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717183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唐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一笔,是珍贵的文化财富, 学习唐宋诗词有利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 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供大家参考。唐宋优美古诗词1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 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注释 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 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砌(qi):台阶。 独:独自。 回廊:回

2、旋的走廊。 遥:遥远,远远。 看花:赏花。【赏析】 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 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 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 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 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 颜,好不爽朗。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 着内心愉悦的情怀。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 声,于是

3、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 “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 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 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 ;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 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创作背景】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 玩,观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 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

4、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 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开心。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 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 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 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 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 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 要笑问:“可是愁嫁?”这首诗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

5、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 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 诗人的真正心意。唐宋优美古诗词2塞上听吹笛 高适【原文】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 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 指敌人被击退。羌(q佰ng)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 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

6、情,这里将曲调梅 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白话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 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 了关山。【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 活有着较深的体验。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 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 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 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

7、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 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 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赏析】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 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 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 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 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 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 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

8、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 一 夜 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 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 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 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 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 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 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 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

9、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 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 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 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 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 山,其境界很动人。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 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 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

10、 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 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 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 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 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 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 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 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1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 生,搭配和谐

11、,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 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作者介绍】 高适(702?765) ,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 (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 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 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 (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 (刻苦攻 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 抱。天宝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举“有道科”,授封 丘尉。不久就弃职而去,客游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 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协助

12、哥舒翰守潼关以抵抗 叛军。后受唐玄宗赏识,连升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至德二年(757), 因围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历任淮南节度使,蜀、 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代表。唐宋优美古诗词3静夜思赏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月夜 中思念家乡的情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诗人作客他乡时在夜 里产生的 错觉。诗人一个人在外漂泊,白日里思乡之情尚能够一时忘却,但是 在这个月夜 朗照的夜晚里,不禁让诗

13、人思乡心切。诗人在夜晚睡梦蒙 眬中恍惚看到照入屋中的月光,错以为是地上生霜了。这个“疑”字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夜 里蒙眬恍惚的样子。而“霜”字既表明了月 光皎洁,又暗示了天气已经寒冷,所以,诗人一时有以为降霜的错觉, 同时这个字也衬托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寂冷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接着诗人用一系列的动词进一步 深化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逐渐从恍惚状态中清醒过来,看到疑似 霜的东西原来是月光,他自然抬头望着明净的月亮,在这个凄冷的夜 晚,明月不禁让诗人想到了家乡,想着这明月也照着家乡吧。诗人想 着想着逐渐低下头陷入了思乡的沉思中。“低头”就表现了诗人处在 沉思状态。“思”字给人留下了无限

14、的遐想空间,诗人此时想到了什 么?想到了家乡的人和事,想到了家乡里一草一木这个自然而恰到 好处的结尾,意味悠远,余味无穷。这首五绝,文字表达自然流畅,没有一点雕琢之色,浅显易懂而 又意蕴深远。句子之间连接紧密,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这 首诗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自是古意,不须言笑。(唐诗品汇卷三十九) 唐宋优美古诗词 4金陵驿二首文天祥其一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 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其二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 颔下须。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

15、人孤。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 说丈夫。【注释】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 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 大都路过金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诗意。别却:离开。(5)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 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恶:病,情绪不佳。【译文】其一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祖国的大好河 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 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 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其二江山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 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德祐已是亡国之君,即使杜鹃啼到嘴角流血也 是无家可归了,小皇帝也死于非命。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 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 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赏析】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从景 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