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64701667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钟山记同步练习课文挖空练习+重点知识+情景默写挖空练习学生版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 ):“彭蠡(l)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l)元以为下临( )深潭,微风鼓( )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 )说( )也,人常疑之。今以( )钟磬(qng)置水中,虽( )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访其遗踪,得( )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桴(f)止响腾( ),余韵( )徐( )歇。自以为得之( )矣。然( )是说也,余( )尤( )疑之。石之铿(kn)然有声者,(句式:)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 )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齐安舟( )行适(

2、 )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 )德兴尉,送之( )至湖口,因( )得( )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ng)硿焉( )。余固( )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 )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 )人;而山上栖鹘(qh),闻人声亦( )惊起,磔磔(zh zh)云霄间;又有若( )老人咳且( )笑于山谷中者,(句式:)或( )曰( )此鹳鹤(gun h)也。(句式:)余方( )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句式:)噌吰(chn hn)如钟鼓不绝( )。舟人( )大( )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3、),涵澹(hn dn)( )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 )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 )而( )多窍( ),与风水相( )吞吐,有窾坎(kun kn )镗鞳(tnt)之声,与向( )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 )焉( )。因( )笑谓( )迈曰:“汝识(zh)(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也;(句式:)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句式:)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事不目( )见耳( )闻,而臆断( )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 )见闻,殆( )与余同,而言( )之不详;士大夫终( )不肯以( )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 )莫( )能知;而渔工水师虽( )知而不能言。

4、此世所以( )不传也。(句式:)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 )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 )实( )。余是以( )记之,(句式:)盖( )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句式:)挖空练习教师版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说,记载):“彭蠡(l)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郦(l)元以为下临(靠近)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这个)说(说法)也,人常疑之。今以(将,把)钟磬(qng)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副词,才)访其遗踪,得(找到)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桴(f)止响

5、腾(传播),余韵(声音)徐(慢慢地)歇。自以为得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矣。然(但)是说也,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尤(更加)疑之。石之铿(kn)然有声者,(句式:宾语后置句)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用)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从)齐安舟(名词作状语,乘船)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结构助词,的)德兴尉,送之(他,指苏迈)至湖口,因(因而)得(能够)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kng)硿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声音)。余固(本,原来)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倾斜)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抓,扑)人;而山

6、上栖鹘(q h),闻人声亦(也)惊起,磔磔(zh zh)云霄间;又有若(像)老人咳且(一边,一面)笑于山谷中者,(句式:宾语后置句)或(有的人)曰(说)此鹳鹤(gun h)也。(句式:判断句)余方(正在)心动(内心惊恐)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句式:状语后置句)噌吰(chn hn)如钟鼓不绝(断)。舟人(船夫)大(非常)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裂缝),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兼词,于是),涵澹(hn dn)(水波动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面对)中流(江河水流中央),可坐百人,空中(中间是空的)而(连词,表并列)多窍(窟窿),与风水相(互相)吞吐,有窾坎(

7、kun kn击物声)镗鞳(tn t钟鼓声)之声,与向(之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演奏)焉(助词,表陈述语气)。因(于是)笑谓(对说)迈曰:“汝识(zh)(知道)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也;(句式:判断句)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句式:判断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宾语前置句)”事不目(名词作状语,亲眼)见耳(名词作状语,亲耳)闻,而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所”与其后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可译为“的”)见闻,殆(大概)与余同,而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之不详;士大夫终(终究)不肯以(用,凭借)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所以)莫(没有什么人,没有谁)能知;而

8、渔工水师虽(即使)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的缘故)不传也。(句式:判断句)而陋者乃(竟)以斧斤考(敲击)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它的)实(指事情的真相)。余是以(表原因)记之,(句式:宾语前置句)盖(连词,表示原因)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句式:判断句)重点归纳【内容思想概述】本文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全文将情趣与理趣融为勺一体,由小事入,由深理出,其中体现的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思路结构】第一层:点名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名字由来的两种说法及自己的怀疑)。第二层:实地考察,探明有来的经过。第三层:探明

9、石钟山名字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一、通假字1.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模糊2.汝识之乎:“识”通“志”,记得二、古今异义1.余方心动欲还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将入港口古义:河湾入口处。今义:停泊船只的海湾4.与风水相吞吐古义:风和水。今义:相地之术5.自以为得其实古义: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6.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古义:船工 今义:水军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作状,乘小船事不目见耳闻目:名作状,亲眼;耳:名作状,亲耳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名作状,在晚上大石侧立千尺 侧 :名作状,

10、在旁边(二)名作动微风鼓浪 鼓:名作动,激荡,掀动 而此独以钟名名:名作动,命名(三)动作名是说也说:动作名,说法(四)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响四、一词多义1.焉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硿硿焉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微波入焉 兼词,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2.鼓微风鼓浪 振动,掀起,动词噌吰如钟鼓不绝 鼓,名词3.自自以为得之矣 自己,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余余韵徐歇 剩余的,形容词余尤疑之 我,代词5.得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6.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 扑向,动词7

11、.绝至绝壁下 陡峭的,形容词如钟鼓不绝 断绝,动词8.然然是说也 但是, 连词石之铿然有声者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此世所以不传也2.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3.状语后置得双石于潭上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而大声发于水上4.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以记之六、文化常识1.水经: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记载全国河流的地理专著,旧说认为是汉代桑钦或晋代郭璞所著,经清代学者考订,可能是三国时候的人所写。今已散佚不存,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四十卷尚存。这里的引文今本无,当是早年佚去。2.彭蠡:鄱阳湖的别称。3

12、.洪钟:一种青铜铸造的大钟一种打击乐器,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音,因其音域广阔,音色高亢。4.钟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5.桴:鼓槌。6.尉: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7.小童:指未成年的杂役。8.栖鹘:宿巢的隼。鹘,隼的旧称。9.鹳鹤:水鸟,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夜宿高树。10.罅:裂缝。11.中流:江河水流中央。12.窍:窟窿。13.无射: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曾命铸造“无射”。无射,钟名。14.歌钟: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2)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魏庄子,魏绛谥“庄”故名。歌钟,古乐器。【练习检测】1在石钟山

13、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_,_。2.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_,_,_?3. 石钟山记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石钟山靠近深潭,_,_,才发出洪钟一样的声音。4.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在两山之间他发现一块大石,交代石头位置的一句是: 。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5.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写作本文的意图是:_,_。6.石钟山记中,苏轼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石钟山下全是石穴罅,当水波动荡是发出的声音是:_。而处于水流中心、中间是空的、窟窿遍布的大石与风水相吞形成的声音:_。7.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_,_。8.石钟山记中,作者写浅薄的人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做法是“,”。9. 石钟山记中,作者在与苏迈的对话中将“噌吰”“窾坎镗鞳”两种声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