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73535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 学 设 计凯里市第八小学 杨 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 学 设 计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四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了作者在德国看到当地人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给别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许许多多别人家种的花,因而到处都是绮丽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

2、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学生分析:名篇课文的教学,历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生活的经历、时代都有很大差距。教师解读过多过细,学生难以接受;草率了事,又自觉有亵渎之嫌。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这篇文章短小而精悍,语言比较质朴,学生易读懂,但教学之难就在于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道理。所以教师就要增加背景资料的介绍,通过图片的展示创设情境以及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从而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顺学而导,扎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感悟、习文怡情的教与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落实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策略:变序教学法,整体入手,突出重点,读思结合,讲练结合。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上课伊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的渴望之情,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读画结合,品词品句,培养学生概括理解能力。3、抓住重点词句,设计“在读中理解词句,通过理解词句来学习课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4、引导

4、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如: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具体事例。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产生由语言到精神的升华。5、重视读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练中巩固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案是多元的,扩散思维,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如:开展小记者行动、动手动脑活动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体会德国的景美及表达自己心中的美。6、板书采用图文并茂

5、、形象直观的形式,使其与内容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词汇。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重点:1、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拜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知

6、道先生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求学十载,度过了他人生中美好的一段时光。时隔几十年后,季老再次踏上哥廷根这第二故乡的土地,竟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是什么让季老先生如此感慨万千呢?课件出示德国街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一起走进他的第二故乡德国去领略那里的异国风景。其实刚走进这个小镇,就能看到一道奇丽的风景线。你看到了吗?看见了什么?赶快拿出笔画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读)2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到这道风景的奇丽?快用笔在句中做上你喜欢的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圈出相关词,谈感受。3、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82009.

7、7)祖籍山东。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青年时期的季羡林先生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所以季羡林先生也称德国的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感慨万千。于是,季老先生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组散文。这篇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4、板书课题,释题。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们在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想一想季爷爷是怎样给我们介绍他的第二故乡的?作者先后几次踏上德国,德国人养花给他

8、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请同学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也可提出自己还不懂的。教师相机启发同学互相解答和进行指导。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齐读、指名读。(重点指导认读:“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几个词中的“脊、莞、姹、嫣、暇”,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三、逐段分析,品读课文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读书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到奇特的句子下来,并想一想奇在什么地方?(他们养花和我们中国人养花有什么不一样?)2、生找出答案,在小组中交流,再向全班汇报。3、出示课件,师生进行问答式比较他们养花和我们中国人养花的区别

9、。(我们是喜欢花的人才在家里养花, 他们是- 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 他们是- 我们在屋子里看着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 他们是-)4、出示课件,理解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脊梁”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花的哪里?“莞尔一笑”是怎样的一笑?(微微一笑)这“莞尔一笑”还会是怎样的一笑?揣摩一下,说一说,也可表演一下。(自豪地,轻松地,很平常地,自然的,不以为奇的)5、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6、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看图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境。(1)什么是花的海洋?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2)你能照样子仿说一个比喻句吗?教师适机

10、评价鼓励。(3)你是怎样理解“应接不暇”的?(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再指导个别读,分男女同学读相关句子。)(5)师小结:读得很好,我们配上音乐再读读,好好感受一下。(朗读相关句子)(6)引导学生细读“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你们从这句话中寻味到什么?说说。 这些都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表示。(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课件,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城镇的居民,此刻正走在这条如花海般的街道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啊?(生交流)是呀,这(自豪、轻松、惬意、充实、幸福)就来自于(还是来自

11、于)(最终来自于)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一遍遍接读)现在你还会为在自家看不到美丽的花而遗憾吗?你觉得季老眼中不变的美丽仅仅只是花的美丽,景色的奇丽吗?更美的是什么?(心灵美,民族之魂) (7)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说给大家听听。7、学习第四自然段。四五十年后当这位慈祥睿智的老人,再一次走在这条熟悉不过的街上,他是这样诉说的:(播音乐)(师随音乐朗读,抽指生诉说)四五十年后的变化是有的, 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依然存在街道依然_, 窗前依然_, 人们依然_, 这境界依然_。 这一切皆因为_。是呀!老人看到德国人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这点依然没有改变。他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感受到这个国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小记者行动让同学分别扮演小记者、德国人以及游客,入情入境地进行小记者采访活动。(课件出示德国街景,播放背景音乐)2、动脑动手此时你心中的“美”是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此时心中的美。(可写、可画、可读、可唱)教师巡回指导,相机评价鼓励。展示学生作品。五、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关于“美”的句子。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再返哥廷根。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