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73414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摘 要纵观中国文学史,诗体的出现与发展为中国文学夯实了一根不可动摇的支柱,给中国的文化增添了一份璀璨的灵魂印记。直至今日,中国诗的文化享誉世界是建立在数千年不曾衰减的独特魅力,而说到诗的最高潮仍然要说古唐时期的盛世风采。诗,多情,魅变,高绝,奇丽,沉郁,豪气等等都是它百里之一,诗情在意,诗风在画,诗骨在韵,诗境在人。诗的繁盛在唐就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也就是这样一个诗的最绽放的年代孕育了诸多惊艳绝伦的诗人。不过,就算是在诗体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可李白的诗还是站在那个时代的巅峰,光耀旁星处于第一纵队的行列。

2、李白诗豪气如云,多情善变,不拘束缚,心象欲生便是天涯海角。而李白的游仙诗更是体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天仙气质。游仙诗也成为李白诗不得不说的一个方面,那么说起游仙诗它起源于汉魏六朝时期,在那个有着寻仙传说的时代开始流行并且有了一个成型的种子。这也给后来游仙诗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石,在人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关于人与神之间发生身份想象转换的种子。不管是传说,故事,甚至殿堂,史记都会掺杂一些神化的氛围。只不过后代的游仙诗在一段时间内只是对长生不死,炼丹成仙的单纯幻想。主要分以下类型:游仙,咏仙,慕仙。而游仙诗的发展之期多以踵事增华,尤其是当繁多组诗的涌现更是为有力的佐证,而在其之中曹唐笔下的大游仙十八首

3、和小游仙九十八首更为突出。而李白的游仙诗捅破了单纯意义上的访仙寻道,飞升成仙的薄质文浮的文学内容,不仅给了游仙诗内容上的游奇揽胜,更加结实了神仙意义和现实生活的结合。而李白的游仙天上地下,万物无不能游,他把超越现实和寄托理想以及塑造自我都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了解那个出人意外的诗仙。关键词:李白介绍 游仙诗的缘起和发展 李白游仙诗的人性意义目录一,李白介绍观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宋新唐书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21506&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所记录,其言明,李白乃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 (/lem

4、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6302087&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九世孙,那么依照这个传记,他和唐朝李家诸王就是同宗,更为太宗李世民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7751&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的同辈族弟。亦有另言,说李白的祖上是当时的皇亲李建成 (/lemma/?lemmaId=13656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或李元吉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01885&

5、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由遭受灭族之祸而被迫搬至西域;不过这种说法少有佐证也就不被多数人肯定。而据旧唐书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21446&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的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乃职任城尉。唐盛百年也渐转衰落,到了安史事件爆发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756年,李白匆仕之路一直是不受重用,才遇不良,心中无奈愤懑同时也感到世事艰难,便进入了永王李璘府中做幕客以期有朝之日能受以重用,才传百世。但是天运不在身,不久永王和肃宗之间便展开了抢夺帝位的战争,可惜永王兵败,之后他的政权大厦崩

6、塌,李白也遭遇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就是现今的贵州之地。就是要他再无机会接触这政权之贵,不过有幸的是途中遇赦就挥墨写下早发白帝城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20780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以诉他人生大半程的一个断点的感触。到了暮年,李白流浪游迹在我国的东南区域,投靠其族叔当涂县 (/lemma/itiao.link t _blank)令李阳冰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15201&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但是令人可惜的是仅仅过了两年李

7、白便病离人世,而在其他的传说中说李白是:“醉致疾亡”,意思是他饮酒过度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52452&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还有的说他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李白这样的离世或许最好,去时无惧无忧只留得后世人万千说。李白的一生,想要入仕为官做一治世之能臣可惜机遇不足以至半生奔波,命运蹉跎。尽管他这一生都没有摸及真正的政权之贵,可他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被忽视的人物。尤其是他的诗,已然能成一家之作登临绝

8、顶。他的浪漫,他的仙侠都是诗,即便是盛唐之世他亦称为诗仙。(一)人生历程三部曲一般来说,我们分析一个人物的人生历程是从青年,中年,晚年的纵向时间上来研究人物所发生的事。但是作为个人观点,我觉得这里更多的应该有李白的情感曲线作为一个基点。而在我看来,李白的情感心路大致的分为逸,狂,醉,愤。1,少年天生聪慧,青青出头露锋芒李白年少之时便是聪慧异常,有五岁阅百家,十五文武成的说法。事实上,不论是结合李白后来的成就还是史上说法其实都是能的看出李白的确天资过人。可以说不论是李白的文学创作还是性格志向都能从年少之时一窥三分。自幼博览群书,志趣广猎以及不错的家庭环境让李白小时有一个相对安逸的成长空间,而不断

9、的游学生活以及日益增长的学识使得这位一生只为楚狂人的酒仙,诗仙有了星火的觉醒。(1)门第之家 异域生活李白出生于当时的西域地区,祖辈上算是一个游荡家族、常年的异域生活,自小就培养了他独特性格。家中殷实富贵给他先天的起步优势、从经济还是教育都有不落于人。青年之际又来到蜀地受到浓厚的道教思想渲染,慢慢的就确定了他人生志向与趣好。就如他自写的(上安州裴长史书、感兴八首)那般(2)志高才狂、悲欢变更、伴君名显、志愿未改志在宰辅游历拜谒狂热自负(大鹏赋)安陆成家渴求荣亲失意窘迫。(南轩松、白头吟)别妻离女两次拜谒悲多喜少(长相思、登新平楼)狂人自来,荐举了了心冷意绝(侠客行、蜀道难)干谒韩朝宗无功而返愤

10、愧落魄(寄远十一首、古风十五首(二)中道仕途幻灭,再度启程问心路公元742到744也就是长安三年这一期间 ,李白已然接近半百可是从仕之路却是也早早告败 , 虽然仕途败落但是诗人在文学的创作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巨大成就, 在今日的安徽省马鞍山采石矶的太白楼有一副对联就是说的李白,其言曰:“荐汶阳再造唐家 , 并无尺土酬功 ,只落得草石青山 , 供当日神仙笑傲;喜妃子能谗学士 , 不是七言招怨 , 怎脱去名缰利锁 ,让先生诗酒逍遥。”在京城的这三年 , 特别是当李白独自立身官场和皇帝与权贵派系之间的直接接触 , 让他对那个朝代下的真正的现实社会以及深藏于“开天盛世”后的那些腐朽而血腥阶层斗争的和宫廷

11、黑幕有了初步的认识 , 在心中疼恨的同时也毅然拿起他的笔用诗歌对这个黑暗的社会进行的丝毫不掩的揭发和疼快有猛烈的抨击批判。因此李白这段期间的诗歌创作比先前时期更加有力度,更带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攻击性。自公元744李白出了长安游记四方到公元755年,他见识了越多的社会底层挣扎的人民生活和官道腐败现象,对于他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愈加的无情地揭露、讥讽和批判那个世道有了衰败腐朽气息的政权统治和不停息的血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正如他所写的远别离、古朗月行、古风之三、之六、之十四、之三十四 , 以及战城南、北风行等就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痛恶与深恨;二

12、是用笔下的诗寄托心中的愤慨和无奈、又表露了自己期往自由生活,功名随它去,清风拂袖不沾尘俗的情感思想 , 有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都表达了诗人期待寻得理想、渴望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三是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诗歌。(三),晚期的愤,慢慢的重拾自我在公元755年至762年这一期间,社会动乱不安,战争四起。经历了叛军作乱的时期,李白这个时候的作品更多的是反映安史之祸,叛军肆意毁坏和践踏作乱的社会现实以及表达了诗人对国对民的悲怀忧愁的思想 ,如古风第十九(西上莲花山) 、猛虎行、经乱后将避地郯中留别崔宣城、奔亡道中等 , 其中有的也表露了他报国靖乱的壮志 ,如永王东巡歌、

13、赠张相镐、南奔书怀等 ,当然有的一些是他表现自己蒙冤遭贬的愤慨。命运的波涛给李白的人生无法言尽的无奈和伤感、身闯幽州 诗难言情悲从心来(北风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远别离)、投身幕府 兵败成逆忧愤成伤(万愤词投魏郎中、上崔相百忧章)、放逐夜郎 幸得获赦悲慨成书(流夜郎赠辛判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下江陵)、矢志平乱壮志未酬壮怀幽愤(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暮色渐落 魂归当涂感慨悲歌(田园言怀、宣城见杜鹃花、悲歌行、笑歌行、临终歌)李白的一生习惯了对月当明寻酒问仙的孤傲生活,不肯低头的他独自沉醉在美好幻想中,一直漂泊在那个追求理想的道路中。我不知道世上是否有仙,如果真的

14、有,我相信这个浪漫无畏无惧的酒仙人会是这个世上接近仙的人。纵使李白在他每个人生阶段都因为有他那特别张扬的不惧的个性而遭受打击和挫折,可就是他这的不曾收敛的“逸”、“狂”、“愤”、“醉”一生交错未改,尽管命运蹉跎为曾有十分的如愿如心,但偏偏正是此番个性与遭遇让他的诗登临绝顶,让他像是一个活着的游走的人世间的游仙,不仅仅是诗更多的是他的人,诗里有了浪漫、有了无惧、有了天涯海角、有了众山海川、有了仙心、更有了生命。因为他从未怀疑自己,从未输掉自己。二,李白游仙诗的创作缘起李白出自异域,家族带有游牧民族习性和四处游历的经历,不过他的父辈及其祖上也有当朝为官之人所以家境殷实,对中原文化也是了解颇深,同样

15、有着入朝为官的思想。在那个盛世大唐之时,百家齐放三派繁盛昌荣,中国古文学以及宗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道教学派作为自古以来的正统学派,自然而然的在此时就焕发出更强健的生命力,开枝散叶、盛传风行。因此,自李白辞别家亲、远游以行,在路上游览大川名山入蜀地,在道教祖地遇道,感其深学道而始。这个时候李白受道学灌溉,以文载道,道以入文又常年不断游历四方,慢慢的就有了李白游仙诗的创作缘起。因此,李白游仙诗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当时社会的发展,宗教学派的繁荣和官政皇权思想统治观念的结合下的环境造就了李白不一样的游仙诗。丰富的道教思哲里充满自我的反思和控诉以及内心追求的大自在完美世界构想。(一),游仙诗的源来和发展游仙诗在我国算是起源较早的一种诗体,它诞生于我国古代秦汉时,发展在两晋时期。以游以仙、遍泽天地、彼岸有花、虚空生莲这些无限于天地尽头无迹可寻的境象在那个时候的人们心中发芽萌生。游仙诗在我看来最初便是一种生活中的萌芽出的带有文学性,哲思观的心境,而游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