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71442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刘萍【内容提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 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 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等一 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 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意义重 大。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的富足,没有文化的繁荣, 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更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当下农村,与物 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的是,农村的文化建设趋于停滞,这与我们 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农村基层文化

2、是我们 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 强文化建设,难点是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加强农村的基层 文化建设,满足人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一、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一)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 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就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需要加强农村基 层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的教育发展,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以先进的科学知识为指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文 化发展的同时不断

3、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 生活水平,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必须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 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 熏陶,进一步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改造社会风气,不断推动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 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4、发展上。只 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建设一起抓,协调推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才能让农民群众与城市居民一样,不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共享精神文明成果。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繁多,概况起来,主要有以 下几点:(一)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 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认为只要把经济 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工作“谈 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且,各级基层政府都没有 真正把文化工作的考核指

5、标内容,纳入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政绩 来考核,更没有把文化工作的优劣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晋升考核的 重要依据,把农村文化建设当成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足。农村乡镇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大多为兼职,加上基层工作事务繁 忙,往往心有余而不足。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加上农村基础 条件差,很多文化工作者不愿留下来,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往上调, 不仅如此,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生活所迫纷纷改行、外流。农村文 化队伍不健全、文化骨干流失、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是制约农村文化 事业发展的瓶颈。(三)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 少

6、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 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 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 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 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四)文化基础设施滞后。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财政 投入,但总体来说,财政投入还是严重不足,加上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极大地制约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农村基层文化室普遍是空壳文 化室或残缺文化室,一般只是一块牌,几张桌,几张椅,图书 少,娱乐、健身设施少。多数村虽建起了农家书屋,由

7、于资金不足, 管理不力,日常正常开门迎客的很少,有的甚至常年不开门。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首 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 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所应 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建设和谐 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要把农村 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 现。其次要

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新农村建设的道德支撑,建设 文明、民主、和谐、友善的乡风、村风、民风,提高农村的精神风貌 和文明水平。(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 稳定人心,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经济上的待遇,才能使他们生活上没 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提高政治上的待遇,看到和承认农村文化工 作者的成绩,并在提拔任用时予以重视,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 创造积极性。二是要培植文化人才,要建立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大 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同时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 伍,定期对民间草根文化队伍进行培养,积极鼓励他们外出参加比赛, 并加大民间艺人的扶持力度,使传统文化得以延

9、续下去。要发挥离退 休干部、教师中文化热心人的作用,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支持他 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三是要建 立健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营造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我县大力开展以送戏、送电影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三项 活动”,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等群众喜闻乐见 的文化活动,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文化大餐。永丰县采茶 剧团精心编排剧目,把流动舞台搬到大街小巷和村村寨寨,为群众送 上一场场精彩演出。今年以来,永丰县采茶剧团已在县城和各乡镇村 进行巡回演出46 场,观众达8万人次,受到群众欢迎。同时,我县

10、 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专长的农村文化带头人,激发他们创作 特色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组织创作一批 原创性、本土化的精品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三)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 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 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 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 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 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 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

11、供资金保 障。我县沙溪镇在建好的新农村点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了“文 明长廊”、“观光长廊”和“信息长廊”等一批符合农民口味的墙壁文 化长廊,把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做法、新农民的思想观念、 产也致富信息、政策导向等在农村进行广泛宣传,带动动农民建设新 农村的积极性。(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要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 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 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不足的状况。农村文化建设 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政府投入这一渠道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最好的政策是鼓励和引进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 设,引导民间力量服

12、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整合好现有的文化设施资源,对各 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要加强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管理,最大限 度发挥其他用,使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学用科学文化、丰富业余生活的 主要载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作者:张敬 轩、迟云福,理论学习2012 年第02期 试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区国圣 , 广东社会文化2011 年第 06 期 樊勇. 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应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 版.2008.9.26. 潘鲁生.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山东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