 确定临床用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对 306 例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旨 在调查分析肿瘤病人化疗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主要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 症状表现、预防及治疗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同化疗方案之间的差 别,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中药及免疫用药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等。目的 在于指导临床更好应用化疗药物、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医学依据,实现抗肿瘤 药物用药个体化,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减少或减轻抗肿瘤药引起的不良反 应,提高病人生存质量。3.2 资料与方法3.2.1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山东省立医院2009年7月到2

2、010年 5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病例 306 例,其中男165 例,女141 例,年龄范围9-91 岁,中位年龄56 岁,采用序 号顺序逐一选择,其病理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且病人均进行了药物化疗;疾病 分类,以原发肿瘤为准。共涉及21 种肿瘤病种,50 种肿肿瘤药物,51 种化疗方 案。而从肺癌的种类上则能看出肺癌的发病与大气污染和吸烟密切相关。本调查 还显示胃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男性多于女 性,比例为 3.5:1,中位年龄为 58 岁,有关报道称,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约 16 万人。胃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亚洲将进入癌症发病高 峰,到2020年

3、亚洲人癌症发病率将增长 60%,世界卫生组织称,40%的癌症病人 可以通过锻炼、吃健康食品和不抽烟来预防,中国经济正快速发展,而且拥有 13 亿人口,所以,癌症预防对我们责任重大。3.2.2 研究方法查阅肿瘤患者病例,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肿瘤 分期、原发部位、转移部位、住院天数、KPS评分、初次入院的化疗方案、化疗 时间、化疗用药信息(日期、剂量、用法、目的)、预防及治疗 ADR 用药信息、ADR 发生情况(表现、程度、时间、原因、治疗措施)、肿瘤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时间、部位、用药前后体温变化、感染症状、可能原因、治疗措施、免疫测定、 恢复情况、相关因素)、肿瘤患者不

4、同化疗周期用药方案及 ADR 情况、肿瘤患者 化疗期间中药用药情况(化疗用中药、预防ADR用中药、治疗ADR用中药、免疫 调节用中药)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与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有关的因紊如:预防 用药、治疗用药,及所采取的非药物预防措施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对各 种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总结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比较 不同化疗方案及药物、年龄等因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3.3 调查结果分析3.3.1 抗恶性肿瘤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共调查306 例患者,化疗次数计1167次,平均每人化疗次数 3.8 次,胃肠 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4.3%( 633 八 1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5、发生率为 34.7%( 405/1167 );心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7%( 125/1167 ):神经系统毒性发 生率为 9.8%(114/1167);其余系统发生率较低,(参见图 3-1)。60图 3-1 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级别I度II度III度IV度图 3-2 恶心呕吐分级发生率比例表3-1 IIIW恶心呕吐及IIIW腹泻情况与年龄分布类别年龄范围(岁)列数(位)总人数所占比例IIIW恶心呕70154831.3合计11130636.3IIIW腹泻7094822.9合计4230613.7肿瘤患者骨髓抑制分级发生率比率I度II度III度IV度图 3-3 肿瘤患者骨髓抑

6、制分级发生率比率1 消化道不良反应:消化道上皮属于可更新且生长快的组织,大多数化疗药 物可刺激胃肠道上皮细胞抑制其生长,甚至有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另外还表现为粘膜炎,如口腔炎、食管炎、粘膜溃疡、唇损害等,还可引起腹泻 与便秘等。其中恶心、呕吐是最重要的。图 3-1 显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4.3% ,发生率最高,其中以恶心呕 吐为主,1度一II度恶心呕吐分别占不良反应的27.4%、11.4%、11.3%、4.3%, (参见图 3-2);其余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还包括猫膜损伤引起的口炎、咽喉炎、 腹泻、腹痛等,共占消化道不良反应 5.3%。(1)年龄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表

7、 3 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级 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 50 岁一 70 岁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峰,病人 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但70 岁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又有所下降。这是因为 50 岁以后,老年人胃姗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低,胃排空慢,胃内残留量增 加,胃内压增高。且随年龄的增加,胃粘膜萎缩,主细胞、壁细胞减少;胃腺萎 缩,皱襄浅,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胃肠血流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改变, 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慢等,所以,老年人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严重恶心呕 吐、腹泻等发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严重腹泻(III度一V度)均发生于50岁以 上老年人。但 70 岁以后,随年龄增加,

8、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明显减少,对药物及 其他刺激敏感性进一步降低,反应迟钝,同时 70 岁以后,老年人的内耳前庭功 能减退,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3.3.2 性别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表 3.-2 不同性别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性别I度II度III度W度合计女291525675男301610561从表3-2可以看出,性别对不良反应有一定影响,性别对轻度(I度、II度) 消化道不良反应影响不大,但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III度W度),女性比男性发 生率稍高。这可能与女性体内促性腺激素或其他激素的作用有关,特别在女性月 经后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氧化、还原、水解等)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排 泄或解毒

9、,易在体内蓄积,造成恶心呕吐,使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3.3.3 恶心呕吐的发生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反射过程,传统医学认为呕吐是因为化学物质对延脑的催 吐化学感受器(CTZ)的刺激,从而反射性的兴奋呕吐中枢所引起,同时呕吐刺 激也可沿脑中枢或周围神经直接传入呕吐中枢,并可通过旁路到达化学感受器引 起呕吐反射;位于第四脑室外侧缘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也参与多种药物或病理刺激 引起的呕吐反应;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可引起消化道猫膜尤其是回肠勃膜损伤,导 致肠上皮嗜铬细胞释放5 一 HT3,并作用于迷走神经的5 一轻色胺受体或通过兴 奋化学感受器传递递质,从而作用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反应。本调查中恶心呕吐发 生

10、率为 54.3%,与文献报道发生率 65 一 85%21 基本一致。肿瘤化疗引起的呕 吐包括急性呕吐、迟发性呕吐、预期性呕吐三种。急性呕吐指化疗后 24小时内 发生的呕吐,迟发性呕吐指化疗后24小时后至第5天、第7天发生的呕吐,预 期性呕吐指患者在第一个化疗周期中经历了难受的急性呕吐后,在下一个化疗周 期即将开始之前发生的恶心呕吐,这是由条件反射和精神因素引起的呕吐。恶心、 呕吐不但影响病人的情绪和进食,甚至造成营养、代谢障碍和其他并发症。3.4 个案分析 某患者,女,65岁,化疗期间应用激素出现高热、腹泻等现象,测其白 细胞为正常值(如5.5*1护)。停用激素2天后出现了白细胞下降现象,此时

11、选 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升白药,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进行脂肪乳、氨基 酸营养,并进行补液等补充电解质, 4 天后,恶心呕吐减轻、腹泻已止,大便仍 有白细胞, 8 天后,胃肠道反应已缓解、骨髓抑制已恢复。分析:许多患者化疗 期间使用了激素,激素与异丙嗦等合用在化疗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止吐作用。但激 素可诱发和加重感染,在化疗期间应用激素可掩盖骨髓抑制现象。 某患者,女,58岁,因肺癌术后化疗后8年余,乏力加重,右下肢水肿1 个月入院,给予胸腔抽液、抗感染、平喘、营养等多种支持治疗,因患者食欲差 给予甲轻孕酮 250mgpoqd, l 周后,出现阴道出血,量少,为暗红色,腹部 B 超 显示无明显

12、异常。分析:该患者己停经 11 年,用甲轻孕酮一周后,出现阴道出 血。考虑停用甲基泼尼松龙引起的阴道出血证据不足,查询甲轻孕酮的不良反应, 可见女性阴道出血、经量改变、闭经、子宫糜烂性或子宫分泌异常;内分泌系统 可见水肿、体重变化、男性女性化,也可出现类肾上腺素皮质醇反应。所以患者 出现阴道出血可能是孕激素甲轻孕酮的作用,提示我们应关注孕激素不良反应。3.5 存在问题与建议3.5.1 存在问题本次调查为病例调查,所有信息是以病例资料为依据,调查中发现了许多问 题: 不良反应记录不统一,无标准的格式。如无固定的位置等。 记录不完整、不具体。 记录前后矛盾。如对消化道呕吐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应记为II

13、I度,可有的 记为 I 度。 出院后不良反应情况没有记录。 人为因素影响,有的是医生记录,有的是护士记录,有的是根据病人自述 记录,记录情况各有差异。3.5.2 建议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减少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肿瘤化疗 的效果。具体建议如下: 提高重视程度,把不良反应记录制度化; 将不良反应记录格式标准化;在病历固定页码填写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 况; 加强不良反应培训。 经常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每月应有学习记录。做好病 人出院后的药品不良反应随访记录。 加强医护药患之间的联系,医护人员应与临床药师或其他药学人员联系, 沟通患者,及时了解不良反应信息,共同探讨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合理化 建议。临床药师应定期收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并定期分析影响因素,参与查 房,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临床医、护及药学服务人员的意识要大力提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药学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医护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对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认识。 3.采取临床干预加强临床干预,定期检查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反馈。组织临床药师参与 化疗方案的制定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记录及反馈等工作做到不良反应具体化、条 例化、制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