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72368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之间的互联姓名:陈阳学号:2009032102专业:09 级新闻采编与制作 1 班网络社会生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社会结构而言,就是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接 下来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下“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 ”)与现实社区的之间的互联。一、社区和虚拟社区内涵与外延的辩析虚拟社区是现实空间在虚拟空间的“投影”,要把握虚拟社区首先要了解现 实社区。“社区”作为公民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蓬勃发展起来, 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社区”一词源于 Community,其词义包括:(1) 任何大小的一个社会组织,其成员居住在一特定区域

2、内,共有一个政府, 并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2) 个因具有共同特征或兴趣,使它在其存在的较大社会组织中突出来的 团体。(3) 一组在一定规则下过着同样生活的男人或女人。(4) 一群占据一定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的总和。(5) The community :公众、大众。(6) 共有、享有(shared possession) 。“社区”一词的多种含义,反映了“社区”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社会学上对社区的定义也是包罗万象。德国社会学F腾尼斯从社区的源起上认为,社区指的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或自然情感的社会有机体,有点接近平常所说的乡村小社会;而爱德华和琼斯从社区结构与组织形式作出判断:有一群人

3、,居住在一定的地方,在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时行使一定程度的自治;他们组织社会生活时以地方为基础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生活需要。怀特则从社区成员内在 联系上指出:社区一词一方面有一种情感上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对于地 方的发生在身边的和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归宿感。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是进行 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人强调: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我们虽然很难将社区概括为一种组织、一种社会关系或一种情感,但从以上的认识和判断中,我 们不难发现“社区”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以及相应的组织、公众的参与和某些共同的意

4、识与文化。“虚拟社区”是从英文“ Virtual Community ”翻译而来的。与现实社区相 比,从中文的角度理解,“虚拟社区”似乎是非实在的、 类似于乌托邦的“理想 国”。因为,“虚拟” 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不符合事实的,假设的”。 所以人们很容易得出:“虚拟社区”是人们在网络上构造的虚幻世界的结论。然 而,虚拟社区并不虚假,网络是真实的,网上社区也是真实的:人们在此获取信 息、广泛交流、甚至购物、交易、娱乐等等。目前,全世界都用“ Virtual Reality ” 来描述网络给我们营造的新空间,即“虚拟现实”,但“虚拟”一词的英文“Virtual ”,其本意一点也不“虚”,正好

5、相反,它是“实质上的、实际上的、 事实上的(almost what is stated;infact thought not officially)”。由此,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时,文化环境的差异或许将引起我们研究视角的差异。假如我们把组成“虚拟现实” 一词的“虚拟”和“现实”两上部分看成 “相等的两半”,那么“虚拟现实”就是一个重复修饰的概念。虚拟现实能使人 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比如说,飞行模拟,这一最复杂和使用时间最久的虚拟现实应用,就比驾驶一架真正的飞机还要逼真。 虚拟现实容许我们“亲身”体验各种可能发

6、生的情况。 从“虚拟现实”我们得到 “虚拟社会”、“虚拟社区”的叫法。虚拟社区一一这个处在发展中的网上社区正在孕育着真正的友谊,真正的联系,真正的社会精神,除了这个社会位于广 大的电子空间前沿这个事实外,它并非虚拟。“虚拟社区”与“网上真正的社区”是同意词。上面仅仅是从词义上对虚拟社区进行的阐释, 那么什么是“虚拟 社区”呢?约翰哈格尔三世(Joh nH agel川)、阿瑟阿姆斯特朗 (ArthurG.Armstrong)在网络利益一书中做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虚拟社区”, 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的方 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埃瑟戴森在2.0版数字

7、化时代的生活 设计中认为:“在网上的世界里,一个社区意味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一 个单位”。国内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是主题定位明确,居民与社区间有极 大的互动性,居民之间频繁交流,社区性质与信息资料相互平衡的网上虚拟世界。 由此可见,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 的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一些相同的兴趣、文化等特质。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最大的差异在地域空间的界定上。现实社区通常强调地 域环境的影响,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在现实中,一个人很难 同属于几个不同区域的社区(这里仅指地域上的社区)。因此,社区实际上是居住 在同一地域内的人们依据共同的生存

8、需要,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风俗、共同的利益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发生互动而形成的地域性的“共同体”。虚拟社区则不 然,其存在“空间”是无型的,而且还跨越了地理上的限制。 虚拟社群无论在什 么位置,无论身居何处都不影响社区的构成, 而影响社区构成的是人群、人对社 区的感情、对社区中人的认同。“虚拟社区”的非空间组织形态,使其成员可能 散布于各地,即一个人也可以超越空间的障碍生活在好几个网上社区里。如同前面对“虚拟”一词的阐释一样,虚拟社区绝不是“虚无的”,而是客观存在。只 是这种存在,超越了我们日常思维对它的理解。因为,它把人们从二维空间拉到了三维空间,人们进入“社区”不再依靠双脚, 而是依靠双手通过

9、电话线和计 算机来实现。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社区没有物理上的体积与形状就否定它的存在, 就象我们不能因为触摸不到空气就否定空气的存在一样。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把握这个崭新的网络世界。二、虚拟社区的特质1、社区空间结构的跨地域性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虚拟社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组织形式的非空间性。网络社会使人既摆脱了 “后勤障碍”,又“超越”时空限制 (地域)。人们第一次可 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空间。网络社会强大的整合作用 在于:把庞大的工业社会打散,在世界范围内重塑人群,让人们按其兴趣、需要、 价值观念、文化等,“自发地”形成大大小小的虚拟社区; 从而改变人们现实交

10、往方式和互动关系。社会互动的基础是信息的传播,而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 信息传播的传统方式与途径,导致由此为基础的社会互动的变化: 一是社会互动 范围扩大(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减少了交往的成本),人们通过网络可与世界各地 的人进行交谈,打破了现实社区的互动对“场合”的要求; 二是社会互动形式改 变:虚拟社区中人际互动是在社区的公告栏、论坛、邮件、聊天室上实现的(改变了人们面对面的互动方式),使“网缘”成为人们新的社会分析工具;三是社会互动速率加快。网络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远隔千里的人们 可以在瞬间实现互动,这种互动速度的加快将拓展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 有助于 人的社会化空间得到延

11、伸和发展。2、社区功能与结构的独特性与传统的依赖于血缘、地缘和业缘而形成的社区不同,虚拟社区则由网缘而 生。“网缘”是当今传媒使用频度很高的概念。 即在因特网所提供的传导平台空 间,人们经常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和价值取向等交换信息、传导知识、宣泄情 感;并彼此联系与连接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群落。网缘是虚拟社区赖以构成的基本 要素。在此意义上,虚拟社区与社会学意义上的“精神社区”有些相似。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精神 社区指的是这样的社区,它的共同成员建立在价值、 起源或信仰等精神纽带之上。”但是很显然,虚拟社区与精神社区有着本质的区 别。精神社区仍然是依从于现实社区而存在的社会群落,而虚拟社区则不

12、然。从空间特征上看,在虚拟社区中同一社会群落的成员虽然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共居 地,却拥有明显的标识。虚拟社区正是因为具有了超越空间、 超越现实社会等级身份交换信息、传导 知识和宣泄情感的“网缘”功能,因此在其结构上表现出迥异于现实社区的特 点:一是虚拟社区没有类似于传统现实社区的同心圆状结构,而是块状结构。由于传统社区依赖于血缘、地缘或业缘而存在,因此在其功能结构上,或以尊卑长 幼、或以远近亲疏,或以势力大小划分成以最高权威为核心的等距离同心圆状层 次结构。虚拟社区则不然,其成员仅仅是依据“网缘”这种高度自由的投票表决 机制相互连结,无明显核心,因此其结构上表现为块状。二是高度专业化。依据 血缘

13、、地缘和业缘而形成的传统现实社区, 由于其空间结构相对凝固,因而其社 区内核的内容具有相当明显的综合性。 相对而言,虚拟社区却因“网缘”的作用 而使其社区成员拥有较大选择余地。虚拟社区成员依据不同的志向、兴趣和爱好, 归属于不同的社区。换言之,虚拟社区在其功能结构上着重表现为专业性。如科 技社区、儿童社区、妇女社区、校园社区、老年社区等。3、社区群体流动的频繁性虚拟社区具有论坛、聊天、学习、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人们完全可以根 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社区间流动, 而且,虚拟社区成员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 对社区服务不满或对社区中某些成员、言论不认同,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有时甚至会出现整个社区

14、的人员全部流出,导致社区消亡的情况(这在现实社区是很难发生的)。这是由于:一方面源于社区成员兴趣、学习、情感交流等内在 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受户口、单位、身份、住房的限制,更没有人为的束 缚。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数字化生存所以能让我们的未来不同于现在,完全是因为它容易进入、具备流动性以及引发变迁的能力”。 因此,虚拟社区的人群 具有很强迫流动性。当然,限制是有的:多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虚拟社区成员的 流动,虽然未给现实社会以重大影响;农村社区人口向城市社区流动所引发的就 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孔雀东南飞”引发的贫困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社区间人员流动所引发的社会承受力问题等等;但是,虚拟社区

15、人群流动的意义在于: 满足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需要。4、社区管理的自治性现实社区由行政(如街道办事处、城镇管委会)、企事业(如物业)和社团共同管理。社区成员的自治管理较弱,主动参与行为较差。而虚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则主 要依靠社区成员的自治。一个社区要想存在,不仅要网络管理员提供技术 保障,更需要社区成员的投入。社区居民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和社区设施的 使用者,而是信息的主动提供者和社区设施建设的参与者,“网上家园”的建设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 哈格尔三世和阿姆斯特朗在网络利益中说:“推动 组成虚拟社会的一个关键设想是,成员从由成员产生的内容中获得的价值将大于 从更常规出版内容中获得的价值

16、。由成员产生的内容通常在交谈区实时产 生,在公告牌的公告中积累”。可见,一方面社区的创立与发展需要社区成员的 参与,另一方面,一个人要成为社区成员也必须参与社区建设, 并为之做出贡献;“在网络世界里,你不参与,不创造,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权利”(埃瑟戴森) 因此,社区成员的自治表现在:设计社区的主题、充实社区的内容、共同制定社区的规则并严格地遵守规则、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等。网络社区 为人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环境,为人类追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 主动参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人们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 色,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人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并在设计和管理虚 拟社区中部分地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