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73320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教案时 间:主讲人:李丽参加人:内 容: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概述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造成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又称“中风”,起病急,死亡率遍,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按病变性质可分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者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脑出血:为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中,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为出血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

2、见。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以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最为常见。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了脑组织,而产生系列临床症状。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国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部分纤维素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后成为微栓子,进入颅动脉,引起颅内小血管被堵塞缺血而发病。但栓子很小

3、,容易自溶或因自流冲击被击碎,使更小的碎片进入远端末梢血管,使得循环恢复,神经症状消失。微栓子可反复产生,因此本病可反复发作。颈动脉受压或血液动力学改变也可以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风湿症、红斑性狼疮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是较常见的病因。在动脉壁病变(内膜肥厚粗糙)的基础上,管腔变窄,同时自小板破裂使红细胞、纤维素等黏附粗糙处,血小板破裂释放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促使血小板再聚集,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阻塞血管。3脑栓塞。颅外其他部位病变如风心病、心肌梗死、骨折、人工气胸等均可形成栓子,随自流进入颅内动脉当栓子直径与某直径相同时,则栓子堵塞引此血管,使此动脉闭塞,产生

4、脑缺血、脑软化,而引起偏瘫和意识障碍。三、临床表现(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脑出血多在白天发病,如情绪激动、活动过度、酒后排便用力时,血压突然急骤升高,致脑血管破裂大量出血而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出血越多,意识障碍越重,鼾声呼吸,可伴有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同时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胃应激性溃疡)。体检:颜面潮红、意识障碍、脉慢而有力,血压可高达26。7kPa(200mmG)以上,出血常损害内囊而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症|)。当清醒后可检出瘫痪肢体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急性期),数天后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

5、,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多因大量出血致颅内压增高,短期内迅速形成脑疝而死亡。脑桥出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表现为出血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伎体中枢性瘫痪,称交叉瘫。当现血波及两侧时可出现四肢瘫,瞳孔呈针类样。小脑出血表出为,眩晕、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区济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二)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一般无意识障碍,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压过低血流减慢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而发病.起病先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等症状.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晨起时才发现半身肢体瘫痪.四、有关检查1意识状态:脑出血常有意识变化。2、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CT成

6、为能够作出早期诊断准确的鉴别诊断,并能直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出血数量,目前CT成为诊断急性脑血管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首选的检查项目。脑出血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缺血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影。MRI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五、诊断要点1脑出血一般诊断不难,根据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突然起病,养育、呕吐、迅速昏迷、大小便失禁、偏瘫和失语等,CT显示出血部位高度影。2.脑血栓形成多于动脉硬化基础上,在安静状态下缓慢起病,逐渐进展,2-3天内达高峰,神智清,CT显示低密度影。3.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常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六、治疗要点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降低颅内定压

7、和控制血压为主要措施,同时应用止血药。目前降颅压的首选药为20%甘露醇。因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头痛剧烈可根据医嘱给予脱水剂量镇静止痛剂,但禁用吗啡与塞替哌因其有抑制呼吸中枢及降低血压作用。2缺血栓脑血管病以抗凝治为主,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血液扩充以改善微循环。脑血栓发病6h内可作溶栓治疗。对重症脑血栓急性期,生命体征不稳定时,不宜口服抗眩啶和脑益嗪,因为虽然有扩血管作用,但不利于脑缺血的改善。七、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脑疝的危险与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2生活自理缺陷 与脑血管破裂形成血肿造成锥全束受损肢体出现运动障碍有关。3有皮肤完整

8、性受损的危险 与肢体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受压,皮肤感觉减退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 与出现意识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尿潴留置尿管有关。5焦虑 与起病突然、头痛剧烈、肢体瘫痪而痛苦有关。6.排便形态改变 便秘 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卧床和饮食形态改变有关。八、护理措施1维持或稳定患者生命功能 、防止颅内现出血及脑疝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或进一步改善脑部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脑出管病)。对神志不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口才焦虑、悲观的情绪。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观察脑出血患者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现象,或脑血栓形成患者是否因缺血、缺氧致脑水肿、进而颅内压增设的症状。如

9、发现颅内压增高,应遵医嘱静脉快速滴入甘露醇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定压,避免脑疝的开成。3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28小时内避免搬运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以免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4补充营养,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如病情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上消化道出血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并做好鼻饲管的护理,每次鼻饲前应抽吸胃液观念有无颜色改变,如发现胃液呈咖啡色,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置。5大小便护理6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急性期尖对卧床休息,每2小时翻身1次,以避免局部皮肤受压。7言语训练 在肢体康复的同进与语言训练同步进行,是期与病人加强非评议沟通

10、,讲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使病人有讲话的欲望,指导病人反复发音,然后反复练习听读,强化刺激,直到病人理解为止,再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由简到繁、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并及时鼓励其进步,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九健康教育1向脑出血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基本知识,对高血压应长期服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避免诱发因素,防止再出血。指导病人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2向脑缺血患者及家属介绍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同进积极治疗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保持血压平稳,应长期服用微量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特别应在晚饭后服用。以上两类病人均应给予低盐、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戒烟酒。3已有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患者进行功能

11、锻炼,应秩序渐进,特别要持之以恒。4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因此必须早期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及动脉硬化形成。应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及饮食,避免肥胖、避免以过度紧张等。5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病因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同外,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已有肢体瘫痪者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先在床上练习起坐,能下床后进行步行练习,再进一步锻炼手的精细动作,逐渐能够生活自理。6让家属知道病人的恢复期须承担的角色,并且要接受自己新人给予躯体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应掌握一些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使患者能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