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637543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 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学习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作用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东汉末年,黄河流域以北的哪些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地区迁移?到西晋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2、西晋灭亡后,南北各出现哪些政权?史称什么? 过渡置疑:黄河流域“十六国”最后演变成什么朝代?他们的活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新课探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哪个世纪?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时,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2、5世纪,鲜卑族,民族融合) 2、当时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在服装上的表现如何?(南朝的汉族乐手穿上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裤褶服”,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穿上了汉族服装。) 三:过渡讲解:这说明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 他们之间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北魏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07-108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课文、“文献资料魏书摘录”、“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等,四:思考回答: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A、北魏原来的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僻,一方面容易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另一方

3、面又不利于对广大中地区的统治、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B、当时洛阳已很繁荣,北魏孝文帝要通过建都洛阳取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同时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2、为什么有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为什么他们无法阻挡迁都?(他们抱残守缺,观念落后。迁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 过渡讲解:迁都洛阳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他进一步实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阅读107-108页“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文和插图汉族服饰俑 鲜卑族服饰俑、“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文献资料魏书摘录”等,思考回答: 1、请你找出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六个关键

4、词。 (汉语、服饰、姓氏、联姻、官制律令、礼法风气) 2、组织学生根据108页“动脑筋”:北魏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多用“孝”字作为谥号,这是为什么?(北魏孝文帝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 3、根据109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北魏孝文帝能够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什么?(A、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文明太后的教育和汉族文化的影响,立志改革,胸怀宽广,日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而那些没有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就反对迁都洛阳,反对学习汉族文化,终究成不了大事。 B、但是,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当时已经形成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自从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黄河流域以北的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他们同汉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生活上日益接近,互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就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