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70623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仅供参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结构化学实验报告题目: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报告作者: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2016年11月21日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2. 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3. 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二、 【实验原理】1 偶极矩与极化度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式为 式中,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是一个矢量,

2、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的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电荷的数量级为10-20C,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是10-30Cm。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以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来衡量。P与永久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 式中,k为波兹曼常数;NA为阿弗加德罗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为分子的永久

3、偶极矩。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诱导来衡量。显然,P诱导可分为两项,即电子极化度Pe和原子极化度Pa,因此 P诱导 = Pe + Pa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HZ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P = P+ Pe +Pa 如何从测得的摩尔极化度P中分别出P的贡献呢?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107HZ一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的极化度为 P+ Pe +Pa。若把频率提高到

4、红外范围,分子已经来不及转向,此时测得的极化度只有Pe和Pa的贡献了。所以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P中减去红外线频率范围测得的极化,就等于P,在实验上,若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范围,则原子极化也可以忽略,则在可见光范围: P =P -( Pe +Pa) P - Pe 2. 摩尔极化度的计算摩尔极化度P与介电常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 式中,M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 为该物质的密度; 是介电常数。但式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大低的气相体系,对某种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后来就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所处的

5、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可以看作是式中的P。在稀溶液中,若不考虑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剂化现象,溶剂和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等物理量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可加性。因此,式可以写成: 式中,下标1表示溶剂;下标2表示溶质;x1表示溶剂的摩尔分数;x2表示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溶剂的摩尔极化度;表示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对于稀溶液,可以假设溶液中溶剂的性质与纯溶剂相同,则 Hedestrand 首先推导出经验公式,指出在稀溶液中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可以表示为 因此 做1,2-x2图,根据式由直线测得斜率a,截距1;作1,2 -x2图,并根据式 由直线测得斜率b,截距1,代入式得3. 由

6、折光度计算电子极化度Pe电子极化度可以使用摩尔折光度R代替,即 根据测量的溶液折射率n1,2作图n1.2-x2,由斜率求出c,就可以按照式计算出Pe 。4. 介电常数的测定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计算而得的。如果在电容器的两个板间充以某种电解质,电容器的电容量就会增大。如果维持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那么充电解质的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就会减少。设C0为极板间处于真空时的电容量,C为充以电解质时的电容量,则C与C0的比值称为该电解质的介电常数: = 法拉第在1837年就解释了这一现象,认为这是由于电解质在电场中极化而引起的。极化作用形成一个反向电场,因而抵消了一部分外加电场。测定电容的方法一般有电桥法、

7、拍频法和谐振法,后两者为测定介电常数所常用,抗干扰性能好,精度高,但仪器价格昂贵。本实验中采用电桥法。实际所测得的电容C样品包括了样品的电容C样品和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x两部分,即 C样品 = C样品 + Cx 对于给定的电容池,必须先测出其分布电容 Cx。可以先测出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记为C空 ,再用一种已知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测得其电容C标 。 C空 = C空 + Cx C标 = C标 + Cx 又因为 标 = 可得 Cx = C空 C0 = 计算出 Cx 、C0 之后,根据式和式可得样品的介电常数: 溶 = 5. 偶极矩的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出 、之后,根据式可得: 三、 【仪器与试

8、剂】1.仪器电容测量仪、25mL容量瓶,移液管、电子天平、阿贝折射仪、滴管、烧杯、洗耳球、干燥器等。2.试剂乙酸乙酯 分析纯环己烷 分析纯丙酮 分析纯四、【实验步骤】1. 溶液配制将四个干燥的容量瓶编号,称量并记录空瓶重量。在空瓶内分别加入1.0mL、2.0mL、3.0m、4.0mL的乙酸乙酯再称重。然后加环己烷至刻度线,称重。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溶质、溶剂的挥发以及吸收极性较大的水汽。为此,溶液配好以后应迅速盖上瓶塞,并置于干燥器中。2. 折射率的测定用阿贝折射仪测定环己烷及配制溶液的折射率,注意测定时各样品需加样两次,读取数据,计算时取平均值。3. 介电常数的测定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

9、其介电常数的温度公式为:环 = 2.023-0.0016(t-20)式中,t为温度,。打开电容测量仪,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空气的电容值。分别测量纯环己烷和配制的4个样品溶液的电容,记录测量的数据。每个样品测量两次,计算时取平均值。测量一个样品后,需用滤纸把残留样品吸干,才能继续性测量。 五、【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表乙酸乙酯C4H9OH,分子量:88环己烷C6H12,分子量:84表一:溶液配制1.0ml2.0ml3.0ml4.0ml空瓶(g)24.4578 24.6042 24.6490 30.5122 空瓶+乙酸乙酯(g)25.3538 26.3824 27.3317 34.0684 空瓶+乙

10、酸乙酯+环己烷(g)43.7927 44.0754 44.2247 50.2351 溶液中乙酸乙酯质量(g)0.8960 1.7782 2.6827 3.5562 溶液中乙酸乙酯尔数(mol)0.0102 0.0202 0.0305 0.0404 溶液中环己烷质量(g)18.4389 17.6930 16.8930 16.1667 溶液中环己烷摩尔数(mol)0.2195 0.2106 0.2011 0.1925 乙酸乙酯摩尔分数x20.0443 0.0875 0.1316 0.1735 溶液质量(g)19.3349 19.4712 19.5757 19.7229 溶液密度(g/ml)0.77

11、34 0.7788 0.7830 0.7889 表二:折射率测定在28时,纯水的理论折射率为1.3322,实验时室温为28.0。测得水的折射率为1.3335,即实际测得值比理论值偏高0.0013。以下测量数据已校正:环己烷1.0ml2.0ml3.0ml4.0mlnI1.4216 1.4194 1.4162 1.4136 1.4117 nII1.4218 1.4196 1.4164 1.4134 1.4115 n平均1.4217 1.4195 1.4163 1.4135 1.4116 表三:电容测定空气电容(PF):4.4 温度():27.2环己烷1.0ml2.0ml3.0ml4.0mlC1 (

12、PF)6.60 6.95 7.20 7.50 7.75 C2 (PF)6.60 6.90 7.20 7.40 7.75 C平均(PF)6.60 6.93 7.20 7.45 7.75 2.数据处理 2.1溶液摩尔分数x的计算1.0ml2.0ml3.0ml4.0ml乙酸乙酯摩尔分数x20.0443 0.0875 0.1316 0.1735 2.2绘制折射率n1,2和溶液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并求出斜率c。n1,2x2环己烷1.4217 0.0000 0.5ml1.4195 0.0443 1.0ml1.4163 0.0875 1.5ml1.4135 0.1316 2.0ml1.4116 0.1735 斜率:-0.0603;截距:1.4218 ;相关系数:0.9942 2.3计算环己烷的介电常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