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68263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2018 年上半年乡镇工作总结2018年上半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农业立乡、特色富乡、工业强乡”发展思路,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科学谋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上半年工作情况1、经济运行情况。2、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抓住发展机遇,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 我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做到加速不违规,提速不越轨,认真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上半年,我乡63 个扩大内需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的 6

2、3 个, 已完工 58 个,竣工 48 个。加快重建速度,确保9 月底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程。同时,加强工程监管,保证每一个工程和项目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制定和完善建成项目管理使用办法,努力使建成项目发挥最大作用和产生最大效益。3、重点、亮点工作情况。4、安全稳定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健全安全监管1/19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督。上半年,共组织 8 次安全大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5 人给予了严肃处理,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利用

3、“一办两中心”大调解机构,定期排查和调处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清河社会和谐。5、好的做法、经验。( 1)抓农业生产,确保粮油增产。( 2)抓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阶与柱的背后在阶与柱的背后司法制度“亲和力”丛谈在笔者工作的基层人民法院,一座庄严、气派办公大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宽大的石阶,高耸的石柱,尤其是一对横眉立目的石狮子,不由得接近者不产生敬畏之情,也昭示着法律和法院的尊严和权威。但是,日渐风靡全国的长阶、高柱的法院建筑风格也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这样的疑问:我们的法院和法官,包括我们司法制度、诉讼制度的内核、目标与程序都必须以石

4、料的特质,冷冰冰、硬邦邦的拒人以千里之外,乃至不小心碰上,大有头破血流之虞吗?从我们的传统与历史看,确实如此。其一,截止到一百年前, 支撑中国民众精神生活与世俗世界的文化架-范文最新推荐 -构是儒家思想,而“无讼”则是孔夫子早就设定了的理想生活状态之一,诉争显然是与“天人合一”终极目标背道而驰的。所以,诉讼为公众心理所不齿,涉诉者自然要付出从精神到物质的更大代价了。“和”是节约成本的办法, 本是值得称道的纷争解决之道, 可惜的是,工业文明的隆隆机噪却无可挽回的打破了我们的“田园牧歌”, 我们不得不被迫接受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规制, 这就是现代法治。 更无法讳言,百年来我们被强迫“学习”的成果,仅

5、仅停留在形式的“法制”的层面,以私权利保护为起点的法治精髓并未融合到我们的肌体和血液中,法律仍然是居“庙堂之高”, 是“肉食者谋之”的意识形态,也仍然是普通人避之不及的东西。 这是其二。还有其三,先受德、日,后受苏俄影响,我们的法制建设进程接受了大陆法系体系,但由于社会公众法治心理这一重要“软件”的缺失, 大陆法系与生俱来的机械、刻板、僵硬的弊端,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正好可以暗和我们的泛行政化、泛官僚化的司法传统, 这样一来,靠强力、威慑、靠神秘、距离、不公开的程序反而成为维护司法权威的常态了。故而,百年的开荆辟莽、革故鼎新也没能真正解决社会公众对司法权的误解、 疏远、轻视、漠视,借笔者最经常提

6、起的一句法律格言“法律不被信仰,将是一纸空文”观之,此种社会认知,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就司法权本身, 这也是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最大的障碍了。 所以,我们要提出司法“亲和力”的目标与设计。同时,笔者深信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包括现代化宪政体系、 现代化公法体系的建设都3/19必须从宣扬和普及私权利意识、民法精神起步,舍此,任何的努力都是“空中楼阁”, 或是“纸上谈兵”,而此中,民事诉讼制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又可能是受意识形态困扰最小的领域,所以,笔者希望更多的从民事程序的角度讨论“亲和力”命题,但这同时是笔者对整个司法制度改革“亲和力”价值真诚的呼唤。第

7、一, 目标,从观念和理论基础对“亲和力”的内涵进行构建。本文中笔者所谓“亲和力”的目标, 系指司法活动和司法权建设的指导思想既要符合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理论, 又要与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现实公众法治心理及接受能力相契合, 加速司法权的世俗化进程,使司法资源真正成为公众认可和接受的生活资源, 在“公平与效率”的框架下, 使法律的权威得到更“人性化”的体现, 使司法制度真正适应社会运行的良性轨道。这其中,“公平与效率”是“亲和力”目标的法理基础。“公平与效率”的主题具有“普世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司法活动追求的共同目标, 也是宣示司法权威、权力的最佳载体。 而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未能将“

8、公平与效率”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也许是过于强调“亲和”之故, 进一步造成了公众对司法权的误解与疏离。 任何的理论宣传都不如亲身的经历,在个案的每一个程序、环节体现“公平与效率”的追求,才会使司法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体会到社会正义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才会消解对司法权的怀疑与陌生,进而产生信任,生成心理活动中的“亲和”。 对“公平与效率”任何有意或无意的偏废, 都会对“亲和力”目标的追求造成破坏。 同样一个问题, “公平与效率”的-范文最新推荐 -主题本来只是司法活动内在的要求,如果不能从理论到观念到制度主动的去“亲和”社会运行, 只把“公平与效率”停留在司法活动自足自洽的范畴内, 即使实现了

9、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也只是司法官、法学家、法律从业者的“公平与效率”,这样的“公平与效率”对普通公众并无意义,甚至还会伤害健康的公众法制心理。最近的一个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有一段时间了, 但由于该规定带有极为明显的域外移植色彩,尤其是普通法系色彩,并没有做相应的理论铺垫或具备较为成熟的民事习惯调查基础,笔者发现为其大叫其好的, 仅仅局限于部分法律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 对于这些有着良好法律训练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标准确立了,证据失权制度确立了, 司法资源节约了,自然为这样一个追求“公平与效率”的举措欢欣鼓舞,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足以导致民

10、事诉讼规则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文件,公众的反应多半是注意到录音证据的使用等等细枝末节。更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未经过专门法律训练的基层司法官与部分律师等其他法律职业人员也没有注意到此种变革的深刻与巨大,由此,形式上的“公平与效率”能否发生他的社会效益,很值得怀疑。当然,笔者一向主张法律是现代化信息的载体, 符合现代司法要求的司法活动会将5/19这些信息扩大化的传播到社会中去, 并影响公众的法律认知, 但是脱离社会现实与传统的盲目引进, 尤其是民事规则的移植, 在本文讨论的“亲和力”层面会造成高端专业群体与社会公众甚至部分基层专业人员观念的背离, 这不排除在相当时间内造成民事活动新的部分失范的局面,进

11、而影响本已孱弱的司法公信力。从另外一种视角,笔者提出的“亲和力”的内涵完全可以重提“服务”的观念。之所以说“重提”,是因为“服务”的司法观念曾经被误用而大遭诟病。就在数年之前,“审判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之说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这一明显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思维方式在理论界的反对和实务中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双重冲击下几乎销声匿迹了。笔者认为,“保驾护航”并没有错, “服务”也理所应当的纳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司法理念中去, 但这必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审判活动的“大服务”,而不是针对一地、一事、一主体的“单项服务”。司法活动,说到底也是一种社会资源, 对资源的利用自然是应当将资源服务于社会

12、发展进程, 审判权的消极性与制度建设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并无矛盾。我们要做的实际上还应当更积极一些,通过专业人员、专门程序的司法活动, 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使之摒弃存在于落后于现实的“专政”观念,“强权”观念,建立和加强民事法律中权利、平等、自由、自治的法治观念,以司法服务的形式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和社会进步。 而“服务”观念实际上也是世界范围内司法制度改革的共同趋向,甚而言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已明确提出并逐渐社会公众涉及司法活动是“司法消费者”的概念,由此-范文最新推荐 -观之,司法机关也许将被定位为另类的“服务机构”,以这种趋势,引进服务机构的“亲和”理念也就更应当是司法改革题中应有之意,“服务者”怎么可以让“消费者”感到威慑或者神秘莫测呢?第二,设计,从法官和程序的视角看“亲和力”目标的实现。 面对权利争议的日趋繁复和诉讼爆炸的巨大压力, 司法改革尤其是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当然,与中国不同,主要现代法治国家的司法改革目标显然已经超越了确保公正的层面, 而力图解决效率问题,但主旨仍然指向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法治心理契合、 “亲和”。以大陆法系各国观之,虽然各国法制初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