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63279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4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第四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3题。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2a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D)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3b处农业生产类型为(B)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解析】图示内容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系

2、和轮廓,图中的a是位于东北耕作区中的辽河平原,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松嫩平原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使得黑土的肥力急剧下降;图中的b是位于东北畜牧业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该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45题。4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C)A纬度位置 B人口密度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解析】甲处为平原地形,气温比两侧山地高,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5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A10积温 B年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解析】在中国东北

3、地区,与玉米气候潜力指数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应是10积温。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67题。6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解析】如果继续按照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向自然条件差的陡坡地以及林地、草地要粮,必会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7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C)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提高土

4、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A BC D【解析】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宜扩大农业用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包括: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苹果、核桃、梨等)、薪炭林、用材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读下图,回答810题。8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B)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A

5、B C D【解析】打捆、集中回收后作为饲料出售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资源战略和环境战略。9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D)A华北平原 B辽河平原C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解析】云贵高原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不是小麦。10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C)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解析】作为饲料出售,可以减少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故选C。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113题。

6、11.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D)城市化水平较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A B C D【解析】结合该地区的气温数据和土地利用构成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其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这与“北大荒”的开发(外来人口涌入)和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有关。1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D)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解析】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7、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1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B)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解析】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的建成投产,高尔夫7在佛山正式下线;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工厂竣工,DS5下线。自1998年本田、日产、丰田三大日系品牌先后落户广州以来,广州整车制造业迅猛发展,随着大众佛山投产,标致雪铁龙DS深圳国产,欧系汽车正式“加盟”广东汽车产业,佛山与深圳将继广州之后,正式成

8、为另外两个汽车产业集群。据此回答1416题。14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B)A有优惠的政策B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D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解析】汽车产业集群与资金、技术密切相关。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15广东省汽车产业的劣势是(A)A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B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C市场狭小D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解析】广东省汽车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16广东省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在出口贸易方面,广东省今后应(C)A加大初级产品出口B加大原料型工业制成品出口C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D加大能源密

9、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解析】广东依靠自身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后应该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2017江西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下图完成1718题。17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D)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18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

10、城市群,推进城市化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 B C D【解析】第17题,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展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导向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D不合理,选D。第18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错;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

11、,错。所以选A。读下面“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回答1920题。1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一直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解析】由图上可以看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情况,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引起的。20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A外来

12、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外来投资。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其计算公式为:其中Xt(Mtixi)/(Mti),Yt(Mtiyi)/(Mti)。其中X、Y分别表示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经、纬度;xi、yi分别表示各省区中心的经、纬度;Mi表示各省区的城镇化水平;t为年份。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完成2122题。21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A)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C人口总量增长的空

13、间状态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22影响1982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B)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解析】第21题,城镇化水平高低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由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化。第22题,图中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由东北向西南转移,这与同期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改革的实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南部和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有关。23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其基地是(B)A深圳 B广州 C惠州 D中山【解析】珠江

14、三角洲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2425题。2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B)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 BC 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薄弱,能源资源不足。2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D)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解析】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