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62429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作为规划审批的操作规范。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等)。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1954 年北京坐标系的南阳独立坐标控制网和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单元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以控规为依据。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分类基本原则,依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37-2011),城乡用地共分2 大类、 9 中类、 14 小类 ; 城市建设用地分为8 大类、 35中类、 42 小类。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符合控规等各项规划; 未编制控规地区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拟建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区域基础设施的条件及土地使用兼容性具体核定。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先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调整规

3、划,经批准后执行。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红线图一般应在1:1000 或 1:500 现状地形图上绘制(特殊情况可采用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上应根据需要绘制规划用地范围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应用坐标标注。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界线的划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技术规范等因素综合确定,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总面积包括建设项目实际(使用)用地面积和相邻道路、绿地、广场、管线走廊等用地面积,各部分用地面积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凡用地单位征用相邻已修建城市道路或未修建的城市规划道路,需同时代征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国土

4、主管部门函告已征用的除外),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工程管线用地;若用地临道路交通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需一并代征,作为相应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计算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土地面积)计算。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条件应依据控规确定。尚未编制控规的,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规划条件。因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环保、公共卫生和公共交通及特殊原因需要单独设置的项目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可依据有关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 方可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实施规划

5、许可。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应满足以下要求:1、建设项目应符合城市规划总体布局;2、建设项目应与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市政、消防、防灾等规划衔接和协调;3、建设项目的配套设施应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衔接与协调;4、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其他规划要求。旧城改造或新区开发,都应结合周边用地实际情况,坚持统一规划、 集中成片开发改造的原则,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低于表 2-1 规定的,原则上不予审批。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下限值()表2-1建设项目类型居住(商住)类建筑工业、仓储商业类建筑办公类建筑用地面积下限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类建筑值()1000020000600030003000备注表内用地面积

6、指项目实际使用用地面积,不含代征用地。开发地块建设用地未达到表 2-1 规定值的,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在符合本规定的相关要求, 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报市政府审批后可予以规划许可。第三节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应急防灾、人民防空和国防建设等需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城市可用地下公共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场、绿地、公园、城市道路等公共用地的下部空间;建筑物地下室, 非文物古迹和非重要保护建筑的下部空间; 地下轨道交通线及站点; 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

7、据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性质、 规模,提出地下空间使用性质等规划条件并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地下空间的利用应以地下公共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利用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应规划预留临路地下空间接口,以便今后连成一个整体。第四节绿地管理沿城市内河(不包括白河城区段)两侧设沿河绿化带宽度(含防洪通道)一般不小于20 米,沿总规保留的水沟(渠)两侧设沿河绿化带宽度(含防洪通道)一般不小于15 米。第三章建筑管理第一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在控规覆盖的区域,其建筑容量指标按控规确定。在项目单位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

8、达到或超出原审批文件规定值的,无特殊情况不得进行扩建、加层。3.1.3 加强社区服务类设施建设,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 平方米的标准, 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将养老服务设施按建筑面积不少于8的标准纳入公建配套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工业、仓储物流用地项目建筑容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省规定控制指标参数的规定,若有变化时,依新指标参数为准。第二节建筑间距建筑间距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管线敷设、国家安全、建筑保护、视觉卫生以及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住宅建筑间距应符合不低于大寒日日照2 小时的标准要求。旧区改建的项

9、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 1 小时的标准要求; 旧区改造项目以外住宅建筑日照也不应小于 2 小时。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的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及幼儿园、 托儿所的生活用房和教学用房的间距应按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行业相关专业要求进行控制。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间距,以住宅建筑为主体, 其最小控制间距参照第条执行。其他非住宅建筑间的间距应按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住宅建筑底层为商业、车库等非住宅用房时,日照影响分析以最低住宅层的窗底标高为基准。第三节建筑退让沿建设用地边界线(或称用地红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山体、铁路两侧以及工程管线保护区周边的建筑物,

10、其建筑控制线退让距离除符合消防、抗震、防灾、防汛和交通安全、 景观绿化、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凡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建筑退让按已批规划执行;历史风貌地区对保持原有街道空间延续性有保护和限制要求的,建筑退让按其保护规划要求执行。非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类建筑沿建设用地边界建筑控制线按以下要求退让距离。东、西边界时,独立的多层及以下建筑不小于 6 米、高层建筑(及裙房)不小于10 米的距离控制;南、北边界时,多层及以下建筑不小于10 米、高层建筑不小于20 米(高层建筑的裙房不小于15 米)的距离控制;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地块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建筑控

11、制线小于建筑间距要求的,按建筑间距的要求控制建筑退让距离。2、建筑控制线及其他规划控制线,均以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退让距离。3、各控制线同时控制时,应满足最大退让距离要求。住宅建筑沿建设用地相邻地界外的建设项目为文、教、卫建筑或其他非住宅建筑或公共绿地的,建筑控制线同时满足消防安全和相应规范规定的建筑间距要求。非住宅建筑沿建设用地边界建筑控制线,应以满足消防安全和行业相关专业要求进行控制;界外为住宅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非住宅建筑,应同时满足本规定第、条的有关要求。沿城市道路两侧的一般民用建筑建筑物后退让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3-4 所列要求。民用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表 3-4道路红线L6060L4040 L 20L20宽度 (米)L建筑层数多高层多高层多高层多高层层主体裙房层主体裙房层主体裙房层主体裙房后退距离 2201520151015106106(米)250备注城市快速路、 主次干路两侧设有绿化景观带的,建筑应后退绿化景观带 5米以上,同时还应满足停车要求。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等建筑物、构筑物,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3-5 所列要求。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等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表 3-5道路红线宽度 L(米)L 6060 L 4040 L 20L 2024 米以下24 米以24 米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