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模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65944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患关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患关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患关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患关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患关系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患关系模式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医患关系存在着三类模式:1主动一被动模式 也可称为支配一服从模式。在这类模式中,医师处于主动或支配 地位,病人完全是被动的。一般地说,对于昏迷、手术、婴幼儿或精神病人适用于这一模式。 由于病人此时没有主动性,完全听任医务人员的处置,医务人员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尚 的道德和娴熟的技术诊治病人,不得给他们以损害。2指导一合作模式 该模式中的病人有一定意志要求,需要医师帮助,并愿意合作。 他们常常把医师置于权威性位置,医师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防治过程中使用自己的权威,发 挥其指导作用。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医患关系模式。主要适用于急性疾病和外科手术恢复期。 在这类模式中,医

2、患双方产生各种心理的相互作用。医师以恩赐者自居、病人对医师的过度 依赖都对医患关系有很大影响,有时可能延缓康复过程。因此,随着急性疾病发生的减少, 这类模式的应用也将减小。3共同参与模式 这类模式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 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相互支持,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和疾病作斗争。这种模式是比 较正确的医患关系模式。它不但适用于慢性病、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也适用于其他疾病。 有人指出,随着危重症减少,慢性病和心身疾病增加,医患关系的模式将更多地采用共同参 与模式。医师为了建立这种模式必须努力掌握更多的行为科学知识。三、医患关系中病人的特点病人有不同的人格,他

3、们按其人格、年龄和社会地位对病感和治疗作出反应。由于遗传 素质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个人人格整合的完整程度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差 异。先天的和童年教养的不良因素,可以引起人格不良,导致容易患病的易感倾向。由于适 应能力差和心理防卫机制发展不足,在紧急的情况下,容易采取儿童样的反应方式。儿童患 者由于其人格发育尚未健全,对付应激反应的能力也较差,因此他们需要成人的支持。年龄 越小,要求支持也越多。老年患者由于适应能力、灵活性、恢复平衡的能力随年龄增加而逐 渐减退,老年患者对应激事件的处理往往感到越来越困难,因此老年人亦要求别人支持,且 年龄越大越需要支持。由于不同人格的患者适应能力和运

4、用的防卫机制不同,人们对疾病应 激的反应有很大个体差导。例如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和耐痛能力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病人通常希望医生会发现他们的疾病无危险性或不会演变为慢性难愈的疾病,他们也希 望医生有能力治好他们的疾病。因此,毫无例外,病人来就诊时都是焦虑和恐惧的,他们对 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有着强烈的期待。在应激作用下,病人童年时期形成的行为方式被不同程度激活起来,并移置于病人对医 生的期待中,通常称之为“移情(transference)”。这在医患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病人对医生的期待也和他早年接触医生的经验有关。医生匆匆忙忙,仅仅注意症状,忽 视病人个性,甚至有明显行为不良时,患者的自尊心可能

5、受到伤害,从而影响他对医生的信 任,使他求医时表现犹豫和怀疑。反之,如果求医时有良好体验,医生态度积极,治疗效果 满意,将增加病人信心,使他在患病时乐意求医。病人的病感可以由躯体疾病引起,也可由心理社会因素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心理社 会因素可引起精神疾病、心因性躯体症状,并且与心身疾病有关,所以医生应密切注意病人 发病前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社会问题,尤其是伴发的抑郁反应。疾病早期病人可以先出现某些心理变化,如病态的焦虑,或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梦。 病感产生后,病人对病感赋以一定意义,除了各种想象和想法之外,也有很多焦虑或痛苦的 情绪。症状出现的部位不同,对病人有不同的意义,强烈影响警告的程度和病

6、人的情绪。如 心脏与呼吸障碍被认为最有威胁性。发生于生殖器、肛门区、面部的轻度症状,也常引起强 烈的情绪反应。病人患病后常产生许多心理反应,如恐惧和焦虑是普遍存在的。有时,患病引起的软弱、 被动、需要别人照料,会引起病人的羞愧感;有些疾病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忽视,或被认为威 胁别人需要隔离,常使病人更觉羞愧,如精神病、结核病等。有时病人认为疾病是对他们过 去不良行为的惩罚,而产生负罪感。病人患病后有时会出现行为退化的表现。此时的突出表现就是孩子似的行为,其主要特 征有:高度的自我中心:把一切事物和有关的人都看成是为他而存在的。进食要求首先照 顾他,要求适合他的口味,要求别人陪伴他,替他料理一切生活

7、琐事。与这种自我中心平行 的是情绪易缴惹,要求增多。兴趣狭窄:病人对环境和他人兴趣减弱,只对与他有关的事 情感兴趣。依赖别人:病人像孩子依赖大人一样依赖别人的照顾,即使自己尚能做的事也 不愿做,等待别人来服侍他。他的情绪不稳,有时反复无常。思考时部分地丧失逻辑性与现 实性,以致产生许多不合理的恐惧和幻想。对自身状况的全神贯注:病人老是想着自己的 身体情况,对身体功能的轻微变化也特别敏感,对自己的食物、大便以及睡眠非常关心。四、医患关系中医生的特点医生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为了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生应掌握 相当的行为科学知识,并努力应用于检查、会谈和治疗。医生受崇敬的地位,常容

8、易滋长自高自大的情绪。病人很少批评给自己治疗的医生,使 得医生看不到自己工作的局限性。因此,医生对自己的能力应有清醒的估计,治疗目标应当 是现实的。医生应当有进取心,要有主动创造能力和作出决策的勇气,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医生应当富于同情心,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心和帮助病人,解除他们的痛苦。但 不同的医生同情心也有很大差异,有些人同情心未能充分发展,也有些人缺少学习和训练。和其他人一样,医生也有私心。而且每个医生都有某种偏见。他们对什么样子才算患病 通常有自己的常模(norm)。适合其常模者被认为是“好病人”反之,就认为是“不好的 病人”。医生的职业风格,是医生的防护工具。它可以弥补

9、医生的焦虑、犹豫不决所形成的弱点。 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人格,也可形成不同的风格。医生以往生活中的某些经历可以反映到对病人的态度中来,可能对医患关系发生重要影 响。医生对病人发生各种不合理的、不现实的感情和态度,与医生过去的生活经历有关,称 为反移情。如有些医生会觉得某种病人特别易使他恼火,而另一些病人会使他特别愉快或钟 爱,还有的病人可引起医生怜悯,从而产生对病人处境的强烈认同。这类反移情对医患关系 常有不良影响,医生可能对病人产生不符合其专业要求的行为。医生应当经常自我检查,因为这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医生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优秀的医生应当是: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更新知识、充实知识的能力;

10、关心病人利益,与病人交往时同情和尊重他们,在实施诊治计划时,把病人的健康和舒适 放在首位;随时准备听取病人的诉说。这是病情资料的最好的来源;善于连续观察病人 的情况,并对观察结果进行逻辑思考;明白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在新的事实出现时,随时 准备修正自己对病人的意见和治疗措施。医生的个人问题和内心矛盾不应伤害病人,不应当 利用病人来加强自己的成见,支持自己的自信或满足自己非专业的需要。五、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在病人候诊准备检查时,就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气氛。要把候诊病人组织好,帮助他们克 服候诊时的不安和烦躁情绪。进入诊室时,医生应当热情对待病人,注意听病人的申诉,此 时任何分心都可能使病人不快。例如,

11、病人诉说病情时,医生却去与别人谈话,或去做别的 事情,病人可能认为医生对他的话不感兴趣,或认为不关心他的病情。检查时匆忙,过于短 促,病人可能认为医生马虎了事,从而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产生怀疑。但检查时间过长,也 可能使病人产生误解。医生的行为模式,包括医德、职业风格,对医患关系有很大影响。医生的行为与病人的 期待相吻合,能增强医患之间的人际吸引力。病人对医生的期待,有现实与不现实、合理与不合理、成人的与孩子气的、有意识的与 无意识的区分。如果病人把医生看成如同父母一样,觉得完全可靠,对检查和治疗均有利。 但如果病人在对医生的期待中激活了他早期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可引起不信任、激惹、愤怒 或抑郁。这些不良的情绪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最为明显。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应当非常注意,包括同情地听患者诉说、尊重病人人格,要有容忍的 能力,要鼓励患者信任自己。没有信任,不可能有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对个人利益的控制力对医患关系也有显著影响。如医生为了其社会利益,对某些病 人(如演员、画家)进行社交性质的谈话很感兴趣,不进行真正的医学会谈,这样的医患关 系是表浅的。医生由于自身人格不健全或不良的经历,可能对病人产生种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把病人看成自己的孩子、父母、宠爱的对象等,从而对诊断和治疗形成偏见,不能客观地 估计病情,对引起病人疼痛、不适的诊治或危险的检查执行起来就感到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