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735606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特征 【作者】刘 兴 平 【关键词】中国画人文精神传统绘画文人画 【指导老师】陈 义 德 【专业】美术学 【正文】前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人文精神始终如一的对中国传统绘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倡导和重视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突出特征。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从人文画的起源到成熟足以证明人文精神的高妙与伟大。它与中国画的情结更是如鱼得水,浑然天成。正是在人文精神光辉的折射下,才使得中国画形成独特的魅力。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涵于人的

2、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往往表现出真诚,正直,公道,正义,善良,利他等人文精神,其本质或核心是价值观,包括价值立场,价值导向,价值取向,价值精神,当然也包括好坏问题,善恶问题,美丑问题。它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自然的责任。归根结底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关系。而中国画根植于两千年的文化土壤,一直秉承了这种传统人文精神,直接表现人的生命心灵,“托物言志,之像尽意”通过画面的物像来表达画家本身的感受和理想。二、中国画的历史演变过程,人文精神与中国画的相互关系中国

3、画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开始,直至清代的三千年文明史中,中国画艺术的发展,美学观念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夏商周以青铜文饰为代的表象征时期,其内容是对自然物像的摹写,这期间没有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表达。自汉唐的人文母题为中心的写真型时期。形成了以宗教为主的格局,描绘历史人物,水墨画由此开始萌芽,此时间画家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开始在绘画作品中反映出来。到了以山水为母题为中心的写胸中意气为目的的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画的成熟度就如诗歌、音乐一般表达生活的工具。随着幼稚向成熟,简单到丰富的历史过程,实现了从象征型,写真型,向写意型艺术的转变。绘画观念上也从为政治,“使民知神奸,

4、”“穷神变,测幽微,”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著计沉,向着“畅神”“快人意”到自娱为目的的“以画寄意,以画为乐,寄乐于画”的变化,人文精神无不渗透中国画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孕育着“文人画”产生的基源。中国画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文人画的源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思想因子中蕴含着大量的儒,道,释观点,可追溯到先秦诸子时期。兴于宋,成熟于元。文人画的精妙之处在于追求高尚超脱世俗的眼光。明沈颢在其画尘中说:“古来豪杰不得志于时,则渔耶,隐而不出也。然托意于柔管,有韵语无声诗,借以送日。故仲毫构景,无非拈出自家面目”。这可谓一语道破玄机。陶潜也罢,李白也罢,苏轼也罢,他们骨子里仍然忘却不了济世

5、之道,这正是他们痛苦的根源。“采菊东篱下”的陶令似乎很是超脱了,然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正是那么超脱的表现吗?1从王维到苏东坡,从黄公望到王蒙到沈周,徐渭等,这些愤世嫉俗的雅士,借写意笔墨去宣泄心中抑郁,表现在绘画中则是一种出尘的气质和桃花源式的向往。人文画发展走向文化的根源在于此,画家的内在修养与追求在文人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在于它集诗,书,画,印为一体,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因而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独树一帜,不拘于物像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画家主观情感,其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清

6、静愉悦,一种高尚的自我情怀,追求高尚的可贵品格。它充分渗透着文人画家超脱于世,和高贵的人文品格。中国绘画语言虽出于手,但实根于心。画家的绘画作品因受其自身的修养,阅历影响。明代画家徐渭不满社会状况、漠视权贵,晚年时“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得”。徐渭喜欢在画上题诗或跋,大多为借题发挥,表现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比如他在所画的螃蟹上题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鳌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本来花鸟画包容思想内容的语言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但由于画与题句的巧妙结合,徐渭的不少花鸟画作品讥讽时弊,抨击时政,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

7、生活”。中国画家的创作依据和动力源于现实生活。中国画讲求意蕴,画家只有把对自然物的感知与自己的意志、情感结合起来才能融入艺术的境界。中国画主要以感性主观的形式出现,他是艺术家特有的感情宣泄工具,艺术家以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记录阐述对于生活、生命、世界的意义。所以,黑格尔曾说过:“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于让他在外物世界中寻回自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画最骨子里的精髓。中国艺术的境界就是中国人的人生境界,研究中国画艺术很显然离不开中国文化,更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注入。其中儒,道,释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传统绘画影响深远。三、儒,道,禅宗哲学思想孕育中国画的精神

8、儒家思想是一种注重人学,主张爱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思想。孟子提出的人之六品“善,信,美,大,圣,神”是高尚的思想品德,古代画家的“人品即画品,画品即人格”之论,皆来自于儒家思想。这种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一切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事实证明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和谐统一。但由于当代西方思潮的入侵,中国画的创作大都片面强调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完全充斥着个性色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完全背离了中国绘画传统,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文精神被抛弃一边。所以我们不仅追求在技艺上的提高,更应通过学习,弥补传统文化和学识的提高,创作者的内蕴德行、学识、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作品

9、的成败。积极追求绘画形式上的“真,善,美”的完美统一,这也是中国画的本质所在。道家思想也是影响中国画的重要哲学思想。它宏观的把握宇宙自然,人生社会,对主体感性自由的充分尊重,对个性的张扬与追求。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回归自然”成为左右一切艺术的源泉。它对中国画的影响,要求在创作中,道家与对象是一种平等关系,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自然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中国画的这种绘画美学思想,创作理论,都来自老庄思想,如“纯任自然”,“计白当黑”,“无法而法”,“潇散简运”,“宁拙勿巧”等理论方法。它向人们所传达的素朴自然,超脱,虚淡的艺术境界,无不体现了对

10、中国画的深刻影响。佛家思想所具有的美学理论对中国画家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更确切地说引发了中国画审美情趣的变化。它主张“领悟”,通过修炼达到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利用心智,排除一切杂念,虚静忘我,进入“真如”的纯真境地,达到心领神会,妙会自然,物我两忘境界。这种文化思想启示人们,艺术创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物境到情境到意境的演变过程,其中意境的获得是最为高的境界。大画家王维认为这种意境的获得,一要性情真,即“显本性,吐真情,不掩饰,不隐私”;第二要态度真,忠实,真诚地对待人,景,物;第三感受真,用独特敏感的观察力写出真境界。在禅宗文化的影响下,许多画家要求自觉体验,超越自我,比如清代画家郑板桥

11、画竹时体会到“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为什么?是因为“胸中有竹”郑板桥画竹,“胸中无成竹”。这种精神升华的过程,使画者超越自我,不拘于形体,线条,色彩,笔墨,而以心智去体验万物之外的艺术规律,所以就成了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画,景中景,意外意的审美意向。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儒家的风骨,道家的太极,佛家的菩提,皆在中国画上闪耀着动人的光辉,中国画扎根于人文精神的田园,使其更具人文情怀。四、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品质中国画很讲究笔墨的运用。线是中国画中的基础元素,中国画讲求以线造型,线条的抑、扬、顿、挫、长、短、粗、细、刚柔虚实疏密的交织,处处生发,

12、处处照应,其中墨的运用也很讲究,墨的干、湿、浓、淡、焦,五彩纷呈,以及笔的勾、皴、擦、染、点,五法并用,使形象产生质感、量感、动势和空间。五代宋初著名画家巨然秋山问道图以墨画成。画中层层峰峦叠嶂,林木丛生山中一径通幽,树丛中掩映茅屋,一老者盘腿静坐,意境幽静。笔墨表现上,采用长披麻皴法,皴笔长而茁壮,于峰峦峻岭之上,林麗之间,随便破笔焦墨进行点苔,浓淡相间,枯润相生,笔墨透润,格调清新。以“笔以立形质”贵在传神“墨以传阴阳”,妙在摄气。笔墨结合富有情趣,是画者人性品格和精神的外化和张扬。中国画讲求意境的营造,这种意境的营造是画者对待特定的环境,运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创造出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融

13、入了画者的思想感情,它向观者传达着一种能引起共鸣,动情而神游象外的艺术魅力。中国画就内容而言,表现对象多是意趣高雅,以唯美为标准。就内心情感而言,中国画传达给人的情绪是乐观的,但又不缺乏忧患意识。就人性而言,中国画是儒家思想倡导“礼”约束着人的道德行为,在国画中体现的是仁爱善念。总之中国画愉悦人的精神,让人又高雅而又有情趣,他们大都向人表达的是积极向上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是中国人文思想中真善美的至高体现。这正是绘画带给人的精神盛宴,神仙的境界。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因而有着持久的生命力。五、当代中国画艺术家的时代使命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画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后的今天。中国画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

14、息越来越浓烈,画家们除了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外,更关注现实生活,生命价值,社会大众的生存状态。以及对人生,对社会发展状态的理解和判断。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画家应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只有这种道德良知才有可能感染人们激励人们的内心共鸣。国画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的成功足以证明他拥有20世纪人文主义的眼光,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描绘使作品意味深长,其中的愚公精神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即“大愚就是大智”,徐悲鸿通过这种艺术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愚公精神的向往,乃至不可缺,必须使之发扬光大,时代相传的民族精神。蒋兆和则以毛笔直面人生苦难,流民图创作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画,以批判现实主义方式,全以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

15、具体、深刻,真人大比例,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儿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蒋兆和是一位着眼于现实的艺术家,他说自已“混迹于茫茫的沙漠之中,看着慢慢奔走的骆驼,听听人生交响的音乐”,说他的艺术不是“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是“一碗苦茶”,以献给“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大众。如此热情讴歌人性的中国画前无古人,足以成为人文精神渗透中国

16、画创作的重要标志。李可染画中的内涵是一种中国的人文精神。他的艺术之所以能打动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一直用爱国的,关注国家存亡的状态作画。他的画沉厚、沉郁,有对中国整个河山的审视。有普度众生的菩提之心,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境界”。而其中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感,真是当今山水画所欠缺的,所以直至今日他的画作和思想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顺应时代的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己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实时的调整自己的创作方法,在当代中国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时刻,更多的关注大众及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注重人文精神的传达。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和伟大时代相称的艺术品,也只能这样才能让中国画真正的复兴。中国画贴近我们的生活,是画家对于生活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受到真,善,美,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人文知识的潜移默化之下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