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564697623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2课《丁香结》(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 丁香结课后作业1. 根据句意,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 今年的丁香花似(ssh)乎开得格外茂盛(chngshng)。(2) 白下面透出参(cncn)差(chnc)的绿。(3)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bob)。(4)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mm)糊了。2. 看拼音,写字词。又是一年春来到,雨后的花草更加w mi(_),din zhu(_)着yu y(_)的小院。一位穿着dn b(_)衣服的小男孩坐在sh n(_)旁,略显bn zhu(_)地折着纸飞机。hung rn(_)间,他的眼前浮现出奶奶慈祥的脸庞,泪水不禁m hu(_)

2、了双眼。3. 用“然”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1) 城里街旁,(_)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只是两行丁香花。(2)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_),(_)是丁香结。(3)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小珍珠鸟(_)落在我的肩上。(4) 画上的老者手捻胡须,目视江对岸,一副(_)自得的样子。4. 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1)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_)(2)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_)(3)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5. 比一比,再组词。缀(_

3、) 怨(_) 案(_) 苞(_) 恍(_)辍(_) 怒(_) 按(_) 雹(_) 晃(_)6. 按要求写词语。(每组三个)不声不响(ABAC)_。显显威风(AABC)_。得意洋洋(ABCC)_。7. 选词填空。茂盛 茂密 (1)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_),城里城外,都是一样。(2) 凤眼兰是一种(_)的水生绿色植物,在全球热带水域生长极其(_)。 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3) 在我(_)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颗白丁香。(4) 夜幕降临,湖边上的渔家灯火(_)的亮了。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少而薄)。B. 月光下白的潇洒(自

4、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紫的朦胧(不清楚;模糊)。C.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不整齐,不一致)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D.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姿态美好可爱)。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B. 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C. 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D. 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B. 古人诗云:“芭蕉不

5、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C.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D.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11. 按要求写句子。(1)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用加点字说一句话)_(2) 芭蕉不展丁香结,_。(补充诗句)(3) 结,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_(4)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丁香结年年都有。(用关联词连接)_12.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_)太阳出来了。(_)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_)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_)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

6、洒在睡莲身上。 (_)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_)湖里的睡莲都慢慢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13.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1) 雨中丁香的特点是()。A细雨迷蒙B格外妩媚C线条模糊(2) 对文中引用古人

7、词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B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C交代古人是如何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D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3) 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_(4) 节选的第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_14. 阅读漫游。水性江南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泽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

8、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忍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

9、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

10、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1) 选文标

11、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_(2) 作者在第二、第五两自然段中分别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_(3) 还了解哪些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你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美丽传说:_诗句:_(4) 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歌词。_,_。参考答案1s shng cn c b m2妩媚 点缀 幽雅 单薄 石岸 笨拙 恍然 模糊 3忽然 恍然 果然 居然 悠然 4稀少 厚实 精彩 5点缀 怨恨 案件 苞米 恍然 辍学 发怒 按住 冰雹 晃荡 6半信半疑 各种各样 越来越好 栩栩如生 孜孜不倦 炯炯有神 小心翼翼 威

12、风凛凛 众目睽睽 7茂盛 茂密 茂盛 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8A9D10A11略 同向春风各自愁 结,是解不完的,不然太平淡无味了。 因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121 5 3 2 4 6 13.(1) B(2) C(3) 因为细雨迷蒙中的丁香格外妩媚。(4) 交代“丁香结”这一说法的由来,与题目相照应。14.(1) 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2) 第二自然段提到“剑”,为了点出江南具有凌厉强焊的气质;第五自然段提到“剑”,为了表明江南的水滋养了江南人的英豪之气。(3) 梁山伯与祝英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卜月你看江南的山 轻霜来把山林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