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71406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学期语文月考一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初一月考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 总分:120分)第卷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i) 狭隘(y) 津津有味(jn)B剔透(t) 步骤(zhu) 既往不咎(ji)C濒临(bn) 颈椎(jng) 载歌载舞(zi)D庇护(p) 广袤(mo) 中流砥柱(j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

2、字帖。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在下面语段中,一

3、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虐(n)杀贮(zh)蓄匀称(chn)恪(k)尽职守 B.躯壳(qio)倔强(jujin)提(t)防万恶不赦(sh) C.挑衅(bn)雾霾(mi)可汗(khn)锐不可当(dn) D.训诫(ji)干涸(h)玷

4、(din)污相形见绌(ch)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诋毁憔悴菲律宾相得益彰 B.堕落奥恼口头禅眼花瞭乱 C.决别凫水金銮殿进退维谷 D.污秽湛篮禽流感厉行节约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清脆的喉咙。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领了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的经济乘数效应却 ,而且不分国界。 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 你要求公道,我 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A.卖弄不置可否即使就 B.卖弄毋庸置疑既然就 C.夸耀无庸置疑既然就 D.炫

5、耀不置可否假如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是一句歌词。 B.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政府奖励。 C.5月,眉山市政府召开“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主题教育活动。 D.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5.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 背后是雕龙屏。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A. B. C. D. 6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6、是( )给友人 /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就这样携着手走呵 走呵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你会纵情欢笑是呵 是呵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去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

7、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语文积累(共8分)7默写(5分)(1)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1分)(2)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4)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 , 。”(2分)8名著阅读(3分)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 体小说的代表作品。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浔阳楼题反诗等。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 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唐僧完成了西

8、天取经的大业。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9新闻记者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材料一】 【材料二】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

9、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主要信息: 10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置,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

10、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探究结果: 11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联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过15字)(2分)副标题: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

11、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12、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顺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箸竹叶做成的船篷、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洞茶,完成第1517题。(共15分)洞茶毕淑敏我16岁时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高原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给我一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说,这是茶砖! 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