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66637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给以下三组数通分: 1 和 2 3 和 7 5 和 3 3 5 4 20 12 8什么是通分?(把几个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几个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2读一读,找一找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出示一组数):1/2 1/3 3/8 5/12 7/8(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

2、算式和减法算式(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师和学生把同分母的一对分数的答案板书好。(师板书各个算式)教师引入: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一)异分母分数加法1教师提示: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1/2+1/3这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算式计算出来,试一试,能行吗?(板书:1/2+1/3) 2学生可以同桌讨论3汇报结果:(最好是有两种不同的结果2/5 和5/6)4(1)师讲解(结合图形进行讲解) (2)

3、分析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看来很多同学在上课之前就会做了,现在我们把这道题完整的写下来的话,该怎样写呢?) 仔细分析通分的过程 (即让学生说说做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1/2+1/3=3/6+2/6=5/6) (3)同桌互说做这道题的整个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5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不同。(要先通分)转化 (板书过程)5反馈练习:做学生创造的分数加法题目(二)异分母分数减法(选两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做)2汇报结果(师生一起分析黑板上的题目)(三

4、)整理法则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课件演示(读一读,填一填)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亦即最后结果要注意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到最简分数,把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反馈练习: 2/3+5/6= 9/10-11/15=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以及结果的注意点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四、随堂练习 1改错 1/6+4/7=5/13 8/15-1/3=3/15 3/5-1/10=6/10+1/10=

5、7/10 2练习,比较,抽象概括算式的特点。1/2+1/3 1/2-1/3 1/3+1/4 1/3-1/41/4+1/5 1/4-1/5 1/5+1/6 1/5-1/6 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导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1/2+1/3 = 3/6+2/6 = 5/6 异分母分数课后反思上完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经过柳老师深入地讲解,本人体会颇深,浅淡如下: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数的运算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把单位统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作为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

6、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先通分。在引导学生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时,运用了“问题情景探究方法沟通比较建立模型”的结构模型。即: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分数进行自己编写题目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第二步通过图式的对比与沟通,明确通分的算理。第三步通过二次自主探究、一次尝试练习的体验,逐步建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模型。2、关注学生的基本事实,着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新知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关法计算法则的理解。以实现学习就是对话的基本理念。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知识进行互补,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划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上述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且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人从说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整节课中,分三个点让学生来说,首先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这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接着在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后,让学生比较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

8、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通过这三次说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和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这样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以下几点是我总结出的应该在以后教学中改进的地方:一,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就拿本节课说,我设计本节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习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数单位来引入,事实上应该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因为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通分和分数单位这两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习1/2+1/3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

9、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我可以问“图1/2+图1/3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二, 教学知识性的错误:在解决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我板书的通分的几个步骤用了递等式,事实上应该要用连等式,因为计算分数一步加减法时,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间部分在以后学生熟练做的时候是可以省略的。还有在练习改错题的改正时,板书没有写出通分的过程,让学生看了很别扭,并且

10、学生在指出错误的地方时就发现了没有通分。事实上,本节课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节课,就必须把通分的过程板书出来。三, 对学生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给予解答和讲解:这个问题本人认为自己可能上课的经验还是很少,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不能够灵活的处理课堂设计之外的问题。在学生出现“1/2+3/8=14/24=4/8”这样的计算错误时,我不知道怎样的来讲解让学生来清楚的认识到这样错误而使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问题。事实上我可以问一句“现在4/8这个结果是原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吗?”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楚的发现错误的根源,加深印象。四, 上课的语言不能很清楚地进行表达出来,语言组织能力不够,还需加

11、强。我想这主要是上这样的公开课机会还是比较少,有些紧张,并且对临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进行讲解,我想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锻炼。最后,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与生活结合的还不够紧密,我感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达到更佳的学习效率。“圆的周长”教学案例及反思杜凤鹏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的周长”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圆的周长”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基础

12、上,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到推理几何的演进过程。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探索,归纳出圆的周长公式,达到既掌握圆周长公式,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基本数学素养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弧长等知识打好基础。基于此,我从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入手,设计了“情景体验探究尝试归纳猜测推广应用”的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我感觉这样设计,遵循知识产生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景激趣构建乐学情感 片段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进才北校举行遥控模型赛车比赛,有两辆赛车分别沿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和直径为3米的圆形赛道进行比赛。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回

13、到原出发点? 学生1:走正方形的先回到出发点。学生2:走圆形的先回到出发点。师:你是怎么判断谁先回到出发点的?生3:比较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谁的周长大,谁就先回到出发点。师:我们怎么来求出圆形的周长呢?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基础。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合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教授本课内容时,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

14、问题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尝试在做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片段二(上课前,我通知学生准备了一些圆形物件,还有细绳、直尺、三角尺等)师:请同学们根据手头的工具测量自备的圆形学具的周长。量出结果后,可以同桌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 (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动手,相互交流,很快量出了结果)学生1:杯底的周长是学生2:一元硬币的周长是师:谁能说说,测量这些圆形学具周长的方法?学生3;用细绳绕圆形一周,再量出细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学生4:还可用滚动的方法,在刻度尺上记下圆形学具滚动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师:说得非常好。当我们要做的事不能直接完成时,就将要做的事转化为我们能够做的事来完成,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提到的绳测法和滚动法体现了我们数学中化曲为直的思想。(教师及时对学生加以肯定鼓励,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及时将学生的做法上升为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