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64406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认识论(知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部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从逻辑上看,需要掌握的内容是:1、实践:知道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熟悉实践的类别。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最终上升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3、真理观:认识具有多样性,有真理和谬误之别。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特征),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最终真理在向前发展着,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4、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无限的发展过程

2、中,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种类按照改造的对象的不同,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3)三是探

3、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注意:个人的学习活动不能被看成是实践活动,而是认识活动。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表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表现:实践不是

4、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历史性表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如何理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因此,实践的首要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同时,实践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即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上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世界不可能发展出来的事物。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实践的对象是具有客观物质

5、性的物质世界,因此,实践联系着人与世界,人们一方面通过实践在改造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的存在状态,使之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着;另一方面人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着世界,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促进着人对世界认识的发展。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来源”与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人们获得

6、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为什么能检验: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

7、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实践如何检验认识是否正确: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1)原理内容:实践

8、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能在改造世界中才能认识世界。有关“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名人名言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P44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5、对庄子的“是非莫辩”的理解与认识。P456、对P45列宁、毛泽东言论的理解7、对P46毛泽东言论的理解建议:寒假有时间可以拜

9、读一下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等著作,闪耀着哲学智慧。三、真理及其属性(真理观)1、认识的多样性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因此认识具有多样性。2、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多样的认识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地位: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对我们的要求: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表现: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

10、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对我们的要求:反对绝对真理,反对超越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使用真理。(3)真理都是具体的表现: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我们的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4、正确对待谬误和错误(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

11、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原理(1)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错误的认识则起阻碍作用。(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重视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做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四、认识过程 认识是个反复的、无限的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个反复的、无限的过程 追求真理是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反复性原理)(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

12、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对我们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无限性原理)(1)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2)对我们的要求: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可知论,世界

13、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3、真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1)原因: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发展过程:它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3)对我们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对“真理不是被推翻,而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理解真理是发展的,这主要是因为:1、客观事物处在不断

14、的运动变化发展中,其本质的暴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处于不断发展中,人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等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3、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4、基于真理的相对性和条件性,在一定时期、阶段上,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内的真理不是被推翻了,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因此,我们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主观题示例1.材料一: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

15、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材料二:在第4l届上海的世界博览会上,全球80个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人类每一文明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只能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获得,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追求和发展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城市病”,上海世博会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