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67950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考题及答案123(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一、单项选择1.劳动的动因是( A ) P2A.人类的需要B.自然的需要C.社会的需要D.家庭的需要2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C)P2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C劳动力 D劳动资料3.下列属于人类劳动特征的是(A)P3A.创造性 B.盲目性 C.单一性 D.无序性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的是(D)P4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 D共同劳动5.在特定条件下,生产力诸要素中会改变自己特性的要素是( C ) P2A.劳动对象 B.劳动工具C.劳动力 D.劳动资料6劳动的多样性源于( B )P4A就业需求的多样性B

2、人类需求的多样性C自然需求的多样性D家庭需求的多样性7.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被称为(B)P4A.个体劳动 B.共同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8.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是( B )P4A.个体劳动 B.共同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9.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是(C )P4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 D.共同劳动10.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比例的基础是( A )P5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C.劳动的时间 D.劳动的强度11.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是( B )P5A.复杂劳动B.简单劳动C.体力劳动D.脑

3、力劳动12.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被称为( C )P5A.个体劳动 B.共同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13.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别仅在于( D ) P5A.劳动的熟练程度不同 B.劳动的时间不同C.劳动的强度不同 D.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14.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是(B ) P8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15.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总和称为( B )p12A.劳动力 B.劳动力资源C.劳动力资源质量 D.劳动力资源数量16.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中的劳动能力

4、的总和是( A )P12A.现实的劳动力资源B.潜在的劳动力资源C.劳动力资源质量D.劳动力资源数量17.劳动力交换的总和称为( B )P15A劳动力资源 B劳动力市场C劳动力运行 D劳动力买卖18.实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载体是( C )P15A劳动力组织B劳动力调控C劳动力市场D劳动力分配19.决定劳动力资源的质量的自然基础是( B ) P15A.劳动者的智力水平 B.劳动者的身体素质C.劳动者的心理素质 D.劳动者的思想素养20.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管理与调节称为( C )P16A劳动力市场运行 B劳动力市场建立C劳动力市场调控 D劳动力市场发育21.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

5、制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A)P23A.指挥系统 B.执行系统 C.监督系统 D.反馈系统22.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信息传递系统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 D )P24A.指挥系统 B.执行系统C.监督系统 D.反馈系统22.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反馈系统是( A )P24A信息传递系统B国家调控系统C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D市场管理系统四、简答题39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P1639.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构成内容。P2339.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执行系统的构成方面。P2339.简述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P2439.简述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调控系统进行调控的主要手

6、段。P2439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调控的重点包括哪些方面?P2539.简述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P25-2944(本题10分)试论述加强以职业介绍为中心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P26第二章:劳动就业一、单项选择1.通常情况下,被称为“民生之本”的是( A )P33A.就业 B.教育C.医疗 D.保险2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是( A ) P34A发展经济B减少农业人口C增加企业数量D减少对外贸易3.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要实行的就业政策是( A )P36A.统包统配制 B.多渠道就业制C.市场就业制 D.自主就业制4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实行的就业政策是(A)P36A多渠道就业

7、制 B统包统配制C单渠道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我国政府建立“三条保障线”制度的时间是(D)P43A1968年 B1978年C1988年 D1998年6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建立的“三条保障线”制度是指( B )P43A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B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D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7我国再就业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启动的时间是( C )P45A1975年B1985年C1995年D2005年8.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

8、和的心是(A)P49A.调节利率 B. 调节税收 C.增加公共支出 D.减少公共支出9.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时间是( C )P53A.1974年 B.1984年 C.1994年 D.2004年10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格局称为( C )P56A制度经济B劳动经济C二元经济D商品经济11.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将会是( C )P58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劳动参与率“三高”特征的是( B )P58A总人口劳动参与率高B妇女人口劳动参与率高C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高D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高13.我国产

9、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因是( A )P58A.新增劳动力众多B.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C.劳动参与率偏高D.劳动力市场不完善14.下列属于我国劳动参与率“三高”特征的是( D )P59A.退休人口劳动参与率高B.妇女劳动参与率高C.外籍人口劳动参与率高D.总人口劳动参与率高15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转化的关键点是( ) 61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16.目前,我国城乡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 D) P61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 D.加速城镇化17为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应该重点扶持( B )P62 A大型企业B中小企业C建筑企业D加

10、工企业18以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为就业形式是( A )P63A非正规就业B长期就业C正规就业 D短期就业19我国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P65A职业介绍B职业指导C就业训练D生产自救E就业指导20.我国法律严禁用人单位招用的未成年人是未满( A )A.16周岁的未成年人 B.17周岁的未成年人C.18周岁的未成年人 D.19周岁的未成年人五、论述题42.简述造成我国目前失业问题严峻的主要原因。P57-5943(本题9分)试论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应采取的策略。P54-P6343.(本题9分)试论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

11、原因。P6043.(本题9分)试述我国促进就业的主要策略。P60-6743.(本题9分)为什么说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P61-6243.(本题9分)试述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政策所取得的成果。P39-4443(本题9分)试述我国政府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P41-4243.(本题9分)论述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采取的措施。P39-4443.(本题9分)请论述为实现充分就业,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思路。P61-63第三章:劳动组织一、单项选择1.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人与事匹配、事与岗一致、岗与岗协调的原则,将分散的人力聚合成一个整体

12、的活动是( C ) P75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C.劳动组织 D.劳动分工2.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被称为( A )P76A.劳动分工B.技术协作C.职业分工D.专业分工3企业劳动组织中最基本的分工是(D)P77A社会分工 B专业分工C技术分工 D职能分工4根据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所进行的分工称为(B)P77A职能分工 B专业(工种)分工C技术分工 D社会分工5.在职能分工下面的第二个层次的分工是( B )P77A.社会分工B.专业分工C.技术分工D.组织分工6.根据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所进行的分工是(B)P77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 技术分工 D.能力分工7.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进行的分工被称为(C)P78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职业分工8.规定单位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