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564697604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二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长沙市二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纯粹(cu)鞠躬尽萃 亘古(gng)持之以恒 B契约(q)锲而不舍 威慑(sh)蹑手蹑脚 C斑斓(ln)力挽狂斓 仰慕(m)蓦然回首 D拙劣(zhu)相形见绌 真谛(d)根深缔固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A“鞠躬尽萃”应写作“鞠躬尽瘁”,“亘古”应读作(gn);C“力挽

2、狂斓”应写作“力挽狂澜”,“仰慕”应读作“yng m”;D“拙劣”应读作“zhu”,“根深缔固”应写作“根深蒂固”。故选:B。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百年名校的朗朗书声。任凭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自己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A聆听B 徜徉C文不加点D天伦之乐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A.聆听:指集中精

3、力、认真地听。聆听是敬辞,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使用正确。B.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使用正确。C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使用正确。D 句中“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天伦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不能用于“三五好友”,错用对象,所以选 D。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2018 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

4、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3.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大约三分之一左右”语义重复。改为:大约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左右。B介淹主,“通过使-”,使句子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句式杂糅,“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句式杂糅,改为“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或“是他

5、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ABCD4.A【解析】试题分析:认真阅读所给的 5 个句子可知,此语段属于议论文,论证严密,分别从外因和内因来论

6、证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和目的,可借助指代词顺利加以排序,“这种期望和要求”指代“-的期望,-的要求。”紧密相连;“-这一目的”指代“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紧密相连;“”组合在一起的只有 A 项,秒杀答案 A.本段文字的论证思路是:根本遵循-期望和要求-教育目标-制定的目的-目的指引、依据。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5.B 【解

7、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B 项用词错用对象,“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称对方的母亲,句中指朋友的父亲,用语不当。6综合运用(共 6 分)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2 分,只填序号)仍怜故多水,万里送行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2 分)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

8、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_。(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 分)_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 4 月 21 至 23 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 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6(1)【解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

9、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显然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答案选。(2)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解析】本题通过考查谜语,进而考查知人论世。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解析】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解答此题,先看题干,题干已经提示了主体:古诗词诵读比赛,事件:比赛结束;再看正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用一个词语概括,“圆满”。组织答案为:古诗词诵读比

10、赛圆满结束。7古诗词默写填空(共 5 分,每空 1 分)(1)秋风岁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2)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3)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自己一片奉献之心,恰如龚自珍已亥杂诗所言:_,_。7(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性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小题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2)(3)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11、,难度稍大,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注意“庇”“俱”“淤”“濯”“涟”“作”的写法。名著阅读(共 5 分)名著阅读(共 5 分)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B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医生,他广闻博见,历经磨难,见识了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在革命的熔炉中从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C在读书节“读对联,猜名著”的活动中,有一联是“一辆黄包车,为生活奔波,满载酸甜苦辣;三个不

12、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答案是骆驼祥子和童年。D水浒在说完一个故事后经常会出现“有诗为证”,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之后的。8.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童年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C 项,“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的答案应是“名人传。9 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3 分)9.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与

13、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故事少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些温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试图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二、阅读(共二、阅读(共 54 分)分)(一)古诗文阅读(共(一)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分)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

14、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

15、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10.D E【解析】D 项“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理解错误,诗人并没有与李白一起被流放,属于无中生有,李白被流放是,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E 项分析错误,一“憎”一“喜”并非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李白等自古以来才智之士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16、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11.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言之有理即可)全诗抒发了对李白深切的牵挂与思念。(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尾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