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71689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一、教学原则: 1、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脑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而地对电脑有兴趣,并不等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的兴趣能够持久保持,对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2、任务驱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要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的,其目的就是要让演多动手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切不要教师一讲到底。另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应用。 4、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突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教授他们一些很快就会过时的知识和技巧,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信息技术刘区别电脑课的显著标志之一。 5、注意与小学教材的衔接过渡。帮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和信息知识,不要简单的对旧的知识进行回炉,而应从综合运用、重视操作上着手,设计一些带有综合运用性质的教学任务,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复

3、习、巩固小学阶段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特别要重视将在初中教材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 教学设计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并且要应用于生活。这其中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问题,独自思考,教师提点,同伴互助,查阅教科书,最后完成任务,体会到成就感。课堂就是一个模拟的小社会,课堂上学生经历的在具体问题上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踏上社会以后经历具体问题的过程。两堂课教师都很注重让课堂内容来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中,能力得以提升。新课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

4、问,但,有疑才有问,如果教师一味灌输,学生就只有接受的份,没有思考又何来疑问?两节课教师都善于把一个个小问题融合在一个大任务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然就有了提问)。这样,把零碎的小问题串成一个整体,就更清晰流畅和系统化了,避免了问题的堆砌。事实证明,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是最专心的,听得也是最认真的。信息技术教材里的每一课,虽自成一课,但其内容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发现,因为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前一课知识点还没有得到巩固,后一课教学的新任务又来了,学生学得宽泛缺不扎实。如何保证复习和巩固的时间,那只有到每节课中去凑。两堂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意识,季老师

5、把表格的复习引入了新课,并要求学生利用插入图片的方法尝试去插入自选图形,杨老师则把复制粘贴进行了复习,把调整艺术字和自选图形位置时所用的“环绕方式”进行了迁移。其实,与其说是复习,倒不如说是后一节课的应用。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不是吗?收获的同时,也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以往教学实践的一种反思。思考一:1、新课程主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牵引着,帮助者,各环节的串联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应把更多主动权交给学生,包括思考权。课堂上应多问学生“你觉得怎么样?”“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解决问题最难的是找不到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你要给他指路。如,一开始出示“

6、心情日记”,可以提问,你觉得怎么样?学生学过插入图片一课,自然会觉得比较单调,通过学生之口说出比通过老师之口直接说出,给予他们的体验会更深刻。同样,课中,插入了自选图形以后,可以提问,现在怎么样?如果是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四年级学生对于黑白的自选图形肯定是不满意的,自然就会想帮它加上颜色,这恰恰是教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顺应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的问题,水到渠成。再如,“考考大家”这样的说法可否换成“老师想知道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可否换成“同学们我讲清楚了吗”,当然,这都是吹毛求疵了。思考二:展示与评价给予学生的导向作用是很强的。因此,展示出来的作业能为其他同学提供哪方面的

7、导向作用,教师心理要有数。比如,这个作品是构图好,那个作品是颜色好,在评价的时候也要选择性地有重点地评价,适时地引导。第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自选图形中的表情,有少数学生觉得剪贴画中的表情图片更好看,于是插入了剪贴画。教师容忍度很好,把这部分同学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作业就更丰富,课堂也就更多元了。但是,为防止其他同学也都这么做,与最终设计目标相悖,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还应再补充一下,“你能用上节课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应用到本节课中来,说明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你会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插入表情吗?老师更想知道你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再如,给“心情日记”添加背景,很多学生选择了

8、图片,但选择的背景图片似乎都不太合适,太花了。这时教师要及时评价,首先肯定他的做法,“你看你做的背景跟老师的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设置的背景),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觉得怎么样?(生生评价)”事实上,背景太花,字就看不清了,然后展示另一位同学的作品(背景很淡雅,字很清晰),教师顺势小结,“不是任何图片都能用来做背景,要经过一番选择呢。你可以选择用这种方法来做,也可以利用老师的方法来做。”二选一,以后学生学会了更多的方法还可以多选一,思维便这样打开了,课堂上生生、师生互动也多了。思考三: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是各个层次学生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有快有慢,教师提问以后,要留两到三秒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不能急于叫学生回答。事实上,学生从接受信息,到思考信息,再组织语言说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提问话音刚落,就立刻举手的学生,无非那么几种:反应特快特聪明的、没有组织好语言但表达欲特强烈的、凭直觉经验去回答的,等等。这几类同学当然只是少数,课堂不能仅仅是这些人的,而是更多人的。因此,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让更多同学参与进课堂的互动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