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607317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人 :李 琴 备课组审核: 领导审核:时 间- 班 组- 学生姓名- - 期 数 -1- -总序号-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2.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学法指导: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2还原情境,披文探义。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一、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

2、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二、儒家思想

3、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4、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n:编纂。 3、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预习导读评价单1填空:(1)鸟兽

5、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 。论语微子(2)孔子主张“ ”,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则说:“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其中的四大圣人是指: 、 、孔子和 。2、基础知识梳理:(1)找出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是鲁孔丘与?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2) 一词多义 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过犹不及 是谁之过与 殆 今之从政者殆而 农者殆则土地荒 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与 孔子下,欲与之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是鲁孔丘之徒与 是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是知津

6、矣 是鲁孔丘之徒也 (3)古今异义 丈人: 明日:从而: (4)词类活用 耰而不辍 孔子下 子路从而后 见其二子焉 欲洁其身 (5)重点句式 君子之至于斯也 而谁以易之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奚自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3、翻译(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未解决的问题预习评价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 教师评价: 问题解决-评价单思考探究:1、读第一节(仪封人请见),回答:本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仪封人的心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2读第二小节

7、(长沮、桀溺耦而耕),回答: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3读第三小节(楚狂接舆),回答: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4读第四小节(子路从而后),回答: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如何看这一待这一问题?5、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问题拓展-评价单1、 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导读单:一、填空:(1)丘也不与易也 (2)知其不可

8、而为之(3)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二、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 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2)一词多义 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经过 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过犹不及 超过 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失 殆 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农者殆则土地荒 懒惰 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近于 与 孔子下,欲与之言 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改革 变革 是鲁孔丘之徒与 语气词 “欤” 是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这样 是知津矣 这个人 是鲁孔丘之徒也 动词“是” (3)古今异义丈人:今义为岳父,古义为老

9、年男子的尊称。 明日:今义为明天,古义为第二天。 从而:今义为表顺承的连词,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4)词类活用 耰而不辍 (名词活用做动词) 孔子下 (名词活用做动词) 子路从而后 (名词活用做动词) 见其二子焉 (动词的使动用法) 欲洁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重点句式 君子之至于斯也 (定语后置)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语前置) 奚自 (宾语前置)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是固定结构)3、翻译下列句子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10、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解决单:(三) 思考探究1、本则写了仪封人请见的事情。在仪封人心中,孔子是崇高而伟大的圣人。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2、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之“津”,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

11、,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3、参考: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4、参考: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